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彩妹妹家_歡喜透天(1)


  就又在下週要進場,透天的屋子可能要讓我爬上爬下做辛苦的差事。


透天也加上夾層部份,空間感應該很大的,但一平面僅一功能活動為主。


  每次師傅總會會問,有電梯嗎!當我回答沒有時,師傅的臉上就會露出幾條線出現,然後「喔」一聲。


  我到洪家好幾多次了,每次都是在假日。多數的人都因為基於日常上班的原因,有時間的時候都是在假日時,而我因為這樣的關係,可以法定休假的日子通常也是非假日的日常,所以沒得放下休息的身段,依然有需要上工的心情。


樓梯間幾乎都較小,而動線作用因過渡性質而需要調節期過渡感的是其重點。


走道難有功能,所以調節性的設計是屬於共共性質的為主。


  到新莊的頻率似乎也很高,熟悉的路像又要路經到母校一樣,那是輕少時在樹林的往返途中。其實,每個地點都不陌生,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記憶或者印象的曾經過程,只是面對事物的不同罷了。


  他們家在樹林,新屋在新莊,我這樣的來去之間的路徑,看到高中時間曾有的印象,雖然也多次路過,除了在學校的時間有較長的停留動作,洪家看來也會是要有一段時間要駐留的。


  去山峽的路是必經這裡的,現在有了二高,這路就少走了很多。不過時間已經很久遠了,許多路都多了也變,所謂人事已非,景物卻也不一定是依舊,但人的感情與印象記憶都是不變。雖說感情不變,而感情也不過是指感情的作用,記憶與印象還是會較磨損的。


派翠西亞痂的起居生活是開放的,因此使用與管理也會較方便。


  去年在派翠西亞的僑中一地,那有印象與記憶的學校也是相同的情緒,一路上都會受那麼一絲絲的感想作用,是曾經的時間與往事勾上心間的一股盤狀物。


  這些路途我曾經用腳踏車往返過,從住的地方踏車到學校,那二支腳就這樣酸過。


  多以為藝術家性格多感性與感傷多一些,多把這樣的情緒投射到創作裡面,於是藝術品就有了感情的因素融入其中,然後說了自己的內在語言,但其實那感情的作用並不是藝術家私有的,而是每個人都會,只是用的地方不同。


功能複合並不是一基同時使用的意思,好像是手機兼GPS定位功能使用時,當使用定位功能時,萬一手機也響時,要聽手機的動作好呢,還是繼續行進間的GPS的使用好呢?多少都會影響二者功能的便利性,就像是空間的使用也是一樣,有增就有減。


  我似乎也想這麼做,但不一定能及,或者也稱職不了藝術家的身份。在現實不能及的狀況下,投射不就是一種設計中的手段,或者是移情的作用也是設計善用的方法之一(和藝術是一樣的),將自己身感體受的去融入對方的生活,把舒適與需求架諸在自己的感受裡,因此設計的內容才有方法填充的與自己的理想是一樣,以及設想的更周全,於是才能預設這樣生活的實用空間。


  每一回到了洪家,門鈴大概就是他們休假日起床的鬧鐘,是由我叫醒他們該起床似的。


  他們很信任我的工作,我也很樂於接受帶有這麼一些難為的想像委託,規劃能自己滿意的生活環境。有人說室內設計的理念,要給住的人滿意,當自己只是服務工作的腳色而已,由不得自己需不需要滿意。在藝術的工作方式裡,藝術家多會有自我期許的價值態度,作品要受到自己的滿意,然後再得到欣賞者的接受與共感。如果藝術家自己不能滿意自己的作品時,是很難使觀者跟著同感的,即便可能有被滿意的接受,作者還是會難歸咎其所作品的創作原則與精神,會有難屬名於自己,所以可能有這樣滅筆銷毀舊作的舉動,因為實在受不了自己曾經的拙作與當時的念頭與心智的方向。我曾經也這樣做過幾次,一個展之後,才發現要銷毀的很多張,結果一時期的畫只剩下用指頭數的幾張。


  所以,也有作品不敢承認,甚至隻字不提。


  很慘,那就好像做錯事的愧疚,沒有辦法重新來過一樣,希望當初不是那樣的心境與成熟度,不小心於某個環節出了問題,沒有達到創作要求的原則。


  一個時期有當時期的思考所及的地方,曾經以為室內設計與裝潢的重要性在於現代感與設計感,如今卻嗤之以鼻的笑自己見識與學習不深,啥麼設計感,換了新與統一形式就輕鬆可就了,哪啥有設計感的美感呢!如果連觸覺是啥麼都不知覺,那麼多的建材根本就是虛有無用的,紙次在花錢買材料,好像畫家用櫻花牌水彩顏料與普通博士水彩紙,或者用阿其士水彩紙與牛頓顏料,而作品的差異卻不是因為顏料貴、紙張好的問題,而是作者的關係。


  不過分別辨識比較是難事的,因為誰懂。


  還記得凌婉的妹妹有問過說,要討論多久才會開始動工。我一直很不在意要討論多久才行,或者要認識多長的時間,總希望自然的以及多一些時間的討論與聊聊,不管時間要花多少次的認識,但只擔心對於使用者生活與人的使用認識不夠深入,或者對於觀念上的缺乏與交流不足。


  她們媽媽很年輕,我好像在初次見面時,用伯母稱呼,還惹著凌婉與妹妹打趣我的失禮,應該要稱做為阿姨比較合適。不過那不是我的傻,只是很隨性的與往常和人招呼脫言而出,就沒想到該換個稱呼是否才適合。不過這打趣惹笑的事,害得我有那麼一點點著心懷害怕與羞怯,不太好意思再直言輕鬆的稱呼了;該說伯母還是阿姨,或者較洪媽媽好呢!


  她們屋子很大,透天四樓層呢!一樓還挑高加夾層。他們成員剛好都一層樓使用一個房間。媽媽是二樓主臥,凌婉與先生是三樓,加上小孩房,妹妹則在四樓的使用。所有的空間似乎都有夠用,格局也都很方正,唯獨妹妹的房間因為頂樓的關係,所以有挑高的天花板,以及小起居室與露天揚台。坦白講,妹妹這樣的使用空間,看似有些缺失,不過反而有特色,加上一層樓的平面使用,這樣的位置應該是更優的實用空間,很容易就自成一格。


  以前有提過透天房的特性與問題。一般透天由於平面積有限,房間使用是往上發展的,很容易因為樓梯間的使用關係,房間會趨向更便利的使用與自主性的增加。由於動線的上下動作的關係,習慣的使用多會以各自的房間實用為主,人會就地的減少需要勞動的使用方式,對於公共空間的起居與餐廳,就容易被忽視一下,如果公共空間的活動設計與集合的作用不夠強烈的話,使用的人會多數窩在房間內自理,而會不自主的少用了起居室,降低了集合家人的頻率。


  所以設計規劃時,使用慾望與便利因素是相關的;頻率使用與使用對象卻關係著空間的利用程度,而就家庭的目的,感情集合的活動與動線的連結,還有需求性,是影響家庭的起居空間的效益。


同質性的功能才能作為複合的設計,所以空間利用要有計算才行。


  而家事上的安排也會有些少許的不便利,因為多樓層的關係,晾衣洗滌與清潔打掃,因為廚房與清潔會在一樓與地下室,為了晾衣工作的需要,可能樓上樓下的距離的動作,難免使用情緒受到影響,會因為長時間的作用而感到便利感減少與瑣碎增加,產生家事空間的處理少了那麼優的方便性與心情,因此會有了些許的困擾心情的反應,降低的生活空間的舒適與實用感。


  頂樓是最尷尬的空間,因為高樓於上,而多數起居於一F,於是上樓使用陽台的便利性減少,如果強制的設計賦予必要功能,反倒增加其困擾而影響使用情緒。因此,有時的需要調適觀念,對於樓高性質的空間使用,要特別分類使用,避免閒置與以為利用空間的錯誤。


  之前也有透天的規劃天晴光亮落地灑了一屋),作用上與生活實用上的要求應該是差不多,但差異的是使用者的感受與擁有的將會有所不同,也就是個人的情緒對應是絕對的不一樣。當然,一般人可能只想著的是風格,而不是生活感,但風格卻變成了不相關空間的實用性質,以及使用者的背景與生活需求。其實,風格會自然的在規劃與製作時漸漸的產生,隨著人的不同階段而改變與趨向,無法也不像一般即刻的就把風格掛在前提,是因為空間感的逐漸成形時,風格才因著時間、實用與個性自然的落成,符合了該擁有的、預設的專屬特色。


  這或許是我的個人方式,逐漸的想讓人會有同時的時間來參與,以及隨著人性的變異個性來確定方向,把空間感視做為感受時的依據,然後再做臨場的的修正需求。所以,裝飾與氛圍或者是特色,是在臨場與生活面相發生的。


作品:城市的月光/詹朝根。幾何形式為冷抽象,結構性多一些,多受裝飾主義風格的影響。


  我不買裝飾畫,會笑買莫內與雷諾瓦複製印刷畫的人,或者買IKEA印刷畫作。因為,那裝飾很不相關人的,沒有自己的感動的物件,所以我都會邀請與推促委託的每一戶人家,就試著畫畫圖去吧!畫一張自己所擁有的紀念品。雖然多數人欣賞繪畫的層次還不足,無法有意願的甘心認識藝術或向畫家的珍藏屬於自己契合的畫,但可以給自己如小孩般的最真實的塗鴉語言,紀念自己與空間之間的生活連結,才有機會與該空間發生關係。


裝飾圖驣亦屬於裝飾主義風格的影響,但這種幾何圖示早在歷史就有了,但講就數理、對稱、諧調、理性、繁複與反複,而反複的方式在普普風格中也常用到。如今,變化性更多,這樣的幾何形式也出現在古文明的圖案(類似但內容意義不同),如馬雅文明。在現代中,電子式的電路板的設計,也有異曲同工的視覺形式。詹朝根


  就又要去凌婉家動工了,希望前置的規劃與想像的生活,可以更有具體,讓工作事務得以用時間來美滿落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