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委託/講座分享
0921152448 / zcg5621@yahoo.com.tw

目前分類:社大課程 (3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改造面談室實錄


位置說明:電動門開啟第一間為面談室,第二間為會議室
照片說明:編號3655-3657面談室、會議室位置圖
編號3658-3667面談室內部
編號3668-3671會議室內部
白板照片:編號3672(白板大小250cm*125cm
空間大小:室內470cm*370cm 2間大小差不多
面談室使用說明:
     成員:原則上面談室兼會議室,公司成員80%以上都是工程師。來面談之工程師幾乎都是年輕族群。面談都是一對一進行。小組會議:8人以內。
     使用次數:每月4次面談,每月4-8次會議
     不可變更之部分:牆面、地毯
     希望之風格:初步想法如下
         1、現代感:因應年輕族群
         2、溫馨:主要訴求
     會議室使用說明:
           1、 成員:公司成員80%以上都是工程師。
             小組會議:8人以內。
           2、使用次數:每月10-16次會議
           3、不可變更之部分:地毯

備註:預算有限,實用性為主。非不得已,2間空間可交換使用,因2間空間大小相當,唯原面談室壁紙剛換過,故牆面不可變更。
原來的面談室是作為面試應徵新人的地方,但空間的氛圍與裝置非常的無趣,這是因為所有的老闆都是這樣的想法嗎?可以用就好,可是自己的家與自己辦公的空間卻裝潢的不像話。這是啥麼心態與道理呢?
重新規劃的裝置與佈飾後的場景,像是有真的重視到員工,也塑造出關心與員工的價值感。


  就這樣,剛好有學員的公司要整理面談室,因此就順著這樣的機會,把改造空間當做這一次社大課程的作業來執行。不過這作業只屬於這學員的,因為執行與規劃的參與皆由他自己負責。當然,我的角色就於規劃空間的輔導,以及建議,讓改造空間可以有設計與規畫的方向。


規改變過之後,是不是就有情緒與美感呢!顯然的是。但為啥麼多數人還是不敢接受色彩情緒宜人的事實呢?這樣的面談室可以增加擎舒適與宜人的情緒,相對的也可以增加交際關係與觀感。
  原來的面談室就如一般的公司一樣,多是不被注意與關心的。這是多數人的自私想法,就像是對公共空間與環境較漠視一樣,但卻只對自己的家很裝潢與重視,同時也對人的感受很輕忽。

原來的裝飾很隨便,想法多是一般人想的。但其實空間的風格並沒有被限制,限制的是自己的想法而已。
改變一些想法,空間就能有變化。面談室要注意啥麼?行為可以塑造的,連情緒也是,所以空間設計就會有企圖與語言。設計規劃就需要視目的,啥麼樣的使用方式與情緒,就需要做做功課,如上面的列舉的認識。
一般人的使用情緒對於色彩還是存在於陌生,而白色不也是色彩嗎?那為啥麼會問:為啥麼要用色彩的問題,就好像是問:為啥麼就要用白色的意思是一樣的。

  原來的空間及其簡單,可以看出是不被重視,但卻是使用上的有必要的需求。其實這樣的空間設置比比皆是,這樣的使用理由都是可以用就好,沒啥不舒服呀!是真的不舒服還是在逃避使用情緒的反應呢?我想多數是實例觀念的作祟,沒有明顯的利益關係是不會加有重視的,就連自己的知覺也可以被輕忽的。
用了顏色之後就可以輕易的帶動情緒,但多數人還是很傳統與畏懼,對於色彩還是停留於不適的想法,於是用了很多藉口稱呼色彩的使用不適宜居家。
用活潑的裝飾與色彩可以幫助情緒的。空間的活動依賴家具產生的,但要擺設啥麼家具功能呢?
空間使用是有目的與企圖的,要設計啥麼樣的情緒使用是要預想的,所以有設計的必要。

黃色可以有活力的效應,對於熱情的人事觀感是有助益的。空間的氛圍就是如此簡單,但如何配置與比例會是較難的地方,但這是有規則的。
座位的方向可以影導使用者的交際關係。我的包包就在沙發椅上,對於包包的置放也是要考慮的。但在這裡的空間並沒設想這個功能,其實這是需要被設計的。同樣的,多數的空間設計對於這樣功能的設計是很缺乏的,多是被忽視以集當作不重要。其實這樣的設計是可以顯示出人際之間的關係,如周到與貼心。
會議室也是如此,單調沒有情感,這樣的空間要如何形容呢?難道讓空間的使用舒適是一件錯誤的事嗎?
只是改變一些裝置與色彩空間就會有所增億的效果,何樂不為呢!這麼簡單、這麼容易。


  經過規劃後,也列出改造的重點與方向,因此動用了顏色與家具的重置,把不適合於規劃目的設置重新更換,也把人際的訴求方式做觀念上的釐清。


設計說明:放棄面對面近距離交談方式,避免嚴謹與主管階級壓迫的心理。採取居家客廳交集的模式或lounge的輕鬆,取消傳統制式的商務會客洽談座置。




重點方向:


形式-改變集合式的交際方式,放大交談的距離與房間,輕鬆自在感多一些。
輕鬆-放低坐椅高度,使用單人的沙發與茶几
(推車);於居家造形感 受與情緒上的視覺,有享受空間的心情。
家具-書櫃收納公司象徵的器物,邊桌如壁爐造形做為裝飾焦點。
裝飾-畫框。
顏色-橘色與深乳黃色;略帶熱情與活潑,不失端莊穩重。

使用方式-空間的使用除了氛圍以外,主管的使用需要有管理與控場的能力,將空間內的座椅視為整體,會談面試可以就全部空間的使用,可以在同一張桌椅對面坐,亦可以不同桌椅而坐;整個空間視為利用的場景,不再是傳統制式用座椅來區別身分。主管需要適時自我表現,將人際距離調整最
適當的情緒關係。






佈置的色彩可以是現存的顏色來參考。




學員被入鏡了。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改造面談室
新竹科學城社大作業
/謝蕙朱製作撰文
指導老師
/詹朝根

緣起—由於職務所需,上網sorting教育訓練課程資料,想將職訓局推動「96年產業人才投資方案--三年三萬,學習不斷」 相關課程分享給同仁。無意間卻被一門課給深深吸引住,好個「空間美學隨意走」,這正是我想要的課程,為忙碌的生活找尋一個出口,而不再只是忙、盲、茫。



96/10工作計畫中排定改造面談室和會議室,於是情商老師現場指導、規劃、畫設計圖。第一次到公司參訪,老師不僅全公司走透透,還跟工程師進行訪談,目的是想了解他們的工作情緒,進而改造空間。


「第一眼印象很重要的」,時下年輕人在乎的是「感覺」。溫馨的面談室,可以讓新進同仁覺得自己受到重視,進而感受到企業活力、樂於留在企業工作。 在競爭激烈、人才愈來愈難尋覓的市場中,一切都應回歸基本。因此,如何找人、找到對的人,進而留住他們在企業內服務,營造優質工作環境,把員工設施做得更好、更符合他們的期待,便成了非常重要的功課。





面談室的設計氛圍:牆面以鵝黃的暖色系出發,再搭配深淺咖啡家具,讓人有溫馨居家的感覺。一面牆綴以普普藝術,表現出通俗、年輕、創意、機智詼諧的「普普精神」。另一面牆綴以簡約主義無框畫,簡單就是美,讓生活歸於更為樸素更為簡單,深切影響著生活的態度,進一步營造出健康的身心靈。




藍色:充滿夢幻的色彩,始終保持清澈,讓喧囂的心靈靠岸寧靜的港灣。紫色浪漫的感覺,純潔可愛。綠色:輕鬆舒爽、賞心悅目的色彩。綠色對應著自然給人類的印象,鵝黃色的牆面,深淺咖啡的沙發、茶几、書櫃、十二星座拓印掛鐘,典雅不失圓融的沉靜,使人心情豁然開朗。

老師在課堂上所講授的空間觀念及美學概念,用了許多電影的場景作為觀念上的導引,這是前所未有的體驗,除了看劇情外,隨著場景的變化,腦筋也不停的思索著,發揮了無限想像空間。讓我對空間美學,有較深層的認知,懂得用心靈去體會生命,體驗人生的過程,努力去追尋生命的空間。那種思考的寂靜,所推動竟是對自已生命的審思,讓我覺得不可思議,內心也很踏實。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大功課來了­_很簡單的,不難


【空間美學隨意走】



電影空間的欣賞_非關男孩


  社大親愛的學員呀!這是我們第一個作業喔!


  對於,居家空間或者是設計的意義,在課堂上我們都有了一些解釋與定義了;了解生活與空間使用的關係,也在幾次的上課中也有說明,所以應該都可以理解「室內設計」的內容是如何建立的。這樣的作業是要我們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如何在居家空間呈現的,因為空間面對著是「生活」與「實用」的問題,若不知道生活是如何的話,怎麼知道居家該如何設計呢?同樣的,知覺與感覺若沒有能力,那如何知道自己的使用空間是合適的呢?


  或許,從來都沒有這樣思考過,但卻每天都在使用這空間,而知覺的體驗卻渾然不知與無法感受,就如第一次上課中所說的,「知覺」我們都沒有在用,也不知道生活當中的「情緒」發生在哪,卻每天走在拋光磚與木地板上。所以,藉此作業與這一課程,讓我們對自己的使用空間做一些對話,看是否能進一步的體驗自己的情緒與空間是如何的顯像,當然,也就知道「設計」是如何成立的,那居家的使用才符合自己的生、心的慰藉與實用,美才能體受的出。


  試試看囉!不難的。


  設計的程序中對於資料的集合是非常的重要,所有的規劃方向都會在資料中顯示,所以我們來試著如何把握資料中訊息提拿出來,作為設計時的思考與參考,然後從中分析、邏輯出需求、風格等最適宜的數據。


  對於數據的資料,因為要著重於居家的生活設計,所以要從身家的背景來了解,也就是試著理解對方的生活型態,作為設計時的建議。


  現在,我們需要這一些資料的收集,因此有些程序是要做的。首先,假設委託者是自己,把自己的生活作息做一番的釐清。當然,如果以組員做為委託者也行。


  資料內容以生活的現實狀況為主,不要誤用風格當需求喔!也就是一開口就是我要或喜歡什麼風格,而是要以生活的活動作為主要的資料才對。如成員,以及每個成員的組合身分,包括各自的工作與活動等。


  何謂活動,也就是空間的開闊度是否能有進行其它工作的可能。像是臨時的與小孩作壁報作業,需要在地上攤開來使用,或者手一張開可以迴轉身體的空間。


  學員們注意!資料中需要有一些是形容辭的方式來敘述,比如休息的感覺像是躺在沙灘,春日和風雖然太陽很曬,但卻是徐徐的暖意,雖然有汗流卻有冰涼的飲料即口。


  以下是生活描述的內容,各位可以當參考。這描述是一位委託著的形容:


  生活重心以工作為主,幾乎天天加班,回家之後就累趴,放假幾乎都在家裡(除非出去採買、逛書店),晚上很會熬夜,喜歡一個人放很大聲音樂寫稿的感覺。


  很少看電視,會看日劇、美國影集電影和部分韓劇。


  我回家的時間,電腦幾乎都是開著的。


  半年前曾有在外住過將近八個月的租屋經驗。


  因為附近有超市,離公司很近,所以每天下班回來都會去超市逛逛,買點晚餐回來做飯。


  週末放假,會有一天請朋友們來家裡(一個月有兩、三次),大概不會超過三個人以上,大家做飯吃,然後吃很久,看電視、 DVD或只是閒聊。


  偶爾會有朋友過夜,不好意思讓他們打地鋪睡。


  平常放假在家,大概都是聽音樂、看書、洗衣服掃地,使用電腦的時間超過一半以上。


  每天早上和晚上最重要的地方是浴室。我早上需要在浴室轉換一下心情才去上班,下班回來很疲憊也要在浴室裡摸半小時到一小時左右,洗澡或就發呆,換一下心情再出來。


  我平常時間睡覺時間都很短,很少在三點以前就寢,放假會更晚,但白天早上我會一直睡,甚至睡過中午才清醒。


  工作時應該算是很認真吧,但回家工作很不耐煩,會東摸摸西摸摸,經常在網路上晃半天,不專心,效率低。


  我把寫稿當成是娛樂,所以有時間寫點東西是很高興的。


  我的生活,平常晚上時間在家是很悽慘的綠色或藍色,放假時是比較有生氣的粉紅色或橘色。


  如果不用上班、衣食無缺,我可以兩、三個禮拜不出門,不開玩笑。


  我在家最喜歡的感覺是晚上大家都睡了,我一個人開燈工作,聽點輕音樂,泡點茶,有時間可以寫點東西的話更好……熬夜的滋味很奇怪,對我來說是一種樂趣。


  還有,部落格中有一些文章也有相同的生活描述,也不妨參考看看,但要自己瀏覽找找喔!


  此外,這些問題也可以試著:生活狀況,比如生活的作息、在屋子的感覺,平常的生活習慣,或者說一天在屋子的生活方式是如何渡過;有看書、工作等心情,以及目前屋子的感覺是啥?你的生活你會用啥顏色來形容?而未來使用空間或居家是啥的想像情況,也就是未來的起居生活會是啥樣心情或情緒呢?


  你喝咖啡嗎?有喝茶麼?最喜歡在家中享受啥麼樣的時光與事物?喜愛大自然嗎?有啥麼的興趣?在家裡能待多久?喜歡居家中的哪個場景?平時的收納與家事會如何安排?目前的家是處理有啥不愉快或者不便利?看啥麼類型的電影?那嚮往啥樣的空間與劇情呢?你的衣服啥顏色居多?啥麼樣的打扮?多數穿著啥樣的質料呢?就諸如此類的想法與說明。


 


  現在有明瞭了多一些了嗎?作業喔!下次課堂討論囉!如果有不清楚想要再問個清晰,就請班代代詢好了。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下週想要到仁勝的居家空間參觀呀!還有.....。】你也想去嗎?


居家創意空間美學 - 新店崇光社區大學開課了;新竹科學城社區大學下週也開課了!



  下週喔!週四早,板橋見。雖然,仁勝的家後置裝飾佈置還沒有全搞定,但到底也有了調性存在了,所以就趁課程的室外教學,和學員走走一趟。不過也可惜,這回是新店崇光社大的學員一起的,而新竹科學城社大就沒這機會。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這學期中的課程以總體的概念教學為主,把多數的方法與觀念做了一連串的解釋,而在下個學年的課程會以居室空間的單元為主,分別室內的每個空間設計的可能,把這學期中的知識與方法實際操作在進行中的空間。


除此,課程安排也包括校外的教學部份,機會若是允許,會有實地場看看,以及由學員當中的屋子來進行實務的可能,更甚者家具、家飾店的瀏覽進行佈置的動作演示還有,會以電影中的居家場景做為觀賞學習的對象。


還有,也會有電影場景欣賞的討論,以及大方待客聯誼的居家餐會的空間討論


新店崇光社區大學http://ckcc.ckgsh.tpc.edu.tw/~ck100/index.htm


課程內容http://ckcc.ckgsh.tpc.edu.tw/~ck100/class/class-1.htm


971學期12/10開始報名囉!!


報名時間:週一~週五下午2:00〜晚上8:00
 
第一階段:96年12月10日~97年02月01日
 第二階段:97年02月13日~97年06月20日


報名地點:新店市三民路19號1樓, 文萃樓1F。
Tel:(02)8914-6922轉1103


上課時間:97年02月18日至97年06月21日,共十八週。


社團時間:97年03月08日至97年06月14日,共十五週。



新竹市科學城社區大學


地址:新竹市光復路一段512號(光武國中內)
電話:03-6663477 傳真:03-6668319
網址: http://www.s3c.com.tw
信箱:yes3c06@gmail.com
網路照片簿:http://s3c.no-ip.org
工作時間: 星期一至五 13:00~22:00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一次學員們說要去IKEA看看,把室內課移到校外來進行,所以我們當作去逛逛學習,看是否能從西方國家的傢俱設計與居家觀念做個理解。


  自從這「瑞典」國家的家具來到台灣,影響了不少,也衝擊了不少居家生活的裝飾,或者是設計的觀念。台灣的室內設計其實還是很封閉,多是看表面的風格或隨從流行的方式做設計;一般居家也都以裝潢的設計為主,而對於裝飾佈置的部份還不甚了解,會以為裝飾佈置不是室內設計的一部份,多把工程當做主軸才是「室內設計」。


  不過,會有這樣的認知並不是因為裝潢的本身,而是於我們對於生活的態度與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導致對於室內設計的重要性與對象不以為意,以及物質價值上的認知不足,而產生對於室設的誤解與缺乏。


  曾試著分析理解,為啥麼我們的生活空間與使用對象很貧脊,居家不是看電視為主,要不就是多個和室與書房;難道我們的居家的生活使用對象僅有如此,分割空間再來是閒置空間,而沒有居家活動的空間。


  不過這次不聊這內容因故,僅把這學習的目的做個可依循的方向。


  4月19日,就在台北的IKEA,我可以搭公車了,不用開車進入醜陋的環亞的地下室停車場,因為我不解,為何環亞的停車場如此的醜陋,不注意環境的實用空間品質呢!


11點見囉!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一個充滿「影子」的建築-鶯歌陶博館「來到陶博館_居家創意空間美學校外教學去」

  和上回一樣,學員們結夥來這鶯歌陶瓷博物館參觀,抱著對於公共空間設計的認識。雖然咱們學習的是居家型態的性質,但對於公共空間的接觸也是平常所需要經過的,所以從這樣的空間來認識公共性質設計也是不錯的認識機會。


 盒子型態是公寓與廠房的基本型,所以聯想著包浩斯建築的風格。親水泥的質感直接聯想日本的建築氛圍,以及安藤忠雄的風格。


  這一天,起的也早。正想喝個咖啡再出門,於是把上禮拜買的摩卡壺用躍躍欲試的心情,煮著喝來品嚐。不過至於煮的好與否不是我懂的範圍,但確定是,用心情煮咖啡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居家生活的享受,尤其在自己的居家空間裡更是一種難得的喜悅。當然,不僅只是在煮咖啡的這一件事上,只要是能在居家空間可以的事物,會都是一件美好的事與心情。


 這裡頭沒有我。我的椅子上坐著書。


  公共空間顧名思義就是大眾活動的場所,只要是居家以外的空間也就是「公共」的地方。這種以多數人活動的公共空間一直是城市文明的象徵群象,也是一個國家是否民主或科技進步與文化內涵的識別對象,所以建築或者經典的遺跡都是公共性質的空間。


  這次館內有其陶博館建築空間的特展,展出此空間建築的作者與空間特色與經過。此建築名為「光盒子」的空間,設計自然為伍的空間,把光作為空間的媒介物質,呈現空間的層次與內涵。空間最矚目的物質有建築物本體的鋼構,以及採光的照明設計,不同於一般以室內人工光的設計。


 鋼構材料與玻璃的組成,空間感十足的場域,但卻是充滿動線而已,缺少了些互動行為的空間設計。


  以「光」為主的設計目的在於空間的照明,但僅照明是不足闡釋「光」於空間的意義與內涵的,所以此空間的光是主體的對象,也就是以「光」為目的來設計的空間。不過,對於作者是否是真的以「光」為對象不可得知,但可以確認的是,光是此空間的特色,也是來到陶博館的人唯一感受到的對象。但是,對於光是多數人的感受,而我卻不是以此為主要感受對象,反而是對於建築體的結構的單元設計較為深刻。


  這建築多以鋼構為主,就好像一般人俗稱的鋼骨結構的建築物一樣。只是,這裡的鋼骨是外露的,而這樣外露的方式所設計的鋼骨為單元的,像系統家具一樣,用規格的骨架與零件組裝起來,用結構的方式架設出建築體的空間。如此的方式所呈現的特色,以現代藝術的說法稱為「解構」,也就是所謂的「後現代」風格現象的表現。


 包浩斯風格像極了籠子。


  以解構說這建築物我並不此為意,倒是認為是「結構」性為主的風格,有點像是「包浩斯」建築的特色,也像是西班牙建築師地牙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的構成風格,當然也像極了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的味道。


 方盒子造形的陶博館與包浩斯的形體,皆有玻璃帷幕的採光設計,而透視的意義在於與室內與室外可以連結互動。


  現代主義的特色以結構構成與造形為主,不脫離原形的造形概念。而解構的方式把原來構造呈現的更明顯,是柱子或排水管都是承載體,本身就是需求,也是造形同時是必然的結構,所以無須予以再裝飾掩蓋。


  之所以有這些聯想的感覺,主要有幾個要素的關係。像鋼構材料的單元構建的組件,有卡拉特拉瓦的建築要素的結構方式;建築外體與室內空間像包浩斯建築的工廠格局與功能;而材料卻與日本的極簡材料清水泥相關,還有環境氛圍有安藤忠雄的空間感受。所以,出現了這些的風格聯想,也因此對於原創性有了思考。


  陶博館的鋼構與玻璃帷幕是建築外觀的主要特色,映入眼簾的極現代的造形風格,卻也像極了日本建築的氛圍。玻璃是透視與採光的特性,所以光成為主體的設計對象。光於空間應該有其作用,而此時的照明對於陶博館的室內空間有啥作用呢?通常建築空間會因為功能來設計,陶博館是一個展覽場所,建築物是為展覽性質而設計,為內容物加蓋的處理。因此,在館裡面可以對照與感受看看,是否光在人的身上或建築與陳設的內容物有啥麼的影響?


 鋼構成結構充滿機械的工業時期的氛圍,但也可以是充滿科技感的趣味視覺。將光視為對象而設計出與建築體互動的作品,也同時意象出人之間的需求對象的觀照。


  對於遊戲光盒子我不以為意,而光的生成與影響其實也不多,因為館的造形沒有遊戲的感受在,也沒有與光的影連結出意象與視覺對象的感受,也就是說有光與影而沒有光與建築的喻言關係;或者說是沒有造形語言的產生,只有材料氛圍的聯想感受;或者再說,我必須在哪個位置的視覺角度端詳光與影的時間變化呢,而能有產生光體的影響與影子的造形變化之於我的感覺呢?


  換句話說,館內的互動與建築體之間的關係連結的弱了些,光與影是光與影,並沒有與館內的陳設產生更趣味的互動關係;或者說是室內的設計只在於動線,而沒有設計出館內所標榜的遊戲光盒子的意義,也就是如何遊戲光呢?


 卡拉特拉瓦的建築設計的構成,充滿韻律形式(數學)的視覺感受;陶博館彷彿在工地建築,回到工業時代的鋼構建築場域。


  卡拉特拉瓦的一處車站建築以及教堂,光是四面而來,錯落的光影倒可以與車站與教堂意義相輝映,因為有時間過往的即時感受與需求。或者像安藤忠雄的教堂設計,直接將光視為設計對象,使建築體與光互動而形成意象於人的感動。而這個陶博館的特色是光,卻無從與光做真正互動的遊戲感受,建築體沒有與光互動轉化為造形,和人也少了互動,也就是參觀的人沒有駐足停留的定點來欣賞光,或者沒有為活動的人設計出可以與光影做互動的視覺與形的感受,只剩是通體照明的作用。


水晶宮的建築,以鋼構與玻璃為主要材料的設計。


  陶博館的建築的另一特色就是前面提的鋼構單元的組件設計,這聯想工業時期的鋼構設計的特色,以及建築構件中因為單元系統的繁覆作用,造形形式容易以繁複、律動或漸進的視覺產生。所以,這一片光帷幕的架構所呈現的造形可以得到很強的視覺感,可以得到上述形式的視覺美感。不過這美感稍硬了些,整個感受好像回到工業時代的廠房風格,也像當時期的水晶宮建築的構件設計。


結構性的建築體與光影互動所呈現的造形,同時有美的數學形式的趣味視覺。


  如果把的該館的鋼構設計與卡拉特拉瓦的鋼構設計,可以發現陶博館的構成律動或韻律不足,光影的呈現造形也各自迴異,反倒是卡拉特拉瓦所有構成與造型較有遊戲的感覺,以及內含數學的趣味與工程,因為曲線造形的感受與律動感或動作較為契合,而數學是美的形式的內涵,更加以造形從意象中轉化出的,所以容易生成心理與視覺的活動感覺。


 在中庭的展覽場,巧遇創作者的互動。而這是展覽場嗎?這建築真是為展覽而設計的嗎?在這的材料屬性特強的氛圍下,展覽的物件全失了光,好像在擺地攤一樣。唉!這是咱們文化與素質對藝文的價值,克難與隨意就好!可憐了這些藝術創作者。


  陶博館建築對於主題與區域之間有著落差的感受,這是我個人不解的地方。鶯歌是陶瓷鎮著稱,地域特色應該很顯明,甚至當地素材的映象也是很具體,只是,該陶博館建築的特色均無與當地特色有所關聯,甚至莫名的將鐵素材與水泥大量的進駐這「陶瓷」聞名的地域中,顯然格格不入於當地區域的特色,甚至無法將建築的氛圍融入鶯歌群貌的風格;顯然的我,不以為此館建築設計有符合主題與地域特色的要求,只是一個自我強植風格的建築,有破壞鶯歌陶瓷館本身的要求。


真糟的設計,以為裝置了陶瓷相關的雕塑景觀就可以像是「陶瓷」的意象了嗎?這,反而加添了日本極簡建築的風格聯想。同時也可以看出受安藤忠雄的理念的趨向,也就是:建築應幫助人們經由與自然的聯繫和對材料的觸知


  或者說,建築很好但不符合該鎮區域的特色與館的功能。館內以動線居多,鋼構與玻璃的挑高場域是建築最特色的地方。只是,這麼大的動線一覽無疑,館內的展覽卻不明確,所以我也質疑建築體是為啥主題設計的,是為展覽場呢,還是為建築自己?更難以想像,來到陶博館到底與鶯歌地域有啥關係,或與陶瓷有什麼關聯?親水泥牆與水池的用意在於感受什麼情境,是安藤忠雄嗎?而滿滿空間美學是要呈現該陶博館的啥麼特色,也就是說到底呈現了啥麼映像與意象於此空間?還是,只存在一個不與鶯歌、陶瓷映象的建築物罷了;陶博館是展覽而設計的嗎?


  遊戲沒有,互動沒有光與影,人還是獨自走了一趟上下樓,但鶯歌還是沒有印象,展覽場與光影沒有關係,更遑論有深刻的映像存在;晃了視覺於周圍場域,極欲想找個可觀照的場景,只是尋不到如「觀照」作用,或可以沉思安靜的端景,卻只有動線引道;影片的介詔似乎超過現場實景,虛實不是空間,而是臨場的景的缺乏。陶博館,一個充滿「影子」(雙關語)的建築。


用餐時刻,我吃的是羊膝肉........。


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


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自己則說「我特別喜歡那種把動力學系統應用於結構上的想法。」


安藤忠雄:「他的基本宗旨是,建築應是讓人能夠「富有詩意地居住」,並避絕城市的喧囂。換言之,建築應幫助人們經由與自然的聯繫和對材料的觸知,去認識居住的真正內涵,喚起人生的真正意義。建築對安藤來說,是一種中介,經由它去促成上述的遭遇和發現(Encounter and Discovery)。」


水晶宮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室內空間隨意走-光!就是那個光【十三行博物館之遊】


 繼_光!就是那個光~!【校外教學_光的照明設計】崇光社大居家創意空間美學課校外參觀http://tw.myblog.yahoo.com/sein-idea/article?mid=1296#1506


早起可累呀


  起個的真早,對我這會夜眠而賴床的人而言真的很早。這眼惺忪醒著想喝著咖啡,卻也同時想念在室內課堂中,班代所沖泡的有機茶,因為這可以提神吧!


  原要搭學員的車同行去十三行博物館,卻因為工作要做些討論,不得不要我得早些時去瞧瞧空間,正巧,又遇到今兒晚咱們摩人的餐聚,這一回要去三個地方,乾脆的把工作與校外教學的時程同併處理,便由得把早起的時間提了更早了,索性的也改為自己開車會合去。



  一早雨勢濛濛,恐怕今天沒啥好陽光的出現。不過,天公似乎懂得做美呢,雨不下了還露出曙光。



  十三行遺址的建築挺不錯看,學員問我是啥風格建築,我說呢:說她是現代主義風格好像也有那造形化結構的樣子,但卻也有後現代當中一堆外露零件的要素,只是有解構式的組件,也有結構性的連結,說有單元規格的設計,但又有獨一的造形;很難想像建築體像是個現代主義的造形,而形式上卻分解了結構的必然關係,不僅粽合很多材料之間的結構,也有傳達造形意象的訴求,可以說不必分別啥風格,只是現代人的使用現象的創作罷了。如果真嚴格的分別,具備意象的象徵造形或有意象的連結,及使用了解構似的材料單元,她還是算是現代主義風格下的造形創作。


  區域的不同便以顏色來分別,這是十三行博物館最顯明的空間設計。


  來了館參觀,左邊入口正好在展柯錫杰的攝影,他的攝影可好,是挺有名的攝影藝術家,在我學生時代,可曾是崇拜的名家。


走入遺址通道


  在參觀之前,我們提示了空間的意義是在「感受」與「體驗」,所以空間需要能引起在空間裡頭的人的情緒,把心理與生理的情緒給反映出來,體受在被包覆的感受。


  我問學員,空間型態上不同所呈現的感受與設計方向是不同的,但是哪不同呢?


 


覽場與居家場型態之間差異於哪的不同,而設計的重點應該著重於哪呢?因此,主題式的空間如前言,需要為了人的體驗與感受的情境而設計。這主題走道似乎以時空感為主,不過通道通常象徵的是生命與宗教較多,一為子宫產道;一為宗教建築的密道。


  分別型態主要是為了空間設計能有一個主題方向,以符合設計的要求,這也是居家設計中首要的要求與定義,更也是需要釐清的地方。


  之所以空間型態不同而目的也隨之變異,因此居家是居家,展覽是展覽,情境也就不一樣的生成。


  十三行中以考古遺址為主題,就像是對岸的秦馬俑遺址一樣的主題,只是咱們的十三行址以室內空間的模擬與展覽櫃的方式展示遺址,卻不能像秦馬俑有實地的考古遺址感受。所以,我個人並不以為這建築的空間感受有十三行遺址保存與體驗的意義。


頂光是八角樓的特色之一,是十三行址中唯一有感受的空間。不過似乎與遺址的主題有些出入。


  走在展覽場的室內空間,其建築的特色就是這個傾斜的八角型聳高的建築體。這個空間外表示契合的石板組成,單元規格的赭紅色石板才。室內呢,以清水泥的原質質感呈現。由於挑的很高,以及傾斜的造形,引起參觀的人的視覺感有跟著向一邊傾斜,有形的產生視覺的導引與錯覺的感受。


 繁複漸進的樓梯造型即是一個引導做用的視覺對象。光線從頂光引進自然光,如果以宗教主題的話,也頗有主題臨場感「受洗」的象徵感受。因為光是宗教的真實對象,所以教堂多以高與光線來呈現主的存在與臨場情境。


光線的引導


  這個設計有模仿那個安藤忠雄的建築空間的感受,故意狹小面積的走道,有壓縮人的心理與生理的反應,然後處在被束縛與導引的狀態下,把人從一個空間度過到另一個空間,呈現情緒心理的落差感受並加強生理的不安與緊張。


  或許是創作的關係,意象與目的很明顯,但是遺址的感受很薄弱,也幾乎不存。為什麼咱們的博物館不如西方國家的主題空間一樣,以現場實地作為主要的空間感受,卻執意於室內展覽的形式,彷彿用教條式的教育來呈現主題的意義。遺址應該要有現場的感受才是其空間感受的意義,而在這現場中,一點遺址的作用都沒有,竟以「形而上」的文字與影像作為遺址的主題空間,或像是文史展覽的場所;這樣的空間其實已無「遺址」本身的現場與空間感的存在,以及體驗考古的情境,只剩一個建築殼子用造形意象來傳達遺址的意義,但是有表現出其意義嗎?


  曾經見到一個博物館的案子(不記得啦!),是恐龍考古的遺址,以現場實地為建築場地,不破壞現場而以加蓋的方式把實地場景包覆起來,恐龍殘骸就嵌在現場的土堆裏,參觀的人有實地場景的體驗與臨場感的感受,像秦馬俑的現場一樣,也是遺址實地的現狀場所。


工模擬的考古遺址,就像是教科書與文史的教育一樣,用說的與想像來說服人的真實感受。焦點是的光線,可以集中現場參觀的人的目光。


  對於展覽場的設計,需要分別幾個重點,一個示燈光的照明設計;一個是動線的規劃,但對於十三行址的展覽場還需要一個重點,就是空間的臨場感或模擬的現場情境與氛圍。


現場以縮小板的雕塑呈現遺址的生活狀態。這種照明多以投射光來呈現視覺焦點。


  一般展覽以靜態形式的呈現,多以投射主題對象為主,所以燈光照明是為視覺的對象而產生。而之所以如此呈現可以從光線的特性來分別,因為光線集中有視覺的引導作用,而人就如飛蛾一樣,往光線的地方走去。


光線集中引導人的視覺目光,人便往著光的遵循方向。櫥窗的展示通常是最頻繁的設計,但也是傳統的形式。


  館裏的燈光多以投射來照明展示對象,一般的燈具以鹵素燈為主,也就是一般俗稱的杯燈。通常杯燈會有較強的紫外線的影響,所以會以濾鏡片來消除紫外線。


  展覽場的燈光設計除了展示物的照明外,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注意,那就是燈光本身的問題。多數展示歷史性物件的照明,是需要非常注意其本身的光線成分,以避免光線造成歷史物件的破壞,就像是多數美術館與展覽場均限制不得攝影的原因,減少閃光燈與展示物件的化學變化的影響。


 特展的形式多為簡陋,質感很不好,連投影的位置都是臨時的裝置。


  區域不同仰賴的是動線的連結,所以一入口後就有參觀路線的指標,不過我覺得很簡陋。



  為了區別不同特展的主題對象,該館的設計用的顏色很多,可能是針對學童的教育關係。


出口的位置不同過去展覽館的感受,從挑高有些驚悚的通道,相信懼高症的人是沒有勇氣往下看而走出去。


  一連串的過程,除了模擬的考古場景較屬於「遺址」的感受外,其餘的展示方式均如翻閱書籍與記憶形式的視覺感受,無法能如遺址的現場真實與深刻。而最大的空間感僅以八角樓的空間設計,但也並無「遺址」的場域感受,只有建築體造形意象的象徵意義。


  燈光設計上,也以八角樓的自然光的頂光照明呈現較好的感受,有空間感與視覺上的心理設計,能有效的產生參觀者的生理與心理的真實反應,也就是會有很明顯的情緒產生。不過,空間感受僅以空間而言,與「遺址」主題的關係就不一定有必然關係。


  好啦!一趟走來空間的變化倒是很多,一個皆一個主題性的特展空間,在同屬一個開放性空間裏,設計了不同主題的專屬空間,之間便出現了聯結的問題,而在同一個主要空間裏,不同的空間要集合在一起,便只是「區域」的問題了。而每一個連結時,是如何銜接呢!


陽光一會現一會藏,但可都沒下雨。


  就這樣,走了出來還是有陽光,也是要吃飯午餐的時間。相機也拍了些,但不一定都選到好的角度,只是隨手拍拍。一行人幾個影………..……………。下次各位也有機會到十三行博物館遊走時,不妨也注意空間感的角度來體驗一下,看看八角摟空間內的感受會是如何,也注意光線的感受與在家裡感受與方式哪裡不一樣?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新店崇光社大居家創意空間美學」校外教學十三行博物館前記



光的照明設計


   都不記得已經上了幾週的課了,這一次決議要校外教學,目的地是八里的十三行博物館是吧!

  上次的校外教學是在某個學員家,不過我認得這人,卻不記得名字,但對她的家印象極深,因為有好幾層樓的規劃,只可惜當初探訪時我還沒買好一點的數位相機,所以沒能紀錄那難得的參觀經驗。還好,這學員在參訪時曾主動允諾,下一次還要來這聚,會特地準備拿手家傳的「牛肉麵」招待,屆時再一次的校外討論還是可以有機會。


 


  這一次說要去十三行博物館參觀討論,美其名是校外教學看空間去,但想必郊遊聯誼較實在些吧!呵!這樣說好像也不完全,因為他們還頗認真的在聽我講述呢!而這一次總也有主題,可以配合課程內容;正好課程進度在於空間的「光線、色彩設計」的議題,所以有了出遊的名目,互動也較為明確了。。


  給了他們這種「公共空間」觀念,當然有其目的,一來可以比較「光線」於不同空間或功能,或者了解其運用的差異;或者對於有主題性質的功能場所,能進一步的認識,了解光的設計會對應人於那個舒適感的問題,或面對空間的環境所形成的光源,會是如何的演變與利用。另一方面,從空間傳達角度,以視覺的訴求形式,對「光線」所扮演的功能與形式,或對於空間與物件之間,「光線」形成的「光影」會是如何的呈現「空間層次」的效果,進而得到空間的美感。


「光」有特性;是風水



  雖然是公共空間,但相較於居家也是一樣的同理。使用光線的對象分為自然光與人工光源。在環境物理上,光、風與水是地理調節的要素,也就是風水形成的三要素。一般重視光皆注意在照明的亮度,用已不符合人與功能需求的「主燈」方式來為空間做照明,所以一個空間用一個主燈的形式是不符合人體使用的,以及一排或間續的嵌燈也是錯誤,因為那是為空間而不是為人設計的照明觀念。


  光線照明如何設計?而對於居家風水可以有啥的調節?在進行光照明的設計時,先要有對於「光」的好處有所認識:光是風水要素之一,所以「要很風光就需要有好風水的條件,有好風水就會很風光」;、光是照明空間給予人使用,因此有空間「指引」與「標示」的作用;、光所產生的光影是空間層次產生的原因,也是光照明的特性,所以層次感是依循光的照明產生了,也就有了「視覺性」的效果,以及塑造空間的要素條件;、光是有溫度的,以及人的生理需要(光合作用;、維生素),所以光照是基於人的需求而產生,尤其對於居室空間而言,有調節的功能,也就是調節空間適合人的居住使用;、光照使用於空間,但必須基於人的使用對象產生,也就是功能為主的使用觀念;、光的特性有心理上的承載作用,會產生心理的反應。(居家創意空間美學講義)


 


「採光」與「透視」


  說到這兒,一定很多人聽沒有啦!不過不要緊,意義與特性是設計或藝術者應該要知道與研究的,一般人只是儘其量的理解,設計為何要有內涵,空間怎有那麼多因素要考量,決不是要風格而已的思考方向。


  簡單舉個例。一般人都說要「採光」玻璃,希望要「透視」空間,因此窗戶要透明穿視對面。問題來了,窗戶是要採光還是要透視,因為這二者是不同處理,所以得到的效果也不一樣,也就是一個採光是為光線,而透視是為視覺。採光時,得到的效果是呈現光照的處理,將光線引進至室內,但要用啥的方式引進該有適當的光源渡,而利於空間與人的舒適使用;透視在於視線的穿透性,雖然也是以窗戶為主,可以採光也可以透視,但採光的設計會影響透視的功能,而透視卻無法完全的調節光線,只在於景深與景的對應設計,所以是視覺性的傳達,不是光照調節的主要特性。


  又說到這兒一定還是有些人不了解,還是同樣的一句話:不過不要緊啦!我懂才是最重要。


 


  十三行博物館是公共空間,使用對象是展示作用,所以是展覽的視覺傳達,光就成為最基本的方向,具有有指引與標示的作用。而這樣的空間多是開放式的空間,因此區域的形成是空間分別的主要型態。光照是需要塑造空間感,以達到開放性空間的層次作用,符合空間層次美的視覺感受。不同的公共性質的空間都會有不同的要求,如果館內有餐飲區時,那開放性的燈光就有不同設計重點了,換句話說:也就是居家空間的性質決不會像是展覽空間,也不會是外頭的餐飲空間,這是很重要的分別型態。


  又說了一些,但我還沒去過十三行址呢!當這次如期成行之後,我會用新買的相機拍照,是單眼的喔!看能否有些屬於空間層次美的照片分享,還是悻悻然的…….。就等待這空間如何了!




見不得光的英雄空間



十三行博物館



新店崇光社大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新竹科學城社大【空間美學隨意走】_看電影學室內設計
 http://www.s3c.com.tw/   http://s3c.no-ip.org/   新竹市科學城社區大學 yes3c06@ms.hc.edu.tw  新竹市光復路一段512號(光武國中內)  電話:03-6663477 傳真:03-6668319


新店崇光社大 【居家創意空間美學】http://ckcc.ckgsh.tpc.edu.tw/~ck100/  新店崇光社區大學 地址:(231) 台北縣新店市三民路19號      詳情請電:(02) 8914-6922~3 轉 1103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1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