設計委託/講座分享
0921152448 / zcg5621@yahoo.com.tw

目前分類:空間物語&念頭 (3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質璞回真的居家設計觀


質感並非單指材質的分別,而是指涉人的生活品質的多元。對於生活面相越多元,人就越對空間滿足的越需求,但不是大,而是多樣性;豐富的使用心情與實用對象的滿足。因此,質感是總稱人的內在所散發的氣質,而形於外的就是生活態度的多元與開放(簡言之,就是能欣賞不同與接受差異的人)。」


 一個有時間經歷的碗公與電話機,是個感情時間的質感,而梨皮石與花材也是,同時也各擁有本身原材質之間的差異。在於當下時的空間,人的使用行為將此一材質化為一種距離賞悅的情結,所以享受了質感與自己於空間的實用心情。這也是設計的目的,將實用化為一種生活的使用心情。


  繁複的包裝雖然很美,但終究原餡還是需要被食用,而包裝的作用卻只是吸引人的一時,爾後便成為垃圾。就像是現在的室內裝潢一樣,裝潢的很美,把原結構與材質包覆在底板內,而我們的知覺需求卻還是生成在原材質與結構的質感上。


  質感有二個層面:「一個於觸覺感受;一個於細緻的工。」


  包覆作用是使材質與結構深埋在最裡層,由於包覆的板材是人工製品,不如原材質所擁有調節的特性,所以會使原有材質無法呈現出原始屬性的感受與作用,導致於空間對於人的實用性大大的降低,又因為過度的包覆與隔間,空間的風水品質無法仰賴物質性材質的調節,因此空間室溫略為提高,空氣的循環也缺乏,迫使人在空間的實用需要依賴機器的調節,但此依賴的作用卻加深了傷害地球於暖化的危險。


 材質的質感差異所呈現的氛圍是可以很明顯,淺言的說是風格,所以風格是藉由質感自然呈現的,不僅是用造形而已。


  美的要素分別為:「基本的美的形式與感情的連結,以及利害關係的距離。」


  物質化並非是物質的原屬性;物質原有調適空間的特性,卻無法在此時有效的發揮作用,原因是室內空間的裝潢過度了材料,包覆掩蔽了原材質應有的特性,才使的室溫不合人的適用,也因此使材料的質感越來越疏離人的親屬性,而取代的是過度的人工與機械的觸覺。


  空間是一個大收納傢俱,像是百寶箱一樣的豐富。使用者的質感越豐富相對的空間使用就越多元,也代表使用者的生活態度。缺乏生活面相的多元者,尋求外在的需求相對的也越高,因為居家空間無法滿足人內在渴望多元的需求,只好藉由外在空間的彌補,因此休閒與休憩或放鬆變成為時下的人旅遊的目的與藉口,所以空間也有紓解的功能存在。


  很多人少有機會赤腳走在水泥地上,或觸覺到沒有塗裝的實木板上,因為每天所接觸到的都是光滑平直的平面,對於粗糙略有紋理的感覺無法體受,也鮮少人願意接受實用,可是這些略有質感與紋理的表面,卻是最親屬人的感官知覺。對於質感的益處就如現代人的飲食一樣,健康的糙米比精米來得對身體有益,而原始材質就如糙米一樣,對人的感受是直接生理的,可以紓解人的情緒與感同身受的培養。


  觸覺在美的形式裏,是很重要的質感表現,所謂的質感就建立在「觸覺」的感官的反應,不管平滑與粗糙都是被需要的,人的感官與知覺才有機會感受到真實與實在的體驗。


 材質的差異但並非是質感的完全同義,這只是美的技術與形式。而質感還需要一些人文內在以及材質的聯想的要素,要不然就很容易虛榮華麗而已。


  赤腳於地上時的感受是舒暢開放的,感覺是說不出的自在,因為觸覺是釋放的,於是心情的情緒放逐了身體,愉悅快樂油燃而興,就像是小孩赤腳逐波嬉水的情形。


  感官六覺:「眼、耳、鼻、舌、身、意。」


  物理性是材質本身擁有的屬性,不同材質在視覺、觸覺以致於知覺都是影響人的心理,對於生理也是同時俱現。在居家裏是輕鬆愉快的,裝飾佈置的設計於材質上是可呼應的,而質感的接觸與視覺是同等的重要性。然而一般的居家裝潢設計多以視覺為主,對於觸覺的設計反而不足。很多人以為使用木作的裝潢就是使用木材的質感了,但其實並非真的有使用到木質,因為塗裝與包覆的製作,都是將將材質視覺化,使所有的質感都趨向一致性,觸覺也因此形成一個樣。雖然,裝潢的表面是木作紋理,但在材質的觸覺上卻是塑化的質感,即使是石材也都因為拋光的處理,呈現出塗裝的亮閃外表,只差別用眼睛分出不同材質罷了。


 生活面相多元的使用者,相對的使用空間也越多,但不一定是大空間,而是豐富的生活與價值觀;生活的品質與質感也在於對生活的態度與接觸。(豆豆的家,每當出差或外遊時,便會刻意購置當地航空公司的飛機模型。)


  生活當中許多使用裝潢與傢俬,因為某些使用上的觀念有些落差,過度以為任何材質都需要使用保護,所以桌子怕髒、木頭怕髒、石頭也怕髒,結果每一個材質都包覆塗裝所謂的保護漆,而生活使用當中就小心翼翼的保護這些材質,深怕受了髒污。可是為什麼生活會是這麼怕髒卻還要求好材質的裝潢呢?所以不能理解現代人的想法與觀念,對於質感的理解到底是什麼?而對於「美」的接受面相是否也偏食了?


  很多人應該會不以為然,髒污是生活居家裡需要清潔的部份,而家事的煩瑣就屬於髒污清潔的處理。只是居家不處理家事工作,那啥是家事該做的事呢?原來家事本就是居家的主要活動之一,因為活動行為頻繁,所以居家的動線與使用心情才成為居家設計的主要目的,而格局的目的也就是為了動線的順暢與便利。


 空間調性就像我們常說一個人的調調一樣意思,而設計的造形、材質與規劃的動線,都會是出自原使用者的感覺產生;秩序中帶有隨意的性格,但終維持於一個大原則底下。


  材質的處理與情緒感官有關,使用是為了觸覺感受的情緒可以得到反應,因此在許多相關藝術的表現才會如此重視素材的使用。一般的居家空間也出現許多材質的使用,只是材質的使用會有不同情緒的感官作用,並非只能在表面上呈現,因為質感的觸覺反應的會比視覺還深,所以空間的設計也自然的運用了許多建材在裡頭,同時也是生活空間會觸及的對象。


  可是材料多也並不代表質感越豐富,因為質感的好壞在於本身的材質是否可以被看出來,以及可以摸的出來,並不是知道材料是什麼就可以。所以,質感是在於觸覺體受與否的問題,而如此的呈現材質的屬性,這樣質感才有其材質使用的必要。不過,看到許多的質感的使用,全在於視覺上,就像石材拋了光後,不管是否是相同的石材,其觸覺都是一樣,只差異於視覺的紋理顏色不同;這樣把每個不同材質表面全處理的一樣,也就是塗裝與拋光的閃亮反光,雖然做的是依舊木質或石材的紋理,但摸起來卻和塑膠一樣;而人造石與石材相同,同時也很像塑膠的質感(摸過真的石材與人造石吧?人造石沒有溫度的變化,但石材有。)。


 風格不就是材質與造形所呈現的呀!而質感與生活的態度是非常不同的,連價值觀也會因此而差異。對於材質與造形的選擇,選擇金屬與玻璃和石材等反光性較強的質感者,多屬於華麗與在意別人眼光。因為這一類材質多用在商業空間,而商業空間的要求多是傾向整個視覺華麗感,以掩瑕空間的內容性質的不足(只賣東西,看完就沒了),當然基於視傳的要素與人的慾望元素。


  這樣質感使用的邏輯有些好像似是而非,但卻也被當成理所當然,所以質感只是市場上的一個名詞,不與真的材質觸覺有關。


  在心理學的研究,涉及的對象很廣,從空間心理,或者是設計心理、廣告心理,還是美術中的造形心理,都是屬於知覺感官的研究,而人的生、心起伏都是藉由感官的作用產生的,於是任何的空間使用,都會藉由物質材料與造形之間的設計,使使用者於空間實用之間發生感情,以達到體驗與感動的生活


  不同的空間屬性所選擇的材質與感受是不同的,而居家適合哪種感覺的質感呢?


  物質質感佔空間實用心理的一大部分,許多基本的感受會產生在質感的作用,而這體受的媒介是「觸覺」,但可惜是,現在的感受卻是操作在認知上,也就是觀感(社會價值)的影響居多,質感變成不親近人的知覺。對於造形,有所謂的造形心理的設計,幫助了人在使用時更能影響感受的作用,所以許多的產品設計會在造形上引發人實用時的情緒,這當中包括了顏色與形狀,也就是美術的部份,當然便利性是基本的要求。 


  就像是方形與圓形,從運用上的角度,若是桌子,方形桌配上金屬或是石材,或者是圓形桌使用了石材與金屬,二者便生成不同感覺的實用心理。一般使用或許會想到幾個人坐的大小,但在以為實用的幾個人坐時,於是只在乎喜歡質感的觀感(社會價值)的選擇,對於實用與大小反而較不為意,所以常發生與實際空間的容積衝突。


  但如果可以選擇圓形與方形之別時,設計選擇的考慮就有不同。圓形於動線的順暢與否,或者是方形於此空間得到的便利問題,但在質感上,就在於合乎使用與人之間的親近感,還是因為別人或社會價值的附加觀感產生的選擇。對於現在而言,多數人無法說出自己真正喜歡什麼,或者說自己是趨向什麼風格與質感的人,但卻很容易的說出與很多人相同喜愛的材料,因為所選擇是目前的流行對象,於是,胡桃色的錯誤極簡風可以盛行,金屬、玻璃與烤漆的時尚得以把居家變成商場,或者裝潢了很多和室來喝茶,可是卻還是在客廳的茶几上喝。


 使用是乎於心情是否有反應,這就是實用之意。


  當思考實用性的視覺與觸覺時,才發現室內設計觸及的人文不容易得到回應,因為多數空間所涉及的生活面相很缺乏,於是實用空間就分別房間為客廳與餐廳,然後裝飾牆與使用者沒有關係,質感就變得很單一,接著就只剩下走道


  當石材是桌面且也拋光的反光時,到底選擇石材的質感與拋光的亮是為了什麼?而這質感與接觸的感覺是什麼?從整個空間的配置,石材的質感與反光的效果,給予了使用者什麼心情,而這造形與質感的呈現可以用什麼感覺來形容呢?


 居家裝飾於生活,與豪華風格的空間不一樣,因為生活是實用,而現在的豪華不是實用,而是炫耀;現在的風格無法複製,而用某風格設計空間等於在限制空間,所以風格的設計是要小心的。


  居家的空間從適用性而言,或者說是實用,觸覺看似沒有重要,但於理想的空間品質,或者「空間」本身的要求,觸覺卻是質感的必要設計,因為空間於四度的體驗,透過現實的物質所以形成的,不會只以二度平面做為傳達而已。相對於居家的使用,也基於生、心理的需求,以及生活面相的多元,觸覺的質感與視覺的感受是同時必要。


 不過是生活,那設計不是為生活,要不為啥設計呢?自然性的質感容易親屬人的感受。


  也因此,實用的定義不僅以使用與否為主,也會將生、心的「知覺」作為設計的內容,所以質感才能呈現出感覺,讓體驗與感受互生在舒適與便利,同時,生活的空間或者是居家的生活,才有滿足與幸福感的存在;才能釋放出人性最底層的感動_觸覺的質感(想想躺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和躺在棉織的床鋪上,心情於觸覺、空間之下產生……...。)。


撞見達文西的居家生活-【天才的知覺空間】http://tw.myblog.yahoo.com/sein-idea/article?mid=197&prev=233&l=f&fid=11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居家生活家庭日_餐桌的主題裝飾(紫色的裝飾佈置)


【苡僑生日裝飾】


  這個生活總要有活動,但也總不能都以外出打發為主,然後買個生日蛋糕吃吃應景而已,於是,生日時刻也只是在吃蛋糕與用餐之間過了。自從小姨的娃兒在咱家過生日聚會後,我們的家已經變成所有小朋友指定的生日場所,而且都會被指定要啥風格的,就像這次大姨子的大娃兒,以要求紫色作為她的風格色彩。



  家庭很難佈置呀!學員有這樣問;為啥麼雜誌裡的佈置這樣簡單好看,而我們實際的家庭裡,卻啥也佈置不出來,就是擺著吃的以外,美的裝飾似乎再也生不出好樣的特別呢?


包裝後的禮盒是裝飾的一部份,水杯用來插花擺設,蠟燭是點景作用。在無亮點質感或者是在深色的佈景裡,適當的具有一定量感的色彩可以點醒全是深色的飾物,增加其對比的視覺與落差,所以在設計擺飾時,也要注意質感的比例與對比,以及色彩本身的量感與色相。


  生活總以家人為主,家庭日多以聚餐為主要的活動內容。不過,這總也無聊,因為吃還能吃啥麼呢?可是生活的家庭是不能這麼貧乏,活動日的聚會交集還是聚在電視機前,或者吃還是吃,再也沒有別的空間感受。


應景的佈置可為居家生活帶來趣味,同時也是家人感情交流的活動方式。


  佈置裝飾其實也不難,難在哪呢?一般居家的實用性都不足,對於裝飾的定義太過狹隘,以為樣品屋的裝飾才像是「裝飾品」,或者把裝飾物要當成裝飾品的用櫃子拱起來。


這是電影前進天堂的畫面,剛好在居家裡辦活動的場景。


  在前進天堂的這部電影裡,家庭的宴會派對就是如此,是居家的活動之一,所以裝飾佈置是生活中常有的現象。


這次的佈置只是風格不一樣,但家具器皿的使用都是居家裡必備的器皿,這些材料都是隨手可得,祇是用在不同的情緒與主題而已。


  佈置是需要很多的器皿材料,而這些材料是生活裡居家的必備。當然,有些器皿還是需要適時的增加。對於這些生活的常用器皿或應景使用的,基於實用性的意義,生活的收納管理是要配合的,把收納視作為生活的活動以及可以裝飾的使用對象。祇是,收納的觀念對於一般人還是缺乏的,同時也不正確,因為混淆了「裝飾」與「收納」的關係,所以很多居家裡的收納物很多,但卻都不能作為裝飾使用,更遑論實用。




  色彩與光是空間的魔法師,居家的應景佈置不用擔心無法裝飾出亮麗或者特別的感受。不過,佈置裝飾的學習是需要的,但重要是,居家生活的實用觀念要先具備,對於收納的處裡也要有,這樣在隨時的使用需要時,都可以隨手可得到佈置裝飾的材料。


這些食物對我這大人而言一點都不適合,好像是點心,不過小朋友卻是喜愛的很。




  顏色的使用是視覺的主要對象,任何的物品器皿與食物都是可以變成裝飾,而裝飾的定義也在於此,祇要具有視覺效果的作用,符合美的形式與作用,就是「裝飾」,同樣的,可以使用與裝飾的同時,也就是符合「實用性」的要求。



  花材是居家裝飾的首要對象,當然,一般的裝飾佈置也都會以此選擇。居家中,適當的時間與需求,花材是最適合的裝飾佈置的對象,可以改善居家一成不變的調性與單調的色彩氛圍。


  一直想不透,為啥麼咱們居家空間這麼單調,我所見到的居家氛圍多是如此無奈,不能有色彩、不能有其它實用飾物的出現,祇有電視與音響,然後就是堆積雜物的和室,而居家的活動沒有空間,祇有大大的沙發充斥著客廳,祇剩走道。



  好了。這次生日會是應小朋友的要求,但聚會交流的人都是大人們,而活動中也出現平常難有的時間可以說說話,對生日的人而言,也多了次機會身教,原來家庭日的活動是可以如此互動,當然重要的是,居家是多麼多元與親近。



【五歲生日_慶生裝飾_小布也來】http://tw.myblog.yahoo.com/sein-idea/article?mid=1990&prev=2013&next=1976&l=a&fid=9


【「走道」哪裡去,舒適到哪裡!-別讓家只剩下走道】http://tw.myblog.yahoo.com/sein-idea/article?mid=504&prev=551&l=f&fid=11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空間實錄_原來是蕭賀碩


 

  這CD專輯是「碩一碩,流浪地圖」,歌手蕭賀碩;MV歌曲是「雨不停歇」,拍攝場景卻發生在我的工作室。




  這我不認識,只是說有認識的人借用了咱們家說要拍MV場景使用。


  七點鐘就有了門鈴響,想必是 joe 來了;她是這麼稱呼的,因為長的高所以被這樣叫著;是侯姊的小孩的女友,二個小孩都算是藝人,一個音樂玩人隨著演唱會出沒團演,一個是製作人應該隨著拍攝片場工務,所以這樣的因緣著來到我們畫室,於是借用了一天的畫室空間當場景。



  要來拍MV,但我不知道是拍誰來著。前一天晚他們,就侯姊與阿英二人把屋子的場景裝置佈飾一下,用積存在倉庫的舊作隨意的、刻意的佈置成製作人想要的樣子,以配合協助 joe 的拍攝需要。



  沒想到我的東西積存的還不少,一直想著找機會要展覽,不過苦於求展不順與工作繁複,還有新作出的慢,所以就積著給荒蕪。


  這空間以畫室使用著,雖然是教學場所卻也同時是居家的使用屬性,所以還是有其它功能的複合;一個空間就是如此,不同需求會產生不同屬性的空間使用,是居家卻要複合別的使用,所以要起居不起居的樣,所以只能以頻率高、實用多為主做為這個空間的功能使用。



  當然,這樣的空間完全是隨著使用者的機能產生的,空間於是乎擁有個人習慣與特色。不過這習慣並非指一成不變的慣性行為,而是指空間的「機能」產生與人之間互動形成的「功能」,所以活動成為行為模式,然後造就了這空間專屬的性格與風格。



  這空間是我與阿英擁有,但都是屬於我的風格與性格,而另一個人卻難從空間裝置中發現。一般的空間使用對象的習慣大多是以男性為主,所以室內設計也難看到設計是從女性使用作為目的即使是以現在女性為主,但空間氛圍還是少有女性化的感覺。


  也許,對於MV的拍攝需要,我們的空間大概是符合 joe 製作人的想像空間吧!或者有其它因素,所以把空間設為MV歌曲的主題背景。


  是啥麼歌曲呢?我竟然在那聽了不下十次以上也沒記得跟亨出是啥歌曲,而且晚上還從CD聽了數次竟也不能記得,只記得當時會跟著歌聲哼而已,因為歌手的聲音真的很好聽。


  原來,是「雨不停歇」這首歌,是製作人把她編成畫室的故事劇情,有著女主角繪畫的困境,呈現個人內在情感的生活情緒和轉變的過程,所以在我這畫室隨意也刻意的拼湊出劇情的需要。



  這CD專輯是「碩一碩,流浪地圖」,歌手蕭賀碩;MV歌曲是「雨不停歇」,拍攝場景卻發生在我的工作室。http://www.g-music.com.tw/event/SC_2007_01_Hsiao/hsiao.html 


  不過有趣,這世界真的小,原來很多人都是彼此認識的關係。就像是空間一樣,似乎都有連結動線的結構存在,網狀的路線彼此牽繫著;這一動繫乎全部,而空間就是如此,不同的功能卻有相同的空間,於是彼此連結著共處,把動線牽繫著便利,像是網路與交通人際,更有著故事連接的可能。


  曾聽過有人提到張愛玲的故事都發生在居家空間的場景,把家的場景與生活的事物連結在情感的因素上;一段段或片片的記憶把居家空間和生活的內在拼湊的具體,更有戀物的造景,所以顯像人的現實與行為在某個特定的空間裏。



  「戀物」是居家的個性之一,所以生活中所購置的家飾與器皿基本上也是主人個性的顯相。我的居家或工作室空間,堆滿許多事物,是生活中所累積的,同時也是時間的特定擁有者。


  每個人都有一些內在,而內在是伴隨著時間流逝掉,僅留著人與空間繼續對話,於是空間有了承載作用,在物質耗損下,人的生命所以增遞與消長,空間就因著完美與否,故事也就不斷的賦予一再;因此接續著演出,成員遞換,空間依舊但隨著戀物對象而改變。


 


  故事多數是經由時間塑造的,自然的發生與刻意經營的空間。一個舊箱子可以追溯出50年前的悽美經過;人事物的轉變把空間經歷的很多色彩,而我的舊皮箱也不過是20年而已,雖然沒有可歌可泣的背景故事,卻也有個人時間的刻痕與記憶。


  看到「碩一碩,流浪地圖」的歌曲主題名,也想到自己畫了不少關於「地圖」、「空間」的主題表現,不過我的地圖在於高空,不在腳的接觸;從意識、現實、俯瞰、沒有方向的虛無空間,卻有共同人類的標記印鑄。


  我的作品(領域) 收藏在公家機關


  所以我的畫室裏,雖然是工作使用,卻也是居家及和感情的地方,而「戀物」的收集是生活與時間所形成的,但感情與生活空間的關係卻是刻意集合的。



  看到一個小女生,原來是MV裡的女主角,正習慣的當自己是歌曲劇情的詮釋者,雖然不熟悉繪畫的使用,但在於演員的本職,學習揣摩是需要的。很快的,劇情就由一個畫畫的情緒發生在感情上的反映,原來生活卻是如此,一如正常也有反常,而正與反都是一體既有的,只是時空的背景不同,所以對話的空間也就不一樣;一如在空間裏,真實的情緒會因著空間有不同的回應,彷彿是對話無語,卻有情話交感的反射,就像小說中形容的空間一樣,充滿具象的文字場景,卻生在腦海裏塑形的迴盪。



  因為在畫室,對話的語言是生活的一部份,流露的顯像是感情的心理。在拍攝畫室之後,接著導演更換房間的情緒場景,我們的房間也就淪為工作場地。因為不同的空間,活動行為與戀物對象也隨著變異,這空間的對話內容也變了,女主角情緒有了不同;因而空間的屬性越加清晰,也表相出空間包容的承載作用。


  人的依賴除了人際以外,空間的專屬性是人生心理安全的對象,就像是安全感的尋求,是需要賦予與慰藉。因此,居家功能勝過於所謂的商辦空間,以及過度性的公共空間。只是,現代的居家設計風,都過度於裝飾性的商業風,而降低了生活實用性的需求。所以居家風格越來越像是商業空間,裝飾為了裝飾,使裝飾已不是生活實用性的功能作用,而是空間的展示,因此居家的生活人文、親屬關係少了又少。


  雖然MV拍攝的場地設施都是為劇情而產生的,但為了合理的現實要求,出現的陳設物是需要合乎真實的實用感,所以在影劇的要求下,空間呈現是有語言的,是可以被解讀的,所以需要與人物相呼應,而共同形成這個空間專屬的語言。



  這之所以 joe 會來咱們家用畫室的原因,以現實的場景儘量符合劇中現實的想像,更甚的希望能可以得到MV的詮釋。





  就在午後,女主角歌手出現了,但我不認識這號人物,因為我不是青少年了;開始了他的歌唱拍攝,一而再的反覆唱作,歌曲也重複著一次又一遍的響,連室外公共的樓梯間也聽到音樂,而我也聽了好幾多遍。


  在這時候,蕭賀碩禮貌的寒暄問候:打擾了我們與空間;同時也禮贈了個人的CD,只是忘了簽名,不過這是咱家的女人忘的。當然, joe 與導演、工作人員也都道謝,因為拍攝的場景已經結束了,而他們季將要轉換室外的場景繼續拍攝MV的需要,這一天畫室就這樣勞碌的結束,而我的場所經歷一次不同功能的使用,也見習了一場消耗人辛勞的工作。幸好,空間具有機能,所以很快就回復了原來的場景地位,只是,我都忘了原來的擺設是如何歸位了。



  一個新鮮的日子,對我們而言,但對於空間卻是件機能性的活動,這空間不完美,卻是可以有完美的事發生。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本周主題/居家布置達人【2006-10-29/聯合晚報/11版/部落格晚點名】

http://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uenblog&f_ART_ID=525466

時尚紅 熱情我的家【蘋果日報地產王2006年10月06日】


http://house.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View_HouseDesignContent&Article_ID=2935353&NewsDate=20061006&ArtCatID=377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裝飾佈置換新裝_張小姐的家佈飾


  一個場景一種生活,就像是一個人也一種命運一樣,各自擁有自己的空間,也呈現自己的生活態度。


居家裝飾的目的多數於家人感情的交集,除了情境的空間,內容物則是語言。 


  回來了家要做啥麼事生活呢?幸好不是豪宅,所以生活還可以看得到自己,可以看到家人同聚在起居室中的互動,以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家事。


  居家生活大概是人一生所追求的吧?和樂融融的家人團聚,或者說話聊天一起感情看電視,只是沒想到這樣的生活似乎越來越少,連同生活的事情也越來越單元了;家事再也沒有事可做,生活的居家活動就少了互動情愫的樂趣,心情也就難有轉換的空間。


  動物的天性有著妝飾的欲望,人也具有動物天性,所以同樣的有極強烈的妝飾需求。就像原始部落的人彩繪自己的身體,用顏色塗裝圖畫或圖驣,或者像是孔雀的華麗羽毛一樣,用在競爭裝飾的心情目的上(慶典祭祀與雄性求偶比華麗),或者像動物一樣,將自己啣啄的瑣物,裝置在自己的地盤上,當作自己的空間,就好像也在裝飾自己也有好心情似的。





  這個屋子風格就像多數人的家一樣,略帶早期的台客風,但從當時的裝潢設計上,也算是帶有豪華性質(天花板的設計與電視牆端倪出來的),只是,時代不同了,風格也轉向,這樣的風格與現在大不同了。



  居家,什麼是居家?如果有家事做才算是居家吧!在家裡要做什麼事,想必多數人都說是休息看電視,再來就是睡覺,然後電腦或閱讀,很少得到不同的答案。可是,為啥要裝潢室內呢,卻沒有互動空間的事可做,連家事也少了。


了解美術可以增加空間的實用率,因為可以加強空間情境的體驗。原來的沙發與原來的格局,只添加裝飾性的處理。


  為啥麼裝飾,因為要好心情,所以設計是為了理想的生活空間,以及生活的視覺情緒。


  人是多變也是善變的,空間是不完美的;人的成長是隨著時間而改觀,空間的需求也隨著人的成長而越求完美;正因為人與空間的這種特質,所以裝飾也是空間與人的主要需求,也是設計的目的。


 裝飾性的處理同時是收納的意思,許多櫃子裡的收藏物似乎真的是收「藏」了不見天日。透過美設設計,使用性或者是收藏性均是可裝飾的,也就是可使用的,所以具備視覺性的物件,均是居家的裝飾對象。


  來到這屋子,目的是要轉換一下原來空間的氛圍,於是設計了一些裝飾佈置的處理,而這些事是家事當中的一部份,也是生活空間互動的地方。


  生活是多元,偶爾會有不同心情的享受,所以今天想吃大餐,而後天卻可能想吃清粥。可是家裡的空間佈置卻不是如此,可能會是連著十年都不變,連窗簾自從掛上後再也沒啥心情卸下換洗,可是衣服卻是流行的換新在更新。


  這個屋子有特色,原來的夾板壁板是有溝槽的,塗了白色有點像鄉村的木造牆壁,以及原來大理石的地板,很符合台灣的材料特色,是具有相當特別的因素在。



  居家的改變不需要很大的工程,並非如室內設計的工程規模,而是轉換原來空間的視覺性的對象而已。如果將居家空間分成硬體部分與軟件部份,變化情緒的對象是在軟件的部份,也就是裝飾性的器皿物件的變換即可。


  常聽到輕裝修的名詞,對於居家空間的裝飾或裝潢給了一般人新的觀念。原來室內設計並不僅止於工程的製作,還包括軟件部份的設計。不過一般人還無法分別裝潢與裝飾,有誤解「裝飾」不是設計的觀念,也不當的把裝潢視作設計。其實,「裝潢」與「裝飾」是有同義的地方,均是為材質物件的表面做視覺處理的意思,也就是裝潢像是在裝飾空間牆面或者是家具的表面的,並做出視覺的質感或美術的紋理,一樣的,裝飾也是為了視覺性的美感,呈現美術的感受。


  不過,市面的輕裝修一詞是在工程式的說法,也就是減少工程的製作,以簡單的工事來代替複雜或過度的格局等工程,不在耗時、耗工與耗經濟。


  然而,基於這樣的觀念,不僅要想,居家空間設計的目的在哪,除了基本需求的格局工事,還要設計啥麼給人使用呢?我想多數人都會如此認為,裝飾是一件簡單的事,只要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來點綴,放在展示櫃或放幾張畫就是裝飾了;一樣的把工程傢俱的木作當作是設計,或者木作裝潢與泥作材質等才算是室內設計。其實這樣的認知並不完全,有相當的誤解裝飾的難易度,以及設計與裝潢之間的分別。


 看似簡單的燈光與佈置,也需要一些美術形式的了解,包括色彩的感受,以及生理的反應,也就是體驗與感受之間的交互作用。黃色是溫暖的視覺感受,而心情的使用則是身體的體驗,二者是需要交互並存的。但於一般的空間設計裏,身體的體驗是足夠的,但視覺性的感受卻是忽視的,原因是對於美術的認知是缺乏的。


  裝飾有啥麼難呢?而設計是作啥麼呢?這只是個邏輯的問題,並非是設計與裝飾有衝突。因為,所有的製作都會透過「設計程序」的思考過程,把對象做深入的理解,然後為此尋求好方法來實踐。所以,裝飾與裝潢都是被實踐的對象,只是這些被實踐在空間裡。因此,可以確定「設計」的定義,以及裝潢與裝飾的過程需求,或裝潢、裝飾與空間其不同要求的地方。也就是「空間」的設計目的在於身體的體驗,而裝潢與裝飾則在於視覺的感受。換句話說,裝飾與裝潢在空間裏,而設計就是處理這些體驗與感受的裝置問題。



輕裝修就是簡易工事的意思,但同樣可以塑造出體驗與感受,因為需要具備美術與空間的設計觀念。在這個空間,並沒有啥特別的設計事物,只是運用了色彩與比例的關係,用了現成物的裝置,同時也就是裝飾了,當然也就有了使用的身體體驗。   



 空間的使用是身體的體驗,而生活的情境氛圍是需要視覺的感受來配合;使用者的使用常需要依賴視覺來加強身體使用的舒適感與欲望,所以裝飾是提升空間的實用率;或許知道了空間與美術的關係,但是如何的設計這些事呢?


  空間的意義於此,而居家的目的於哪呢?或許還是一個人一種命運,各自有自己的生活情境與需求,但是,居家的成員不曾改變,空間也依舊是不完美,但人的心情卻是慾望的,裝飾是永久的需求。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3)三明治的沙丁魚空間?挑高夾層(LOFTS)空間美學_夾層屋設計



層次的美


  在藝術表現中,立體形態的表現繫乎於空間的層次作用,光影是空間立體的塑造者,因此雕塑與建築都是以強調空間層次為視覺美感的首要,所以特別注重落差所形成的光影變化。

 天花板過度高聳,將使地坪面積更為狹小,導致視覺的生心理受到壓迫,造成不適。如果適當的降低天花板高度,可以減少視覺高度的落差對比,減緩狹小與高聳的視覺空間感;這主要是因為面積比的不足產生的現象。


  室內空間不同建築藝術體,以實用生活為主要的基本訴求。空間因為需求對象的不同,所以有了隔間與區域定義的使用空間的差別。為了分別使用空間,也為了視覺感的體驗,挑高的室內空間多了一般高度房子的視覺優勢,層次也就成為挑高房子具有的好處。當然,除了容積增加,最重要的是,空間形態的美與視覺是一般高度無法比擬的,也就是落差的空間層次美是挑高空間的優勢。


  中空的高度常是被遺落的空間,因為太高而被束縛與窄化,形成人的矮小,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覽無疑的使用空間是最差的視覺層次,沒有落差難得有光影效果,若沒有阻隔與區域的觀念,空間便會索然無趣沒有生氣。


  夾層基於空間的機能與視覺,雖然開闊的整個視野與感受,而一般若以居家型態而設計,那使用功能與使用可能便也是設計考量的地方,其衍生活動行為的預設與生活方式便是夾層的特色了。


  空間活動是一般住宅所缺乏的,夾層卻因為挑高而得到較多也較豐富的使用,所以視其為重點。此時,夾層以此特點分為高低、上下的相對視點,形成如雕塑般的空間美感,人的使用得到一般往常所沒有的感受,變化性的視覺差異會是夾層所帶來的效果。


 欄杆就如圍牆,可以塑造空間與空間之間的層次,或者當是隔間的作法,也是層次的意思。二個不同的高度一表示不同的空間使用與意義。


  高低、上下的分佈除了使用功能外,最優勢的美感是「空間感」。因其「落差」的現象,視點的轉換產生不同的景觀或空間感受,夾層便能滿足視覺的活動,也就能有較優的美感經驗。不過要享受這樣的美感視覺,最好能有這樣立體空間的概念,對藝術中的「空間」能有所認知,這樣的空間經驗也是「知覺」的一部份,同時也是「造形」的要素與基本條件。


  只是一般人真的真的不願意認知空間層次是啥麼東西,較無法辨識生活中美育的視覺感受價值,反而只重視建材與樣式,忽略「空間」應有的特質。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三明治的沙丁魚空間;挑高夾層(LOFTS)空間美學­_夾層屋設計( 2 )



夾層屋是三明治


  這幾年的夾層屋可真是很多,因為建築容積的使用關係,所以有了這種建築裝潢的設計方式與需求(高度發展)。當然,由於寸土是金也不得不能多一些可使用的容積,建商也就有誘導之虞的建議,設計出挑高卻未必符合人因功學的高度,也因此興起所謂「夾層屋」的需求設計與難處。


3米6的挑高並非是真正的夾層,不夠舒適的空間,無法完全滿足站立活動的使用。


  對於夾層屋的法規基本上有建築體本身的設計結構的載重問題,再來就是使用管理的變更問題,不過這些問題都可以依法可循的了解,只是在於法規上的建築申請與安全設計的問題。但是,建商多數將這種變更使用做為銷售的容積誘惑,一般人買賣後的空間使用,基本上都將會與建商銷售無關,都是個人的使用問題,所以合法性就有了不當之慮。


  其實,夾層屋也未必都是不合法,依法規是有所謂的「合法夾層」的設計空間,差別在於原建築體的設計與建築空間使用申請的問題,以及空間內夾層與挑高比例之間的要求,當然,能符合法規就是合法夾層,也就使用正當了。


三明治的沙丁魚空間


  挑高多數是樓中樓的透天房,以及刻意挑高四米的使用空間。對於這樣的空間利用,夾層是唯一增加容積的空間設計。


開放性空間多數是挑高與夾層的空間所為,但真正原因是使用者的個性所為。喜歡這類空間陳設的人多以藝術與自由的人居多,或以時尚、流行、品味的個人特色為主。(圖片翻拍)


  由於挑高的關係,基於人因的承載心理,過高或過低都是不好,即使高了卻面積比小,形成狹高的空間也是不好的。因此,挑高與夾層似乎是連體的設計一樣,是需要整體要求的,沒有因為高而要高,而是要以平面的比例端視挑高的適合度比例。


  高與低的落差是挑高與夾層的視覺空間,空間的設計便落在「區域」的分別,而隔間並不是挑高空間的視覺重點。


  那,挑高的好處在哪呢?也許多數人都以為挑高可以使天花板架的更高,舒適會越好,所以都當作是天花板越高就越舒適。但是,錯了,這樣的認知都是缺乏空間視覺於心理與生理的比例承載的盲目觀念,其實不當的過度高聳反而狹隘了平面視覺的空間範圍,對視覺心理是有不好的影響,就像如井底的缩口一樣,管裏的空間使人更是壓迫,視野更小,心理越是不適。

  挑高是指整個樓層的高度,夾層即需要有人體與人因的需求而分割。一般面積比不足於挑高,所以夾層也許適合了人的使用高度,但挑空的區域卻過度高聳,這樣也不能達到整體的適合度。



 功能分割是為了整個空間機能而配置的,需要有前提的機能要求,而符合建築本身的特色以及夾層屋的空間感。結構外露與零件是其特色,但這屬於早期建築物的風格所呈現的方式。(圖片翻拍)



  高低是落差的視覺,空間的物體是3D實狀,所以需要依賴立體感的呈現,同時需要觀者的視覺感的實在體受,於是「空間感」才能與時間一起具現,也就是會呈現光影的視覺來加強真實感的空間深度,使所謂的立體形態或需要空間形態的藝術得以空間的表現;能夠呈現「落差現象」的空間與層次上的美感;或說是以光影的基本要素來完成落差的空間層次的視覺效果,於是光影是時間,落差是現象,也就是「空間感」,共同塑造出視覺與使用的空間感受,也就是視覺的「層次」。




  現代建築 http://my.so-net.net.tw/pitaya/art13_4.htm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挑高夾層(LOFTS)空間美學­_夾層屋設計;三明治的沙丁魚空間?(1)


都是廢墟閒置與藝術家共惹的空間_夾層美學


  1950年曼哈頓的工業與商業的消退關係,遺留了許多商業空間與工廠、倉庫等高大的建築物,因為空間的特色異於一般居家格局,通常是挑高與面積都很大,尤其是在挑高的部份與老舊的建材上,所以成為空間利用的風格特色。


 保持原有建物的結構與材質特色是閒置空間的特色,也是夾層屋室內設計的起源。而美感與質感全繫乎於原建物流下來的結構體與構件。(翻拍圖片)


  由於建築物空間的遺留,被藝術家或自由工作者或流浪之類的人拿來利用,因為便宜負擔小正適合藝術家這樣的身分與經濟,就這樣了興起了「夾層」方式的空間利用與特色,就像現在的公共空間的閒置利用,或者像對岸的舊建物空間的再利用一樣。


  此時的空間因為藝術家這樣背景的需求,室內空間均需要重新規劃,而經濟條件所對應的設計,便採取機能性高的、可變動的、簡便的材料,看起來像是很極簡的素材或很簡約的造形,構築出挑高的夾層方式與保留原建築材料特色所共築的空間風格,設計出最舒適的開放性區域,以及公共空間的格局與層次的美感。


 

挑高成為空間的特色,而設計的重點在於層次上的變化,誰可以設計出視覺與層次上的落差效果,就能掌握住夾層的特色與風格。(翻拍圖片)


  在1980年後,這樣的空間特色的發展受到相當喜愛,漸漸的被設定為一種室內空間型態的風格與樣式,而且建築出這樣的挑高空間也越趨完整與精緻,不在只是空間閒置的利用,相較於當初不在是簡單的作法了。

 影蜘蛛人中的住所,可以想像是閒置型的空間利用,從室內空間的結構與質感以及陳列擺設終端倪出與眾不同的感受。(翻拍圖片)


  由於特色分明與獨特,加上本身舒適的視覺高度與活動空間,優秀於一般住宅公寓,於是成為較上層階級的喜愛,並且建築在都市裡頭較為時尚的空間追求。在電影「蜘蛛人」的場景裏,主角與朋友住的與綠惡魔的室內空間,皆是當時代所趨之的夾層空間,一個是原建築結構與材質的特色;一個則是豪華裝飾的裝潢特色。


同樣是電影蜘蛛人中的住所,卻呈現豪華裝潢的空間,顯示不同設計的方式風格。(翻拍圖片)


  其實,夾層屋風格行之已久,並不如我們現實中想像的那樣子,小小坪數而大大的勉強夾層的意思,而是要具備一定的空間條件與風格,就像是現在流行的鄉村風一樣,也要有一定的樣式與定義,才能說是「夾層」屋。


  挑高意味著坪數有一定的面積,而格局多以公共空間的性質來規劃,注重層次上的視覺與動線,還必須有建築物的風格、結構性的零件、材料質感的細部,以及獨特的人文品味與生活觀,這是夾層空間要求的條件與涵義。(層次、區隔(區域)、結構細部(建物特色)、素材色彩、單元)


 夾層的變化是一般住宅無法比擬的空間,其特色差異非常明顯。(翻拍圖片)


夾層法規http://www.cpami.gov.tw/pwi/br/br_8.php




待續~挑高夾層(LOFTS)空間美學­_夾層屋設計;三明治的沙丁魚空間?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本周主題/居家布置達人【2006-10-29/聯合晚報/11版/部落格晚點名】

http://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uenblog&f_ART_ID=525466

蘋果日報地產王時尚紅 熱情我的家


http://house.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View_HouseDesignContent&Article_ID=2935353&NewsDate=20061006&ArtCatID=377



  














你也可以是色彩魔術師


木艮方語-養樂多




  是天性吧!因為愛美所以不會放過屬於自己的專屬空間,就像是動物一樣,象徵自己的地盤。

  裝飾可是一門大學問,必須從生活與美術的角度出發。可是一般人卻不知道美術是啥東西,對於生活空間其實也是矇懂,所以居家裝飾總仰賴著專業服務,無法自然的呈現自己的風格。


  裝飾該有啥技巧呢!比如色彩,需要有補色的知識,還要知道比例形式的運用,更需要對心理學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對空間設計出符合人因的作用,符合所謂的人性與真實的生活態度。


  裝飾性的物件多數是與自己內在有關係喔!可以說是潛意識的現實反映。如果在居家中可以多注意這些裝飾的重要,傳達與溝通可以消化於無形,不僅為空間增添美化,還增進感情的表現,進而達到情緒的協調。


  居家場所是最好的休養空間,也是人終生打拼的對象,裝飾隨置而來的,是以成就人的生活為主。


……綠色的牆與黑色的沙發再點飾個紅的。


……共同選了這稍淺的墨綠,因為她特愛這綠,而我配合規劃了黑,讓綠更沉穩內斂,同時用了補色,點了紅。


  這樣非台客裝潢風,一些人還不習慣,不清楚色彩宜人的地方,總以訛傳訛的說顏色可怕,儘管著用白色以及全木作的樣品屋樣式。


  還是一樣,光線特講究,會有層次的照明,把空間感的明暗對比給呈現豐富一些。


……可以見得,色彩是這次蠻重要的設計之一。適當的色彩配置與整合,的確可以營造較深刻的視覺感受,塑造出所謂的氛圍感覺。桌上的擺飾雖然不怎起眼,可是相框卻有很大的生活作用,在西方的起居生活的裝飾中,「相框」是不可或缺的隨身物件與必要的。


  同時,屋子的裝飾性物件還包括燈具的照明,不要以為燈具只是主燈的吊頂方式而已,或造型喜愛的考慮,重要是還需要有功能概念,才能有效地設計照明問題……。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就是櫃子。


咱們家的櫃子之前只是白色與櫃身的本色而已,已經用了一段時間,如今給他換個色澤與變化,就給它個變身吧!


 一、就把家裡有的工具拿出來,可以用的就用,不能用的也許也可以用。不過,基本的一定要有,像白膠、紙張、起子、刀子....。不管啦!有啥工具就找出來備用就是了。
二、把櫃子的抽屜淨空吧!這說法好像白痴喔!不淨空怎做事呀!就看到唄!亂的很,可見得都沒啥整哩,生活習慣大不好。
三、解體要的抽屜門板吧!那起子可會用吧?!別說不會喔!
 四、把解體的螺絲零件給集中收好,免的遺失可就好看,會找不到相同零件,屆時可要在創意全部更新囉!
五、把要貼換的面板作擦拭動作,給乾淨些。
六、取適量的南寶樹脂於盤子囉!記得要加水稀釋白膠的濃度,加水調成像牛奶的濃度就可以了。這很重要喔!
七、然後塗刷白膠於抽屜面板上,別塗錯面喔!
八、將欲更換的紙張或包裝紙取出適合,圖紋面向下。紙張是在美術社買的,忘了啥名字了。美術社裡頭可有很多紙類,喜歡的就可以用,之前還用過瓦楞紙,有曲紋的,造形不錯像木板才質感。


九、然後適當的貼附一下。不過這沒啥技巧,全憑個人的做事方便,愛怎樣處裡的順手就可以囉!但有經驗了自然就有技巧,會有一套最適合的方法啦!
十、將輕貼的面板轉向,此時很重要喔!因為這動作是裝裱一樣,要把紙張貼附的很平整,所以要小心。紙張此時因為水的關係,受到不均的溼度與紙張的纖維特性影響,會皺成一條一條的很不平。所以,間單的用噴水方式使指張全濕,讓指張成為受潮的溼度,這樣就均勻紙張纖維的特性了。
 十一、接下來受刷子或手套的方式撫平紙張的平整性,讓紙張能完整的貼附在面板上。用手套倒是不錯的方式,容易得到觸感而知道力量的掌喔。
 十二、貼附動作完成後,讓他自然晾乾就可以了。這樣的處理會使濕度乾燥的均勻,纖維的拉力會自然的收縮而達到非常平整的效果。
十三、乾燥後,把背後多餘的紙張用美工刀切齊就可以了。
十四、待完全乾燥後,作塗刷面漆的動作,保護紙張的印刷圖紋,免的日後一下子就被抹煞破壞掉。面漆可以用一般的透明漆塗刷,或者用蜂蠟之類的。通常我都用蜂蠟,把它稱做為木作的乳液。也建議各位如果自己DIY時,不妨也用蜂蠟之類的保護塗裝,自然無毒也好簡單使用。
十五、塗裝完畢也待晾乾,把原先所拆卸的金屬零件給原位置裝上。
十六、放回櫃身吧!於是面版改裝完成,換了新面貌了。接下來就相同的方式繼續做囉
!


  其實生活中有許多家具可以這樣簡易的處理,只是要花些時間與心情。像商業場的買賣家具,對於圖裝的裝飾多是制式化的方式來量產,用手工並不划算,而買的人也因為素質還在成長中,之類手工的方式處理「美術」的裝潢方式,是高價的,所以被購買是較少的。一般市面上有復古的家具,尤其是以小件式的,為了能有復古的圖紋表面,多以這種方式處理,所以有喜歡的不妨就自己試試,而紙類的選擇可多的,一些包裝紙很精緻,也很適合這種美術裝潢式的裝飾處理,可以得到與眾不同的品味與特色。


  如果想要復古的顏色,可以用茶漬的方式染色,或者就讓漆自然變黃也可以達到效果。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這一次上課我又提到格局規劃的邏輯,也就是現在買房子的時候,所遇到「客變」(Custom variation)的問題。他們問為什麼要客變處裡呢?而此時是否是設計的開始呢?沒錯,但也不是全對,只是對空間格局的材料與使用空間觀念的差異而已,使的「客變」好像是預售屋的必要過程。


  一般人可急著「客變」時要處裡的問題,所以便急著尋找設計師。我呢,就遇到多次這樣要客變的諮詢,曾傷腦筋的提供規劃秩序,得解釋設計程序的必要安排,把重要與必然之間的關係結構說的清楚。但一般人並不想清楚設計的整個程序,也不會認真的計從完整的設計規劃,只是要經濟的把隔間重新安排罷了,忽視格局的隔間設計價值。所以,等到建物完工交屋後,才又給設計師再重整的敲敲打打一番,或者等到客變時間到了,才匆促急忙的平面規劃一下。


  其實「客變」的方式是因應商業買賣的機制產生的,一般的公寓或大樓形式,不管它是如何的管理或稱為大廈與豪宅,基本上都是「集合住宅」,只是在於大樓管理的方式不同而已,所以不用太羨幕豪宅,因為他們的房子也是「集合住宅」。


  由於「集合住宅」的建商們,設計的對象都有一定的族群型態,不是家庭型態要不就是單身等等,因此「集合住宅」就依現有的坪數大小,就格間了現有所看到的格局了。只是,格局後的大小就僅符合現有空間的有限空間的極限,所以就侷限現有最小尺寸的最大限制空間。同時為了不同族群人數生活型態,可以因應空間的配合,就產生了「客變」的因應需求。也就是說,買房子的人有不同的家庭組成型態,而建商為了能給這些人皆可使用,所以給了格局、材料改變的機會,同時增加買賣的銷售對象。就好像有人買二戶,在「客變」時將二戶併成一大戶的使用,或者只有二個人卻買了大坪數的空間,因此不需要房間太多間,所以改變了建設公司預設的空間使用型態。


  再來,因為格局的變化是隨著生活使用者的機能來改變的,也就是不同身分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像工作型態不同也就改變生活使用的對象,因而重視空間的方式不一樣了,所以格局也就不同,因此就改變了空間型態的運用,達到不同人的使用空間的需求。



  在「客變」中,格局是其重點,而格局的更改意味著動線連結的改變,也就是空間區域的變動。一般人不清楚「客變」的主要原因,以為隔間重新就是「客變」,雖然也是這意思,但意義可不一樣。因為在「客變」時,其實就是設計的重點,所有的行為、設施家具的裝置,以及人數使用的計算與頻率,或者空間的機能彈性等,都必須要確立,格局才能有確定的對應需求的使用者及其區域的安排設想,因此「設計」了所有可能,「客變」才能依空間需求而進行。


  「客變」就是格局的設計,所涉及的是空間區域的動線連結問題,一旦規劃格局的動作,變同等於設計的開始。一般人不該再不清楚「客變」時的格局定位與重要性,因為,格局的確定需要就使用功能、使用者人數與其背景生活習慣等等的計算,然後配合整個空間的呼應,格局才能有依據的確定,這樣「客變」才能達到空間的應用要求,才不至於以為只是隔間改變這樣的粗略,等到成屋後再重新設計一次,也算是設計後的集結產生的平面格局。換句話說,先計算內容物的數量等,然後才規劃適合內容物的大小的容積,符合每個使用者的空間需求。


  所以,格局中的安排事宜便是「客變」的意思,要以設計過後的需要來改變才對,不是先概略客變再來設計,應該是完整的設計規劃後,才開始隔間格局的區域,只是預售屋完成時的時間較長一些而已,以及在還沒通知「客變」時就可以設計規劃了,等到通知客變時,就是案子施工的開始。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持距離,以測感情-

天花板造形化不同於裝潢制式。


  距離是空間,人的安全距離即是個人領域。雙手一張是身體舒適的伸長,卻也是人的領域空間,是人的防衛表徵,同時是語言的訴求(空間語言)。這是安全的距離,端視著接觸對象的伸縮,以保持身體意識的距離感,或是防衛心理的空間作用,暗示個人意識所涵蓋的範圍,也就是人與人的安全距離,亦是告示我存在現實狀態的「個人」意識。

  設計的空間,亦是空間規劃,以人的距離空間所丈量的。空間可以有舒適的尺寸,以維持個體與個體接觸的感受極限。距離是規畫定位的原則,四個人的集合與一個人的獨自,使空間的極限領域有著不同的接觸集合,所以領域的空間實距也就不一。

  個人領域有關係著人的交際,也就是人際關係的呈現狀態。好友的距離是比肩並行,有肌膚接觸,距離是近的,顯示人際關係是親密。初識朋友有點交與泛泛之友,其距離是遠的,有牴觸的防衛空間,領域交集甚短,需要經過磨合時間,經保持而漸為重疊。

  二個人的距離,從間距之間顯示情感的關係。因為交際,個人領域的距離是經過調整的。也許業務使得二人不得保持距離,是比肩關係的在同一物置,為了加強與鞏固利益關係,取得二人之間的合作共識。或許,二人於面對距離,因為距離而顯示是一起的還是不同的交情。

  空間設計,於公共空間時,多於個人領域的完整,保持距離以得到個人的自主與自由。在私密狀況的空間,卻視空間的使用對象而定義尺寸。家庭的親屬關係,距離甚短,關係密切,空間保持一定的交集距離,是多數而重疊的,以維繫關係與建立關係。

 


木艮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唉!對多數人談觀念似乎是件困難的事,常會因為用詞或語彙的形容產生認知溝通的問題,也會以為知識是難以理解而被忽視。


  對於空間其實也是很多問題,但每每談論空間問題時,總還是落入一般材料裝璜和喜歡的需求層面打轉,而真正「設計」在「空間」的人的問題時,就被流行、習慣等主觀意識給破壞,要不就是社會價值給抹滅。


  這很不解,談論知識的深入就不容易被接受,而只簡單說要啥麼就好卻反而容易;進行了「設計企圖」之後,啥也就變成了高論了,而實務卻被簡化到不用知識一樣。


好啦!隨意聊聊。把之前的說話再搬一次! 【OK 不 OK -極簡風格不極簡!】


  圖示1、2所現較屬於頹廢風格,和極簡稍有差異。極簡較有秩序感的視覺,而頹廢較為自然,但有反思、隨性的現象,二者還是有差異性的【所有圖片皆為翻拷】



  如果空間不做任何裝潢,它的形式我們可能就稱呼為後現代風格的作法,這樣的方式主要是在於「物質」存在空間的意義。也就是說,後現代形式重視每個物質存在空間所產生應有的作用,它具備本身應有的條件,不能或缺的存在一起,就好像天生我材必有用之意,而物質本身具有其個體的意義,以及在一個群性空間裡所扮演的必要特色,因此具有其空間存在的結構關係的必然性作用,因此不需要因為他沒有用而予以掩飾裝潢,也不必把它包覆起來當作看不到的意思。

  而沒有用的意思就像是水管外露,好像沒有現實的利益好用,但它卻必要存在的使用它,因為它是構成屋子的條件物質之一,有其本質與本性的特色在,是缺一不可的重要,因此它是可以有其條件的成為存在空間裏必然物,以顯示或彰顯它的個體作用與美感的存在。然這種美感屬於物質、造形化的一種,任何物質都有「美感」的作用,又經過人為與自然性的形式的設計,「美」是一定有的,而這也是美的作用之ㄧ,當然前提是造形化後的物質才具有其條件。

 「後現代風格」的做法很久了,比如最有名的建築物龐畢度美術館,是典型的將所構建物質予以顯露。在一般的商業空間都將天花板的管線、風管等外露,也就是這種後現代的意思。所以囉!物質意義是時代性的,換句話的方式就是,任何物質都是有價值的,也是價值多元的同義。

  還有一個現象,空間如果這樣做,一定有一定的美感,這種做法其實非常的多,但都屬於公共性質的空間,像電影中就常出現,如電視影集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律師事務所,把原質的磚面和工整的包覆面結合一起,電影桃色機密的科技公司的場場也類似。不過這樣風格只是類似概念的作法而已,呈現物質性的空間(不是社會化的物質意思喔)。

  像現在的大陸,多數因為舊建物的關係,所以呈現出的風格都是屬於這一類的作法,把舊物的質感與新的造形結合一起,呈現的就是是「後現代」風格的表現,有另類的心理空間的體驗,像現代與過去的聯接,似古非今又似今非古的感覺,一方面又是材質,一方面也是質感,而重要的是反映了現有時空的交錯,是現實與真實的空間。


 


  一般常說的極簡風格也是有這樣的作用,呈現物質的原質性與造形,盡量將社會化與利益性需求降到最低的現實,甚至於臨界,不過度的裝飾,沒有繁複的幾何構成的錶面裝潢,更不是將裝潢作為結構體的壁面裝飾,只存有與表現出質感與原形,然後以顯露出美的作用,像極了帶有禪的觀照空間,或者純粹的物質狀態而已。也就是椅子的功能只是坐著,人體工學的最簡式要求即可,就坐著,所以可能是一個方形的物件,或著是四隻角的撐著的造形而已,有極限造形的同義意思;或者牆壁不粉光,只剩板模紋路成自然呈現的質感。

  而坊間用了許多幾何造形風格以及許多的玻璃與金屬,構成好像很簡潔的造形,並稱呼極簡風的室內空間,其實那已不是「極簡」的原義,因為極簡的材質還要具備親屬性的感覺,而金屬與玻璃的加工味太強,造型的限制也多,所以幾何是其造形特性,因此它的材質與屬性的作用呈現的風格可不極簡,反而是「極限主義」的造形。

  極限的意思是,每的物質都有其材質特性,都可能可以塑造出它的最複雜與最簡單的形狀,而最簡單的形狀即是該物質的材質特性所產生的造形,在加上造形的原形構成,於是極限它的物質的最大表現或已經是最極端的形狀了,這就是極限的意思。好比顏色,混色的不是極限,而原來的三顏色就是極限的顏色,因為三原色不能在分解出其它構成顏色了。

  而極簡是物質屬性的呈現,以最原始的質感表面做出的風格,影響人對於物質的最大感受,於是就像是苦行僧一樣,體會被物質包覆的氛圍,釋出人心中最原始的意念或心識,所以沉靜於原始的慾望之中。這是極簡的涵義,顯示人的心理狀態與空間之間的對話似的。

  或說的清楚,坊間的室內設計的極簡風格,嚴格來說,應該說是「裝飾主義」的幾何風格,只差了沒有色彩的使用罷了。


 


  這些都是20世紀的風格,主要是「後現代」的思潮影響的方式的衍生,但分別於現代主義風格不同。現代主義於形式、視覺表現,後現代則是內在與價值。

  像這種「極簡」的意義與「極限」的意義所產生的風格,並非容易接受,而能接受完全只能說是個人選擇了,或者嚴肅的說,是人的包容性或者是多元價值的接受度,或者說是「美」的素養不足於社會化,才使的與人性最親近的部分較少人肯予接受,也就是最具親屬性的設計或材質或風格較不被現實接受。

  絕多數使用「極簡」或「後現代」風格都是公共空間居多,一來於空間氛圍的使用目的,著重於體驗與感動的接觸,但「極限」多於造形與視覺的表現,所以不同的意義使然其各自的風格呈現。

  比如極限觀念的運用,在家具設計的使用很多,我們看到的現代風格都屬這一類的創作,而極簡多於空間氛圍的運用,後現代則是總體存在的價值與美感的個體體驗。


 


  每個空間的物件都是有用途的,是電線就是電線,不必做假與包覆。是門就是門,不必好笑的做出不是門的樣,卻又是門的用途。並不是所有的物件都要收到櫃子內,用了許多的櫃子門板作為壁面,以為是較清爽;更甚以為的,只要空空的沒有物件出現就叫清爽。

  公共性質與居家絕對不同,有收納的與沒收納,固定的人的使用空間,與過度的人的使用空間不一樣,所以公共空間的沒有收納的太大需求,只要盡量的裝飾性即可,或者體驗一下空間的特殊氛圍就好。


 


 個人喜歡的空間,萊特大師的落水山莊一景。是屬於現代風格的作品,但他都將地物的景色融入室內的空間裏,以呼應空間的深度與人的視野。同時,生活化的舒適感一定要有,也是重要的因素要求。

  這當中有空間的落差層次,以及光影的線條與氛圍,呈現美的造形作用,然是居家使用的,不是隨意裝飾;形隨機能與功能即是造形,美即是功能的呈現(像北歐風格設計的造形意義,是生活實用美學)。

  同樣的空間一景,已經是與環境融為一體的設計,石牆即是戶外,室內像是衍生的空間,或是戶外是室內的衍生,又將質感顯露在外,感受自然賦予的空間與人的主體存在感。

  看看光影所呈現的層次,這即是空間感,空間層次美的作用。可以感受或知覺「光影」與「質材」的空間層次美嗎??

【以上圖片皆為翻拷】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 Jul 19 Wed 2006 00:00
  • 舒適



 

不就是生活往常
就是想休息輕鬆
能躺就不要坐著
這是生理,而想輕鬆也是生理
因為身體機能勞累,所以想要輕鬆
空間有語言,有影響心理的作用
有意識認知的輕鬆形態,符合在人的經驗
於是「輕鬆」建立在舒適
多數的舒適,往往是自在感覺,是心理的還是生理
有建立生理的舒適,也就是人體功學的機制
建立在心理的,只是自以為是的舒適,也是人因
世界是物質建立的,存在質感,也就是觸覺感動的作用
過去太依賴視覺,任何感覺都以視覺為依據
因此對時真實的實在界物質缺少感動,也就是原質屬性的物質體驗缺乏
在視覺的世界中,物質是不能辨識的,所以用了「價值」來趨向視覺(表面)的社會經驗
視覺的作用失去觸感的成分,被「價值」取代,以致所有的經驗都是「價值」的趨向
連生活空間的體受也是「價值」的影響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這是最近在觀察研究一個案,是一個30坪左右的使用空間,以住宅型態為主的使用。一般人在住宅的使用多強調在「功能性」的設置,但這是對「人」的工作單方面使用而言。但是,如果就空間而言,空間最好的特性與使用機制,是在於「機能性」的運用。也就是說:空間需要因應人的變動性,隨著變化產生對應的空間型態,以滿足各種不同人的使用需求。

  不過,以現在一般人使用空間的作法,似乎都反其道而行,把空間裝潢的好像只具功能而已,而且是掩蓋式的收納面板來裝潢表面,忽略空間本身的機能特性與人因性質的屬性與觸覺(感官與美學)。




  以使用性而言:住宅空間的使用型態,分作為公共空間與私密空間,以及工作服務的空間。一般的住宅多數如此區分使用區域,規劃出三者的連結性的動線,以行為動作的方向做為主軸的空間聯繫。這也可以代表集合方向與管理階層的空間內涵。

  一個空間都需要有象徵與實際的管理與集合的使用對象,住宅空間裡也不免需要階層式的管理中心,象徵空間或人之間群性集合的倫理。因此,空間的使用型態便具備有「秩序」或「倫理」的意涵在裡面。

  公共空間在住宅當中便屬於管理性質的地域,以傳統空間的定義,客廳的設置也就是管理階層的使用空間,具象徵倫理與維持秩序的地方。現在的空間,客廳不在是過去的觀念,變成娛樂集合的空間,但這也是錯誤的使用觀念。崆聽本身的使用對象與功能在於對外性質,並非是屬於住宅型的應有的對象,而住宅的空間則應該是「起居室」,所以一般觀念把客廳的屬性與起居室的屬性混淆,也把客廳與傳統的客廳的功能分別不清。




  在這一圖示規劃中,同樣分別三個區域,我向來都將重心放在公共性質的區域設計,也把空間感作為舒適的要件,只要一有機會處理公共的空間,便會將「空間層次」的視覺做為人使用空間的主要條件。這一次的空間規劃,很直接的切割出私密空間的區域方向,將出入集中在裡面,而先前的房間出入是分開的,把廚房的門與其中一臥室放在一起,使餐廳區的空間被動線紛亂掉,就像進出該臥室得要出入在廚房前,而廚房是屬於公共的,也是工作服務的區域,這樣的動線交雜在一起,使使用廚房與餐廳的公共性質硬生生的被出入私密動線給干擾。同樣的,私密空間也會因為公共工作的動線給干擾,因此把原來與廚房一起的門口改在現在的位置。讓餐廳的使用與廚房直接的連接在一起,不受房間門的使用而切割其空間區域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符合集合動線的空間,達到利用空間減少區域被分割而浪費空間。

  目前有四個區域空間的分別,皆以公共性質的為主,所以也盡量集合在一起。一方面對空間可以減少動線的使用浪費,也可以把公共性質的使用儘量再同一個空間裡完成,而不影響私密空間的干擾。起居室、餐廳、工作室與廚房,因為皆是公共使用,開放性的方便是可以利用的,但在開放性的處理,原區域的屬性還是需要分別的。


  起居室與工作室的性質較為相同,使用對象較能一致,就像餐廳與廚房的使用對象是相同的。開放性的空間對人的視覺與行為是「舒適」的重要因素,舒適不只在於功能上,因為一般人只能意會到使用功能的舒適,也就是身體的動作,卻沒有感覺使用空間的舒適,如動線的順暢與人的定位的配合。更可惜的是,把開放與層次混淆不清,使得空間美的層次作用張顯不出,也體會不出層次感的視覺與機能上的變化,就好像喪失觸覺一般,分不出質感與屬性的關係。



  公共空間因為是集合場所,同時使用的人居多,也就是一起使用空間的頻率是最高的。所以,起居室的承載性與功能使用是最大的,因為要滿足所有人的使用與行為動作。但在一般的使用狀態,起居室的功能是最小的,因為多數人都將它定義為視聽的使用,與坐著休息喝茶而已。但這也揭露了現代人的休閒內容的貧乏,與空間美感與使用的缺乏。

  工作室是因應主人的特別要求,是屬於個人性質的空間,但並不影響其公共空間開放的性質,所以工作室無礙於開放性質的結合,反而增加了公共空間的視覺利用與實際功能的充分使用。現在,公共空間的開放條件都有,每個功能皆可以作為開放性質的處理,因此很符合我對於開放性的空間層次的條件,所以我在預設的規劃中,視覺的空間層次會作為先決條件。也就是在平面空間裏保持最大的使用空間,以符合行為尺寸的人體工學與人因的舒適度的要求,同時也是生理與心理的要素

  空間開放的重點在於層次上的設計,需要有基本的區域分別,也要有空間的機能性,同時要先決於視覺的層次作用,符合空間層次美的視覺效應。層次的作用包括結構體的利用,以及區域的分別,還有光影與色彩的利用,尤其是「光影」的效能設計。因此構成「層次」作用的二個要素:區域分別與光影,也就是阻隔與光線的配合。



空間的界定與區域分別的方法:
一.空間的界定認知
         六方:上、下、前、後、左、右
界定:成就空間的主要元素-由牆開始.
             房間:地板、天花板、牆面等所構成.
             場域:人與空間的交互作用所形成.
二.體的概念
  3D活動的實存空間(邊界所構成)
二.牆、柱
  由阻隔物作用架構成的實存空間(封閉性空間)
可變化阻隔的空間作用形成透視(半封閉空間)
四.落差
  因高低位置(高低作用)所區分的不同空間(開放空間)
五.切割
  由地建物結構(橫樑、柱作用)區分的作用形成的空間(開放空間)
六.機能(家私裝置)
  因功能作用不同由而區分(開放空間)
  以傢俱機能形成半阻隔狀態(半開放空間)
七.色彩
  區別空間與氛圍





【文字內容皆為著作,摘錄於個人的室設美學的教學講義。除個人圖片以外,部分圖片2345為書本翻拷性質,作為參考用途】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1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