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了地球卻暖化不了居家生活的心靈


-居家設計的溫室空間(減量耗材的居家裝潢的設計)


  地球真的越來越熱,雖然都進入的秋天,也有了涼意,可是在室內卻都還是有悶熱的感覺呢?


居家的暖意是由紀念品與相關的個人用品組合出來的,絕不是「裝潢」製造出的,更不是由密閉空間感受得到的。


  新聞一直在呼籲暖化的地球有著生態危機,雖然不知道暖化真正的危機會是啥麼,但整個世界都為此而憂心,為整個地球的氣候、生物的傷害傷腦筋。然而,憂心歸憂心,呼籲歸呼籲,開冷氣舒適的生活還是如此依舊,為難的是急壞科學家們的心情。


  中油為了二氧化碳的能源減量,推了加酒精的汽油,但是卻也沒啥便宜的。想要大眾為此而使用減碳的汽油,卻也沒啥強力的推廣與宣導,也沒說出到底加酒精的汽油有啥特別好處。想必這減碳的能源替代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為啥麼減碳生活會是如此難呢?大概這與經濟、實用的觀念有關吧!


冷氣機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室溫調節的必要功能,卻也是地球耗能的一種,也是居家空間的怪物之ㄧ。


  回到家的動作大概都是開冷氣機吧!廣告商訴求的多麼清涼舒適,也沒提過有效減量的方案能源的產品,只有要更花錢才能住的更舒適,或者省電是為了省錢;只有行銷的廣告而已。在密閉的集合住宅內,沒啥空氣流通的空間,格局規劃的像個九宮格一般,如果再加上裝潢覆板的裝飾,「悶熱」與「冷氣機」應該是都市住家裡的特色吧!


  今天學員說:因為家裡常潮濕,為此而傷腦筋,所以使用了包覆壁板的方式減少了牆壁溼漉漉的情況。只是,我想包覆壁板應該不是解決之道吧!?可是對他而言卻可以解決潮濕牆壁的狀況,解決了住在裡頭為潮濕而煩惱的情形。不知道這樣的處理是否是對的?增加的耗材使室內增溫,而空調只當成冷氣機的使用,但是把經常因為潮濕而濕漉漉的牆壁包覆的看不到,卻可以得到舒適的使用感,到底這空間出了啥麼使用問題。


家具是實用也可能是耗材,這需要看是否以需求而定。


  生活中常是選擇的事發生,暖化的現象持續著,可是生活的舒適感卻與日遽減,空間使用問題常出現在生理的作用,為難的是如何才是舒適的真正定義;生活的空間設計到底是啥才是符合「舒適」,而實用與使用的關係是如何連結的;因為生活與實用空間不就是在「舒適」的使用嗎?


  室內設計的裝潢方式其實應該是需要被詬病的吧?在巨蛋社區工作時,在固定進場與退場的時間點上,一時的門口進出了很多的木料板材與廢棄物料的垃圾,那個量相當驚人,難以想像的量如果全部加在一起會是啥麼狀況,會向大樓一樣高吧!因為有這麼多戶同時的需求,而我也是使用需求者之一。


居家空間充滿使用的家具,許多的收納卻只為滿足欲求的心態。


  說這的事當然是汗顏,因為真不知道可以減少耗材的設計該如何做才好,或者只是減量耗材的設計觀念還是不夠。雖然,對於室設觀念的推廣(社大教學與實務案子)已經有了減少了包覆家具與壁飾的不當運用的回應,減量了許多不必要耗材設計有了訴求方向,只是,可以使用減量耗材的裝潢需求者還是總觀的少數,而且多數需求的人並非想像的容易交流,常會把設計裝潢的實用觀念放在並不適當的收納需求的觀念上,也常誤以為欲求就是需求來要求,而且對空間的美感有狹隘眼界的限制與接受度,阻礙了室內設計的理想與真正舒適的實用美意。


滿室的木作極可能是多餘耗材的使用,對暖化與室溫都是傷害的。


  當然,這樣的理想負擔不只是在需求者的關係,也關係著提供設計服務與裝潢者的身上,是需要共同責任的。


  生活的需求到底有多簡單,空間的裝潢到底可以減量耗材到多少呢?常為了減量耗材來設計收納性質的家具,可是都會碰到需求者制式的觀念的影響,把裝潢價值當作炫燿的名牌一樣,像是穿新衣服一樣的欲求表現,要有身份價值的設計感與裝潢消費的氣派感覺,要不就需要很多的收納裝潢,極盡的包覆所有可以活動的空間,彷如用著馬甲與塑身服束縛著自己的身體一樣,追求被廣告催眠的美感,虛華於外表的身形,卻不真實於原來的身材與健康方式;活像是走著是九宮格的格局動線,迴繞在座椅之間的空隙。


  這也許也是經濟關係的作為,循環的消費與實利主義的價值所影響吧?


  然而,啥麼是好設計呢?所以有人說像ikea的簡約設計的家具很沒量感,沒有氣派與質感或不耐用,所以把設計思考與物質價值分別的有等級,像是把實用與耐用混為一談,需求以為是欲求,不知道適用與使用之間的差別;就好像輕視人工的價值,所以可以用來工資討價,卻把商品當做有價的,成本是合理的、是值得的,所以樂於大方消費。


包覆的裝潢家具常為了錯誤的風水觀念,常使居家空間增加不必要的耗材量,以及減少最實在的空間感與實用性。


  減量耗材的設計是為了空間的實用產生的,簡約的設計確實減少了很多過度裝潢的不必要的耗材。機能美或者是結構的造形,是可以減量耗材的設計作法,現代風格與後現代的風格也是符合「簡約」造形與「減量」耗材的作法;原本極簡風的設計也是減少耗材的一種作法,可以實踐空間的感受深度,把人的知覺與感覺提升的多一些。然而所見到的極簡風格並不是如此「極簡」,包覆的耗材反而用得更多。


質感與觸覺是連結的,適當的落差反而是較佳的觸覺與質感,也最具親屬感。


  或許是對於「美」的認識不多,多元的感受不容易深植於每個人的知覺裡,當然也就對於感覺是盲目的。所以,裝潢價值多數在於耗材的使用量,而簡約設計的創意卻不易於顯示出價值。從設計費與施工材料費的比例是可以端倪的。不過這耗材作法需求的差異是否也是設計師與裝潢師的原意呢?!


  曾經聽說,業主做裝潢時會計較家具製作的大小,於是師傅就故意的做的大一點、深一點的尺寸,不會主動的就人體工學的適用尺寸與空間比例來建議的,或許也不懂空間比例與家具之間的協調,以及功能性的實用關係,所以帶著一些些似乎是好意的相贈意思,取悅於業者的對空間實用觀念的無知。


結構式的傢具較不影響居家的活動空間,而氣氛與情緒感需要藉由色彩來感受。


  做的深一點的櫃子與淺一點的櫃子,基本上是同樣的「工」與「時」,可是對於會想多撈一點好處的業主是不會懂的,但卻都以為做大一點是自己賺到,殊不知道家具尺寸的功能與使用的關係是有實用性的要求,而在不理解與習慣性的欲求之下,才隨師傅與自己一廂情願的把空間設計的滿滿,不容許有可以活動的空間似的。


居家需要分別區域,但盡量避免過度切割空間的房間格局,才能使空間較具有溫室的調節作用。


  櫃子的設計是不一樣功能的,書櫃的深度與餐櫃作用不一樣,於是書櫃較淺,餐櫃較深。因此,業主由於不懂實用功能的使用觀念,就把書櫃要求做的像餐櫃的深度一樣,誤以為這會更好用,卻反而把空間減損了活動的需求,把實用性的功能忽略了,做了不適用於收納書的尺寸,造成多餘的櫃體量感,形成雜亂的收納空間。同時,把空間的活動機能換成了固定的功能,讓人遷就於功能的限制,活動因而縮小,破壞了空間該有的機能。


  包覆是「美感」限制的作法,過多的耗材因此而增加,但卻有美輪美奐的炫耀視覺,可是卻也阻礙了「美」的多元面相的呈現。傳統的壁板是因為木架結構的屋子,所以壁板是隔間使用的裝置方式,也可以有裝潢美化的作用,做成具有裝飾性的視覺美感,就像是壁畫一樣,具有裝潢用途,也是裝飾效果。


壁板式的電視牆對居家空間的使用並無實用性的增加,反而有耗材多餘之慮,也對於牆壁原有的質感與特性的破壞。


  現在的壁板卻是奇怪,原有的結構隔間牆已具有功能了,包覆壁板只是再包覆原有的牆壁功能,這做法看似裝潢壁面的用途,卻重複了牆壁與隔間的功能,也破壞了原有隔間牆的物理條件。


  裝潢的壁板對空間的實用並沒有幫助,可是卻還是趨之若鶩的被需求使用。同樣的塗裝與木紋飾並沒有特別,保護的塗裝方式只是把原本不同的質感,做成相同的觸覺質感,甚至不符原質感的觸覺落差,但是多數裝潢需求者為啥麼區別不出「觸覺」與「質感」的關係呢?


居家型的收納是生活的重心,而需求於實用,且活動要多元。


  「需求」是於事務真正的必要,而「欲求」是出於一個人的要求。


  或許,實用與欲望是衝突的;欲望可以被滿足,所以容易任性,而實用是帶有些限制的。因此,暖化室內空間的原凶是欲望的唆使者,所以裝潢過度是被允諾的,而實用性的需求卻被廣告與習性的不喜歡因素所淘汰掉。


  面對空間與適用空間的問題是室內設計的課題,暖化是所有空間面臨的難處,該如何室內設計呢?現有的住宅空間的裝潢該如何有效的設計與運用建材呢?是否可以把舒適空間運用的合乎人性與實用性呢?


  我想,室內設計與裝潢會有使用觀念的改變,對於減量耗材的設計是可以幫助暖化的憂慮感,同樣的,舒適的空間需要建立在空間感與美的定義與條件上,也需要有觸覺的質感來體驗生活,一來減量耗材的經費與溫室的不適感,再來可以提升空間舒適的基本條件,做為生活設計與實用空間的基本要求。


木艮2007/10/13


  (溫室的原因:過度的包覆耗材-裝潢;空間活動的實用比例失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