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上課我又提到格局規劃的邏輯,也就是現在買房子的時候,所遇到「客變」(Custom variation)的問題。他們問為什麼要客變處裡呢?而此時是否是設計的開始呢?沒錯,但也不是全對,只是對空間格局的材料與使用空間觀念的差異而已,使的「客變」好像是預售屋的必要過程。


  一般人可急著「客變」時要處裡的問題,所以便急著尋找設計師。我呢,就遇到多次這樣要客變的諮詢,曾傷腦筋的提供規劃秩序,得解釋設計程序的必要安排,把重要與必然之間的關係結構說的清楚。但一般人並不想清楚設計的整個程序,也不會認真的計從完整的設計規劃,只是要經濟的把隔間重新安排罷了,忽視格局的隔間設計價值。所以,等到建物完工交屋後,才又給設計師再重整的敲敲打打一番,或者等到客變時間到了,才匆促急忙的平面規劃一下。


  其實「客變」的方式是因應商業買賣的機制產生的,一般的公寓或大樓形式,不管它是如何的管理或稱為大廈與豪宅,基本上都是「集合住宅」,只是在於大樓管理的方式不同而已,所以不用太羨幕豪宅,因為他們的房子也是「集合住宅」。


  由於「集合住宅」的建商們,設計的對象都有一定的族群型態,不是家庭型態要不就是單身等等,因此「集合住宅」就依現有的坪數大小,就格間了現有所看到的格局了。只是,格局後的大小就僅符合現有空間的有限空間的極限,所以就侷限現有最小尺寸的最大限制空間。同時為了不同族群人數生活型態,可以因應空間的配合,就產生了「客變」的因應需求。也就是說,買房子的人有不同的家庭組成型態,而建商為了能給這些人皆可使用,所以給了格局、材料改變的機會,同時增加買賣的銷售對象。就好像有人買二戶,在「客變」時將二戶併成一大戶的使用,或者只有二個人卻買了大坪數的空間,因此不需要房間太多間,所以改變了建設公司預設的空間使用型態。


  再來,因為格局的變化是隨著生活使用者的機能來改變的,也就是不同身分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像工作型態不同也就改變生活使用的對象,因而重視空間的方式不一樣了,所以格局也就不同,因此就改變了空間型態的運用,達到不同人的使用空間的需求。



  在「客變」中,格局是其重點,而格局的更改意味著動線連結的改變,也就是空間區域的變動。一般人不清楚「客變」的主要原因,以為隔間重新就是「客變」,雖然也是這意思,但意義可不一樣。因為在「客變」時,其實就是設計的重點,所有的行為、設施家具的裝置,以及人數使用的計算與頻率,或者空間的機能彈性等,都必須要確立,格局才能有確定的對應需求的使用者及其區域的安排設想,因此「設計」了所有可能,「客變」才能依空間需求而進行。


  「客變」就是格局的設計,所涉及的是空間區域的動線連結問題,一旦規劃格局的動作,變同等於設計的開始。一般人不該再不清楚「客變」時的格局定位與重要性,因為,格局的確定需要就使用功能、使用者人數與其背景生活習慣等等的計算,然後配合整個空間的呼應,格局才能有依據的確定,這樣「客變」才能達到空間的應用要求,才不至於以為只是隔間改變這樣的粗略,等到成屋後再重新設計一次,也算是設計後的集結產生的平面格局。換句話說,先計算內容物的數量等,然後才規劃適合內容物的大小的容積,符合每個使用者的空間需求。


  所以,格局中的安排事宜便是「客變」的意思,要以設計過後的需要來改變才對,不是先概略客變再來設計,應該是完整的設計規劃後,才開始隔間格局的區域,只是預售屋完成時的時間較長一些而已,以及在還沒通知「客變」時就可以設計規劃了,等到通知客變時,就是案子施工的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