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amily Stone婆家就是你家,我家還是我家


社大教學­_空間美學隨意走電影空間欣賞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尤其是婆媳之間,但這可不是岳母看女婿會更有趣,而是婆婆看媳婦。


  當然,這劇情並非是描述婆媳之間問題,也不是男女愛情觀,而是家庭之間都會遇到的事,是親屬之間的愛與關係的描述;是「家庭」感情的劇情片。


父母親多是如此,在家默默等候子女的回家。


  過去的學習帶有偏執的想法,對於娛樂電影總有不內涵的見解,尤其是在比較於藝術電影表現性質的時候,不免有所偏頗,無法理解娛樂的生活化內容,或者圍城藝術是層次的分野品味,所以娛樂電影只能是娛樂電影。但後來,生活感較長,才發現誰說娛樂片沒有深刻的意涵與內容呢!只有生活中的人被制式化或被分類,失去生活多面相的知覺後,才不能多體會一些些的點點細節。


  雖然看了好幾次這片子了,在課堂上看了二次,不過都是隨著一群人共同欣賞,但並沒這麼認知或適合的時間仔細的看,只知道這當中有些劇情很容易有感動,擔心入戲而不好意思,於是要稍稍的轉移注意,免得看到不禁流涕。


  即便如此,課程的需要還是得認真一下,所以一個人在家的事務桌上,對著記憶體不大跑的慢的NB螢幕來欣賞,一邊跟著笑也跟著滴點眼淚意思意思,仔細看完好好的將功課作完。


這樣的對話與空間就像現實的平常。在房間的佈置也會如此,但他們似乎比較我們豐富很多,顯示他們的知覺接觸較我們多元。


  很多人以為這是部喜劇,不過也沒錯,確實是喜劇。但我不得不讚許這導演,可以劇情在笑中帶些感動淚來,也許有些人沒注意到,這樣的手法感動的方式,在一下子間就將觀者從悲傷裡跳出來,讓人想深刻的哭卻馬上就又給制止住。當然,感動的事是與人自己的經驗有關,或許剛好在那點的情愫上共感了相同經驗與潛意識轉移的發洩作用,所以有人深刻,但卻同時有人會無動於衷。


即將成為遺照與紀念性質的照片,卻是回憶與精神象徵的裝飾品。


  還記得,當所有人拆著梅樂蒂所送的相片禮物時,這一段的感情表現不比東方人意涵美的表現差,反而有過之的情緒湧上。就在艾咪的表情與與凝視梅樂蒂想說出話的時候,那自己與自己爭執與否定自己行為時,是多麼的張力與不堪。可惜,這導演好到不行,馬上讓它轉移劇情,呈現艾咪的欲言又止的自我責難的言表,也讓觀者的情緒馬上隨著起伏而抑止(其實此時真想好好的跟著哭呢!)。


豐富的居家故事,都記憶在這些隨時可見的牆壁。因此,裝飾性作用的裝飾也需要視功能而規劃。


  照片是多麼好的感情媒介,尤其是生命象徵的相片內容,母親懷孕的照片點出這個家庭維繫的對象所在。所以主題並非是在梅樂蒂在這家裡所發生的糗事,他只是一個媒介作用,用以突顯這個家的感情關係的方式,並隱藏與告發出最爆發性的事件為何,也就是即將逝去(失去)前的擁有者,他的複雜起伏與內在不安的情緒。也許,爭執與無視只在於一種「情緒」上的翻動,然而意識裡卻最是明白的事,但真實無能馬上釋懷與接受的現實,於是種種的行為也就落難於欲改變現實的對象上,所以梅樂蒂也只是被藉口情緒的對象而已。想想,要接受逝去的真實是多麼難,而用騙自己是人最輕易的行為(也是最真實)。


  當母親希碧與先生共枕一幕,赤裸裸的掀開衣服所遺憾的與不足的胸部時(乳癌切割後),那種缺憾不能長相佐的情緒,以及不能滿足於對方正常的需求與對方因此而包容的不捨,還有兒女之間的關心與愛護不能時,都是很爭執情緒的愛彼此的真實表現。這想起一部電影「長路將盡」的劇情,不離不棄的老人之間的日常愛情。(這一段劇照讓人很不捨,所以我不敢拍下。)


   生活的事稀鬆平常,人的個性成為人與人之間的面對的課題。多數人的課題不是在事業與男女,而多是「關係」的慰藉與自己,所以如何看待一起親密生活的親人呢(我們的父母)!


母親在家庭中的角色與空間。熟悉的身影會讓人於心不忍。佳節的時間是等後回家的時間。


母親是居家空間最多頻率的使用者,所以空間承載很多生命長成的記憶。邊桌的質感很豐富,由於觸覺的感受較多,而桌面的裝飾是生活呈現的面相。同時,空間也具有現實性與重塑性,因為母親的逝去,空間原本的使用者也換了樣;平常母親於廚房使用的事務桌,如今已不見,但卻留下另一個生命的起始;精神卻還在空間裏頭。


  這故事鋪陳的平常一如現實生活的你我,許多愛的關係都在需求與被需求之間給呈現出來。以前常聽學者研究東西方感情的表達問題,說東方人的含蓄,對於感情的愛是隱性,所以有時後無聲可以勝有聲的傳達是很深遠的,所以情境於美;但西方人則是於直接與感動的肢體顯示出,對於感受即刻卻短暫。但其實不然。


  其實,讀過東方美學時,若可以用省視的角度來看西方時,會發現,東方人的現實多是虛偽掩飾,而現實則是建立在實利主義的觀念上敘述自己的需要,感情則在自私於自己的真實,所以美也會有派與黨頭的分別。


啥麼都會發生,家就是如此。空間的氛圍很迷人,這算是美也豐富,但不是因為某種風格所形成的。


  或許這麼說很多人不以為意,但實際的情況真的是,我們都自私於自己的感情的慰藉,卻忽(無)視對方的感情於同時,是否也是需求的情況。然而傳統美學又過於高調於現實以外,對於美的愛是小人與平凡無可搖及的,所以神話與偉大的盛情來欺滿世人,迫使人委屈自己於最現實與切生的愛以及關係的表達。於是,愛的亂烘烘以為遐想,不能體貼深情於自己最關係的親屬間,(也就是沒有小愛哪來的大愛)。


  看到此,我都不知道我在看啥了。要看空間還是劇情呢!我也亂糟了。


家庭空間的起居室也是很豐富,但不是在看電視而設計的客廳。


  仔細看了戲後,空間的安排場景多數是在居家裏發生,也就是承載人生的食、衣、住、行、育、樂的家庭空間。這樣空間切生而現實,同樣是最真實的個人感情的場所。看到這,不免想到現在的居家空間裏,到底有啥麼是與關係可以令人留戀的?是裝潢的美輪美奐,還是與家人一起的感情的互相陪伴,或者是家裡充斥著所有人初生至今的一切回憶與相偎的關係呢?觸景生情嗎?


  如果真要細數,我想現在居家的目的應該不會是家人感情聯繫與依賴的地方了,因為我們的空間被另一個現實給沖淡了,不再視居家為感情交流的需要場所,而是時尚品味、豪宅氣度、裝潢風格與視聽液晶的需求了。


起居或客廳的沙發椅是集合人際關係的用途,並非使用電視為主,端看空間的使用性質而定。


  在所有的科技片中,即使如何的前衛文明與科技,人類終始眷戀人文的感覺,那種親身觸覺的質感,引發人真實需求的衝突。於是反叛科技帶來的制式與樣板行為,冰冷的金屬與模式反覆的控制。結果還是手工接觸可以觸及人的內在,觸覺得以發生於知覺,所以人才是人的感動,不是機器的制式反射。


  這個家可以說是鄉村風格的屋子,因為多數人會先這麼區分風格的。生活的裝飾是日常生活的使用器皿,所以並沒有時下所追求的裝潢。出現的東西極為平常,燈具是最多的需求使用。在每個房間裏,檯燈可以想像的多很多,隨處都可以看見檯燈的照明與因此而呈現空間的使用氛圍。


鮮明的起居是與客廳大不同,同樣是以空間使用性質而定的。家人的集合是親密關係,所以座位不會距離的很遠或很大,保持親屬關係之間的距離與溫暖,但一樣會有很滿足的活動使用。


  這一幕很溫馨,一家人圍坐客廳看電視,父親的角色做在裝置旁邊的事務桌整理自己的事。這樣的場景應該很熟悉才是,因為溫情是家庭的特色,而相互關係的建立就是如此簡單,只是在同一個空間起居所有人同時的事。


各自房間不同調,但都是臥室。


  在劇情的空間,分為上下二樓。一樓以公共起居為主,所以有廚房、餐廳、起居的客廳。而戲劇的需要,主要的場景多發生在廚房裏。之所以都發生在廚房的空間,則因為事件的安排是以母親角色為主,也可能他們的生活的感情對象向以母親為主要的對象。在我們的生活居家裡也是如此,管理者與被重視的對象,多會在居家空間裏呈現出來,如果是父親,則多數會以書房或者客廳的起居為發生的場所,若以母親則是會在家事空間的廚房或者私密房間內發生。二樓則是家人的房間,安排著私密空間分別於家事服務或者公共空間。


餐廳的氛圍是享受的情緒作用,除了食物以外,氣氛也是食用時的需求。


  對於整個空間的設置安排,廚房是主要於互動的關係而頻繁。中間是動線也是餐廳的位置。雖然格局分別於房間,但動線上卻是彼此連結,這在影片中兄弟在追逐的時候可以看到,房間是區域分開的,但動線卻是連接的。


  這與我們的格局不同,因為我們多是封閉的房間方式,對於動線的便利感受是不敏銳。也有因為風水不當的關係,導致空間的設計不在於使用便利的考量。


廚房發生很多事,多以女人之間為主。對居家而言,也是集合的作用。


  廚房空間非常有趣,安排著母親的管理位置,所以有著家庭事務桌的裝置,顯示出母親於廚房的使用頻率,以及家人眼中的地位。對於劇中的父親也是,則安排在家人起居的客廳旁,陪伴著所有小孩的活動,同時也是家裡的另一個管理者。


經過昨天的晚餐後,隔天的廚房及出現昨夜產生的高腳杯皿,顯示劇情的連戲還是很注意細節。


  廚房應該是家裡最大的特色,設備看起來非常齊全,如果以語言來看,應該是家裡最重要的場所與對象,以及有注重家庭生活的感覺在。或者說,廚房還是母親是這家庭最重要的供應者,也是家人長期依賴的對象。在片中也出現,家人小孩圍繞在母親事務桌旁說話,則母親一起床的使用對象也會出現在這專屬他自己運作的事務桌,連小孩艾咪一起床後也會走到廚房先與母親招呼。


母親的位階是看他的事務桌設置的位置而定,顯然的家庭事務桌是不能缺乏的,只是看管理者如何定位自己而已。


  家庭事務的管理與管理者的位置,是這部空間裏很重要的。想想,一天的開始,居家空間的啟動區域是在哪發生的。也樣的對比,應該可以省視一下我們,對於家庭空間的管理與實用是放在哪的層面上。


還是很美的的空間,是情緒。客廳的規劃是對外的,起居室則是對內的。形式的設計呈現美的視覺效果,所以空間的設計還是要能有美術知識的設計與裝置。


  顯然,家庭是生活的總體,廚房則是生活起居不可或確的使用空間。然而在我們的現實居家的使用,我想多數人的居家都不會有專屬管理的的空間,對於居家的運作也可能不以為意,所以家事空間多是缺乏,同樣的連家庭事務桌的設計也都沒有。怪不得我們的空間使用品質不高,只有裝潢的要求與慾求物質的滿足。


 燈飾扮演的不僅是照明,也是功能。但這需要設置對的位置與確定功能。生活的實用器皿隨處可見,隨著功能使用出現的,是須要要配套。


  片中空間並沒有特殊的「裝飾」,日常生活的實用都是裝飾,因為聖誕節的來臨,裝飾的就是家人關係的聚合,以及牆上出現的賀卡。在牆上還可以看見,所有東西極具生活,桌上有書有筆,有電腦與喝水的杯子。現實的使用空間這些都是存在的,只是我們裝潢與一般人的需求,怎麼都無法接受生活化自然呈現的器皿,不能接受生活化所造成的居家風格,反而排斥居家風格的自然呈現,甚至沒有管理居家的想法與落實的觀念。


門口是動線,走道也是,在設計裡被規劃的連貫的。


  在大門與樓梯的入口走道間,玄關是過渡性質,但裝置卻是引人入勝的地方。牆上掛滿著相框,像是紀錄這個起居的時間與人生。這就是裝飾,無需額外與物質的不關係的飾物來彰顯。


啥麼事都會發生的,廚房是公共服務的空間,但也是人際關係的集合空間。


  生活化也是這個空間有趣與真實的地方,隨意自在是「家」應該有的特質。回家是舒適的,但舒適並不是因為裝潢的設計與品味如何,而在於實用與親近的感受。設計的目的在於實用,而美是基本的附件。對於風格,設計並不是主要的方向,而是在於生活的實用與人互相產生的風格。模仿所謂的鄉村風格並不是於形式,因為形式是美的設計技巧,是為了比例與美產生的。但真正的風格則是因為使用者的個性與實用之間交合的,給了誰使用就會出現誰的風格。


  在論及實用與便利的同時,知覺是必要的,只是人們多數的知覺較少培養,對於「美」的美術視覺也是缺乏。說實用並非說美不重要,所以生活化的自然也是因為有了基本對於美的知覺所造成的。事物的觀念不能二極化,以為有了實用就沒有美的視覺,而美即是造形,造形即是美;生活是藝術,而藝術也就是生活的意思。祇是,藝術被高束於一小群人的意識,以及被漠然不視於生活以外。


出入口產生玄關的使用功能,但要設置啥麼呢?


  居家空間是劇情發展的主軸,同樣的場景不斷在不同時間的狀態重複出現,開場的出現是母親的迎接的應門,然而在一年之後,變成了父親在同一空間做與母親同樣的事,迎接兒女回過節的情景。只是換了天與人,但情緒依舊還在。我想就是他們常說的精神永存與思念的狀態吧!


一樣的空間,一樣的功能,卻不同人事,所以空間的呈現也是現實的。


  其實這樣的空間情景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中都常看到,因為空間真的就這麼眼睜睜的特性,讓事情一直在重演,但不重疊卻重複一樣的心靈與事情,所以人才有賭物思情的空間感動。


家人齊聚的集合空間,也是客廳與起居的意義,但是為了家人的活動設置的,不是為客人。


  為此,生活只是一如平凡的常態,但空間的情景與企圖卻是因著使用的人而造就,所以該是啥麼樣的空間都會是很自然的與生活化的發生。只是,唯一的感情對象繫乎於人在空間所扮演的角色與生活經營的目的,儘管只是短暫的即時過客,那將會都是一個印記落腳的縮影,無法忽視的景與互動,也就是人存在空間的特性,「家」也不就是如此。


  婆家就是你家The Family Stone),我家依然是我家,因為那是我的人生所在注腳的地方,最真實與忠於自我,也是關係呈現與感情維繫的方城,所以只有生活裝飾與日常的裝置,但自然卻很獨特一味。


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設施需要。


節日需要應景的配合,是團聚家人的用途使然的。


  劇中空間具有繁複的裝飾方式,圖案壁紙充滿整個牆壁,連洗手間都是如此,不過這種裝置方式是基於當地的壁材,因為適合如此。此外,生活中的一切看似裝飾用途,但其實也是實用。此外燈飾許多,營造了集合與溫馨的氛圍。對於節日時刻,非常需要應景的聖誕樹與禮物,增加空間於溫情的效果。還有,所有可見的牆壁都出現相框照片,它是居家空間最重要的裝飾物件,有維繫感情作用的風水吉祥物。當然,色彩對於他們西方人是平常不過,不過他們也有和我們一樣的怯心的使用色彩的疑慮,就像是我們只膽敢使用如白色性的淺色,而他們卻是只敢使用巧克力色與乳黃色或淺色的中間色系、米白色之類的安全色。


2007/11/10  木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