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跟裝修不一樣-尋求設計、裝潢時必備的四個思考

     葉宅空間.jpg     平面格局的規劃重點事先以活動空間的量為主,以及家人共同使用的觀念(透天更需要),不能僅剩下走道動線的空間就滿足。 

    去年作了一戶平面樓層的家居裝潢的設計,其實很辛苦服務,因為沒得到很好的回饋,讓人有點挫折,而造成挫折原因並非人事關係不好,而是在自己事後的檢討中發現,設計前置的溝通方式與內容產生了認知的落差,以及製造木作的量體不如預期,結果需要符合委託者的「想像」變成了設計最大問題;因為認知差異可以南遠北撤,即便有圖與有溝通的再說明,還是一樣落落長道的各表差異。

    設計的修改往往很多次,許多設計儘管再如何覺得多注意,或較好的規劃意見予以提供,最後仍還是抵不過屋主自己本身的使用認知與習慣經驗,所以常會聽到屋主在爭議當中會說:我不懂呀!或你沒聽懂我說的呀!我以為是這樣的….。而我自己卻會心裏念著,這不是有圖有溝通過了嗎!不是你說要放什麼東西所以才加高的呀!這看過圖了也比對尺寸,都解釋過了呀!我以為那些說的需求是這意思呀!最後,不管是規劃與否的委託方式,或者對於製作觀念上,溝通的認知程度仍然是個令人挫折的問題。

Brian正式修訂3-1    規劃中的平面格局其實是最難定案的,因為涉及長遠的生活行為與活動關係,所有的發展與設施都在這個時候有了方向,而這部份應該是著墨最多才對,但是在現實中往往最不耐久候的過程,也是被輕視忽略的部份。被忽略的原因是,被以為很簡單的排列而已,可能會被認為不用錢給拗掉;這部份的費心力最容易被不付費的認知給抝掉。

    我之所以常請使用者自己要用書寫作文的方式寫出需求與生活問題,目的就是為了能清楚需求之間的關係。只用聽用說的,常常會有誤解,這是經驗多得很的經驗,話說了許多重複重點的秩序就容易混淆,或祇是一時觀感的情緒說出來的,因為認知與經驗不同,語意表達有差異,於是聽與說者之間便有了不同詮釋,導致需求與認知都互相以「我以為是」而產生誤解了。

    口敘的人常常會有時間因素,用一時情緒在過程中描述,可能說了一堆卻很難有秩序理解的事情,乍聽之下可能被誤會意思,讓人以為每個講的需求都是一樣重要,讓人分不出到底哪個才是真正需要的,想取捨的又是哪個才是重點,造成設計者無法明確與分析正確,「以為是」就變成了誤會的來源。

    當屋主說出,唉呀!我要簡單的裝潢,不要太複雜,這意思是再幾疏經費擔心,怕花太多經費,而在敘述裝潢製作家具時,卻會說就個要做好看,不能太簡單沒有美感。這時候都敘述了「簡單」的意思,卻在不同想法底下含表達,形成解讀意思多了揣意的困難。當然,這些狀況的發生有因人而異,並非所有人都會如此失調自己的認知。

IMG_6148.PNG通常應最大收納量設計的家具都會超過使用空間的舒適的比例,尤其是獨立單件的家具容易出現比例衝突。
    屋主說要簡單裝潢就好,讓人以為是裝修不要太繁複,以基礎設置需求為主,能省則省而完整就好。但在敘述家具的裝潢時,又意有所指的要有好看的標準,但問題是「好看」的定義是各自經驗,你的好看與我的好看是界定在哪了?屋主認為他的好看我應該懂,而我的想法也以為屋主也應該懂。這些看似普通的溝通對話,就形成各說各意的自我經驗的表達,對專業性的要求沒有幫助。倘若,溝通僅以到此而已,麻煩就大了,南轅北轍就變成設計師不好的可能,而屋主就會變成是奧客。 

    所以常常造成誤以為的自以為你懂、我懂了,實際上卻是瞎子摸象的部份以為是。

    『有一些互動都會說出的尊重設計,這一些有的是禮貌行為,有些是因為職業的稱謂,設計師沒什麼需要因為「師」而有特別地位,但是專業的。』 

     『如果都有明確的想法與樣式,那就直接說要做什麼就好,不用讓設計師再耗費設計想一次,結果只有不合意而誤解。』 

    『不要只靠用說的就以為設計者能夠知道你的實際問題,務必要用寫的方式,透過書寫的過程把自身的所有需求或問題一一想過。以書寫的特性而言,文字敘述有幫助思緒清晰,表達事務的內容會更有邏輯,也更審慎的心態,對於自身需求會更實際的想清楚,掌握真正的與自己生活有關係的內容,幫助自己理解生活對應的全部,做為設計的方向與釐清需求。』

IMG_0295.jpg起居生活的使用空間在現實中就是如此,而樣品屋的裝飾與飯店的簡潔,都是廣告用途的,是不同目的的呈現。不管空間性質使用為何,管理概念都是必須的,只是在於不同需求應對的管理。

    在設計時,對於定量的規劃很重要,這部份也就是為何要屋主要明確思考需求內容的原因,總不能僅以幾個房間、要書房簡單帶過,而是要將生活的實際作息做回想,把生活型態與日常行為、職業或生活的活動做了什麼去思考,將每個需求所形成的原因找出關連,且相互影響會是什麼?才形成要什麼樣性質的空間來使用。比如後陽台洗衣服到收衣服之間有哪些動作?各自使用時所產生哪些設置協助?又在哪些空間連貫動作?又是什麼時間進行等?

    我總是建議屋主對生活的全部的使用內容作一番調查,要實際數量出確定數目,給予比較準確的數量與生活對應的事務內容,提供確切的實際生活的狀況,清楚的把使用什麼或可以滿足到什麼程度作準確的量化,讓現實以數據的把空間的使用具體化一個量,才有一個設計方向可以進行;使屋主理解空間的實際與需求可以滿足到什麼理想程度;面對是否超出了或不足的問題,包括了經費使用比例、或滿足程度,以及必須接受需要與否的取捨;接受空間限量的僅能有此的設計觀念。

竹北何正宇_001.JPG很多人家的樣狀大致都是如此,收納櫃很多但仍是收納不足。
    滿足是現實人性的慾望,一個空間在一定的坪數尺寸下,永遠就是這麼多少而已,絕不能期望與相信把空間放大與收納加倍的說法,更不可能以10坪變成20坪的廣告文案對待室內設計;就算是很機能性的複合功能的設計,掀開是床,收上是牆,但實際使用的習慣與需求有使用情緒因素,因為讓每天收收放放可以收放幾次?或者什麼使用性質下的空間使用者才要做這些反覆的行為?所以空間仍是一樣不會因此被改變增加,只有造成好用不好用的情緒面對,讓不當的期望與妄想破壞了當下的使用情緒;就算家具買錯了也不知道、放下來了床就再也不收了,影響了使用者的最重要的舒適因素。    

『失去設計的完整與符合使用舒適度的原因,就在於動線與設施家具之間的比例。』

    如果能有邏輯思考去應對需求時,就會知道限量下的空間容積與收納是相對的,有增多一方就要有減少另一方的部份,多一邊空間就要減損另一邊空間的不足。相對的使用觀念是空間運用中絕對的觀念,因為空間只有限制限量,不管多大多小,都有一樣的問題,不是魔術可以改變的。就像餐廳用餐或停車場要排隊的意思,等待用餐結束或要離場的車子出來才有位子進入。

    『其實,很多人家裡客廳的沙發都買錯尺寸,也買錯沙發造形;一個是空間比例,一個是使用的功能。』 

    每個使用設施都有一定的尺寸,舉例而言:二人座與三人座沙發就是不同比例,對應於相同坪數的空間裡,使用比重與機能就會有差別,單純人的身體活動空間就被影響,實際的空間就會被分割人的身體活動與沙發佔據的各自空間,空間增加了嗎?因此沙發可以坐三個人,但身體走動的動線就減少,而實際的容積有沒有因為三人座沙發而增加坐更多人?空間仍然是一定的容積限量,但的舒適度卻因此改變。這影響作用就是這個意思。我常提醒說:別讓客廳變成壅塞的家具賣場,只剩狹小入坐的走道,而沒有身體伸展活動的空間。就此,看似三人座與二人座沙發多一個人使用,但對空間的整體與其他可能要的需求時,有多就要少來配合,也就要犧牲身體活動的空間,或者不能在這同一空間放另一個功能設施來使用,因為沙發滿了,限量的空間抑止了。這就是我自己書跟講義說的空間的限量性」,以及現實空間的「有限空間的特性」

盈潔再生佈置完成_195.jpg 盈潔再生佈置完成_075.jpg同一個空間能規劃幾個不同使用內容?同時在一個空間內的活動,不管內容為何都稱為起居室,家的客廳就是起居室用途。
    『慾望感性總故意妄想一下可以更多更大,但這實際是不當的觀念,可是家的期待總是美好的,想妄好像也不是壞事,也許就開心一下,而在開心之餘仍要回到限量的務實,設計才會有準確的方向與對應舒適的可能。 』

       在以收納而言:你以為收納很多,但卻都是難以分類的雜物居多。收納有一定的設計與使用原則,區域分開明確是首要,也是格局規劃的主要原因。收納很多而沒有使用頻率的定量思考與計算,通常都是亂糟糟的。簡單的就如高櫃的收納是手舉高可以拿的,再高下去就要輔具的協助了,用了凳子才拿得到。這二者的使用是不一樣,一個可以符合常常用,一個卻是藏起來可能不會再用。使用頻率的計算就是收納空間的一個原則,以使用性質分類,再以頻率分類,接著再用一次使用的分類,收納便利就是這樣的設計原則。所以不要被錯誤的觀念影響,誤以為設計師像魔術一樣,放越多的收納作很的的櫃子,也就是減少身體活動空間的同時。

盈潔再生佈置完成_019.jpg家居的收納內容物是各式各樣不同的物件,需要靠佈置陳列的觀念以管理進行,但不同於商業與樣品屋的裝飾。千萬不要相等呈現,因為使用性質架很大。

    因此建議,使用者要思考的有四個問題。

    一要思考的是:以設計使用觀念為主,必須思考以大部分是在頻率的使用上,以定量計算與生活型態的使用性質做規劃內容,以實用與身體活動為主,有了實用自然就會有裝飾,適當活動比例空間才有基本的舒適度。

    二要思考的是:委託的製作型態,接受輕裝修活動家具的設計還是裝潢工程的現場製作,其完整性不同,認知落差也會很大。因為家具擺設與佈置裝飾的參與性很大,使用者的投入有需要與設計師一起進行,共同面對生活規劃的可能性,內容呈現的是活動的使用狀態,實用性空間的收納擺設要很多思考,面對的美化觀念也會和過去不一樣,相對於處理相關工程性質的動作會有很大的差異,比如水電等等現有的使用位置都可能可以不用修改增加,或者只是裝飾的裝飾會影響實用的收納減少,或者是線路的外露造成美觀與否的接受度。

    對於現場裝潢的方式,雖然這部分會要求到定位與乾乾淨淨,有稜有角的線條,但自然的對於相關施作經費就會有所增加,製作就不同。許多因現場的關係要做很多的包覆裝潢,要無縫隙等等,處處都要裝潢處理,以及固定了位置的家具,未來更換是不可能了。這不同的規劃設計觀念與視覺呈現很明顯的感受,可接受度就因人而異,也是需求判斷的因素。

   三要思考的是:倘若自己有了明確的內容了,就直接的進行工務,而不需要再透過一次設計,真正需要的是監工協助與表達確定的內容,符合自己的要求。

   四要思考的是:以書寫方式補充口語的溝通,減少傳達與認知的可能錯誤。


 

arrow
arrow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