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傢俱設計的改造-現成物的設計


  在藝術裡有一種表現方式是以現成物作為作品創作的素材,他們把「尿盆小便斗」的衛浴設備直接呈現給觀眾欣賞(達達藝術(Dadaism)-杜象的噴泉作品),把功能與造形抽離分開,顯示一種純造形化的造形視覺,打破一般世俗化對於功能使用與慣性思考所產生的限制,也直接的對於「美」的看法與觀念做最現實與反社會的顛覆。


使用現有家具進行集合再製,因為不同於市場的商品,以及家具的形式,可以賦予獨特感,也免得只是裝潢包覆牆壁的作法。裝潢所做的功能櫃多是結構的牆壁一樣,不符合家具應有的造形與機能性。


  這作品其實多數人都知道也看過,因為這是「現代」中很重要的觀念思想;對於這藝解的說法也很多,有從造形或從藝術哲學角度上,以及歷史觀或者作者本人的敘述等。美國哲學家亞瑟‧丹托在「美的濫用」(The Abuse of Beauty)一書中說:這美只是作品的附帶,其本身另有意義;更記載杜象的回憶:.這類作品,視覺的反應本就是視而不見,同時加上完全無所謂美醜的認知…….說穿了,也就是徹底的麻木。


名為「噴泉」的達達藝術代表作,夠經典與震撼。


  文明進化多數都在觀念上,而改變人的現實或者躍進人的知識,多數的都是因為哲學家以及藝術家的努力,才有機會讓這世界所有的思想臻於人的本質。


一個現有的櫃子加上另一個訂製的檯面,就變成組合的造形,若加上輪子與鐵件,就更獨特了。


  此後,這現成物的觀念影響所及,藝術中還有一種稱做為「集合藝術」﹝Art of Assemblage或廢物藝術Junk Art﹞的表現,把日常生活所及的現成物,收集起來做為創作的素材,呈現更現實與批判物質文明的反思。而繼起又有「裝置藝術」( Installation ),同樣以現成物作為素材,呈現一種現成物與集合之間共同再現的空間場景。


  在建築與室內設計中,「裝置」觀念是最常被使用,所以在很多設計理念中就常出現裝置觀念的使用。在裝飾或工藝的設計表現,也是一樣的常運用現成物的概念,拼出所謂具有裝飾與設計的造形,這些都是因為「現成物」使用的觀念所形成的一種表現的技巧,以及對於「美」的態度的多元與真實。這動作就彷如一般人買張畫或裝飾品掛在牆上一樣的意思。依此,裝置的行為可以算是日常生活的行為了,只不過藝術家或哲學家藉此表現,多呈現了另一層或更深入的意義。


一支梯子是輔助陳列的家具,加上特製的鏡子後,成為活動的全身鏡的穿衣功能的家具。


  我也如此,很想創作實用的生活方式,對於現成物的使用也多嚮往。其實一般居家生活裡,對於這樣現成物的使用比比皆是。比如電視上教學DIY廢棄物的利用,把不要的利樂包垃圾物造型改變一下,變成具有功能的器皿,或者把盒子裝個輪子,就成為可以收納與利用的功能,這些都屬於現成物與集合的觀念使然的。只是,這種廢棄物垃圾的DIY,跟實際產品的精緻度與作工結構等有落差,所以就不具備「美」的造形與實用的條件。


原來是浴室的洗手臺櫃,一樣的予以再造組裝,變成了是廚具櫃,誰說廚具流理台都是一個樣呢!?


  室內設計多數都以「裝置」來看空間,因為呈現空間狀態,可以感受空間感與物質多一些,不過這多在於建築背景的設計者較多,也多受現代素材與結構主義的影響。


  這類作品很現代感,所以也就很幾何,同樣的也就很「展場」以及很「極簡」,像是做商品展示的空間,也多趨向於商業空間的表現,但這是國內的現象。在西方的設計,也許因為哲學思潮的歷史較常,對於人的本質思考的較豐富與務實,空間設計就較有些許的人本考量,因為極簡是為了人在空間與物質的感受,不是在於造形要幾何才幾何樣子而已。


原本的小衣櫃,是小孩用的,經過一些組裝加工,也可以變成不同的功能家具。但這需要一些符合要求的原則。


  居家空間的設計,本來屬性就不一樣,而我常提到這樣屬性定義的問題,但室內設計雜誌中的商業作品,似乎沒有分別出居家空間的屬性為何,還是在於展示場的設計。這可能跟多數建商的銷售廣告有關係,過於狹隘與偏導於「消費心理」的價值期待(物質生產過剩的銷售技巧)。


經過改造的家具就如同購置的家具與訂製的是一樣的,但卻是獨異不同於其它的產品。


  既然「現成物」的觀念影響所及,在我自己的興趣與設計製作上,我也常喜愛的使用現有家具物件的改裝,所以很多時候的居家家具的設計,我就利用這樣現成物的集合,來裝置居家空間的實用感,做為生活中使用家具的趣味,當然也滿足個人在思考設計拼湊家具的成就,使之成為獨特性卻又有造形關聯性的家具,增加其背後的意義。


茶几桌加上照明,原本要從上面先開的櫃子,經過組合後,便可以從側面來使用,再加上燈具的照明。使用餐桌作為洗手檯的使用。


  不過,我絕對不如這些藝術潮流的名家,有歷史與獨創的意義存在,但個人卻可以極力的能有原創的慾望與現有市場的獨特(客製化、與個人創作)。


  其實,從日本的電視節目中,常看到舊家具的改造,這樣的使用觀念也是現成物與集合的方式,只是,咱們這裡的物質使用態度不如日本(是嗎?),舊家具的材料與使用的觀念都是完全的廢棄物,想找到這樣舊家具而改造的現成物很少,而且,我們的實力主義的觀念無法打破,對於舊家具等於是廢棄物是同義的,即使可以改造,也都會因為舊家具與新家具的價差而被捨棄,對於獨特性的價值也弱,所以變成沒有經濟效益的作法。但細想起來,這樣的作法真的是沒有價值嗎?看現在地球物質的消耗,環保人人在喊,而舊家具的使用卻乏有問津,但舊家具不是很好嗎!只要花人工費用與時間,不需要耗費物資可以樂活環保,卻還是得不到多數的使用。


用三個抽櫃組成一個餐桌,因為要多功能陳列收納的關係。


  由於興趣與工作的原因,翻閱了很多室內設計的原裝書,然而目擊的每個好案子中,都是出現舊家具以及再利用的設計與擺設裝置;每個場景或多或少的出現舊家具與物品的使用,把空間呈現的很自然與居家感受,也分別出物質的觸覺質感,絕少有亮亮晶晶的大片視覺,與空蕩不存在的門面,沒得活動與物品的收納陳列。


簡易的水槽與餐車組合,就形成簡單用水的功能了。


  這是風情觀念還是人生觀不同嗎?有書名為「學美國人生活」,說美國人的生活態度優於我們,還有一本書,名為「來生不做中國人」,說中國人心裡骨子裡真是壞,壞蛆到心腸(看了真是直搖頭,黃河氾濫是因為有歷史以來都在濫砍森林;文人把吐痰說成是美事一樁,蘇軾用珠玉的形容真是噁呀!)。


  想到這兒還是很汗顏的,因為我也沒能做到真正的物質環保,也沒有善用到現成物應有的利用。不過,我卻常提醒生活家庭的觀念,與使用空間的實用性,還有樂活的家事空間的設計觀。


角材的邊不舒適於手的扶按,所以加上紙纖,使手的觸覺多一些舒適,同時也改變原來家具造形上的使用細節。


  現成物現在是個人對於家具的使用技巧,原因是不希望使用家具沒有獨特性,也不希望家具只是用來買來裝置而已,也擔心家具和買衣服撞衫一樣,都穿的一樣而變成制服。實際上家具的購置免不了撞衫的限制,因為家具的設計與廠商就這幾家,就算是名牌家具與燈具也都是容易相同與仿造偽製,所以現成物的改造可以改變撞衫的機會,同時可以擁有家具變裝的趣味,重要是,這樣的設計難處比製作一件新的設計來得難一些,所以樂於其中。


方格櫃使用頻繁,為了獨特使用,加上彩玻後,造型也就稍異於原來的市場造型。地板用於CD的使用,同時也是造形色塊。


  當然這樣的設計與製作還是需要配合的,能否接受就不一定,但可以確定的是,它的功能並沒有減少,以及可以擁有個人特色與獨自不同的欣賞品味;不見得需要名牌,因為名牌已經是制服了,而舒適已經從物質享受變成情緒的享受;設計不僅止於功能,而在於實用的情緒;風格不就是要特色嗎!而獨特性就是要有自己被量身客製的設計。


  這樣現成物的集合再設計,也就變成個人居家設計的技巧之一,也是希望留給委託者記得紀念的信物。


原來是刀具插桶,反了過來加上一些特製的金屬零件,遂成為一個落地燈具,是創意也是視覺趣味。


  風格是啥麼?而原創性又是啥麼?希望設計者的價值不再是被當成商品代購與詢價的地位,或者是買對了被喜歡的東西才被說是好,而是在於個人身上擁有的知識與能力呈現的作品(在意的是設計者做出啥麼!);尋求設計是因為設計者的想法而買設計師所呈現的一切,而個人若擁有主觀應該由自己去落實自己的想法,避免扭曲設計者的專業與思考能力(都是四年級的錯!把自己架諸在設計專業之上的觀念,忘了自己是誰了)。


  因此,現成物可以是居家空間裡具有藝味設計的技巧之一,從舊物質中找到設計者巧思的地方,當然也希望師傅們也能動動腦,別再以為就只是包覆的打釘子而已,再加上環保的心力,居家的設計也會更有趣(可以像日本電視節目-居家改造王)。


  後記:這些家具多是ikea的產品,然而在這麼豐富與競爭的家具市場,能擁有設計造形與功能且還能具有機能性存在的家具並不多,而ikea的家具特色就具備了這樣的機能造形,所以就蠻適合做為組裝改造的對象。在工作經驗中,過去購置的家具我都會自己在工地組裝,然後再交由師傅做另一個組件或裁或釘,共同造型出要的功能家具。現在,也逼著師傅也要會組裝了,不能說這不懂滿臉疑惑而排斥。在經過組裝改造之後,原來的功能往往就變成另一個功能了,也很驚艷變成如此,但並不會破壞設計構想的應有功能,反而只是增加這一件家具的可愛之處。


  不過,能做這樣的家具也需要有機會的,雖然簡單,但也不是可求可遇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