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唉!對多數人談觀念似乎是件困難的事,常會因為用詞或語彙的形容產生認知溝通的問題,也會以為知識是難以理解而被忽視。


  對於空間其實也是很多問題,但每每談論空間問題時,總還是落入一般材料裝璜和喜歡的需求層面打轉,而真正「設計」在「空間」的人的問題時,就被流行、習慣等主觀意識給破壞,要不就是社會價值給抹滅。


  這很不解,談論知識的深入就不容易被接受,而只簡單說要啥麼就好卻反而容易;進行了「設計企圖」之後,啥也就變成了高論了,而實務卻被簡化到不用知識一樣。


好啦!隨意聊聊。把之前的說話再搬一次! 【OK 不 OK -極簡風格不極簡!】


  圖示1、2所現較屬於頹廢風格,和極簡稍有差異。極簡較有秩序感的視覺,而頹廢較為自然,但有反思、隨性的現象,二者還是有差異性的【所有圖片皆為翻拷】



  如果空間不做任何裝潢,它的形式我們可能就稱呼為後現代風格的作法,這樣的方式主要是在於「物質」存在空間的意義。也就是說,後現代形式重視每個物質存在空間所產生應有的作用,它具備本身應有的條件,不能或缺的存在一起,就好像天生我材必有用之意,而物質本身具有其個體的意義,以及在一個群性空間裡所扮演的必要特色,因此具有其空間存在的結構關係的必然性作用,因此不需要因為他沒有用而予以掩飾裝潢,也不必把它包覆起來當作看不到的意思。

  而沒有用的意思就像是水管外露,好像沒有現實的利益好用,但它卻必要存在的使用它,因為它是構成屋子的條件物質之一,有其本質與本性的特色在,是缺一不可的重要,因此它是可以有其條件的成為存在空間裏必然物,以顯示或彰顯它的個體作用與美感的存在。然這種美感屬於物質、造形化的一種,任何物質都有「美感」的作用,又經過人為與自然性的形式的設計,「美」是一定有的,而這也是美的作用之ㄧ,當然前提是造形化後的物質才具有其條件。

 「後現代風格」的做法很久了,比如最有名的建築物龐畢度美術館,是典型的將所構建物質予以顯露。在一般的商業空間都將天花板的管線、風管等外露,也就是這種後現代的意思。所以囉!物質意義是時代性的,換句話的方式就是,任何物質都是有價值的,也是價值多元的同義。

  還有一個現象,空間如果這樣做,一定有一定的美感,這種做法其實非常的多,但都屬於公共性質的空間,像電影中就常出現,如電視影集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律師事務所,把原質的磚面和工整的包覆面結合一起,電影桃色機密的科技公司的場場也類似。不過這樣風格只是類似概念的作法而已,呈現物質性的空間(不是社會化的物質意思喔)。

  像現在的大陸,多數因為舊建物的關係,所以呈現出的風格都是屬於這一類的作法,把舊物的質感與新的造形結合一起,呈現的就是是「後現代」風格的表現,有另類的心理空間的體驗,像現代與過去的聯接,似古非今又似今非古的感覺,一方面又是材質,一方面也是質感,而重要的是反映了現有時空的交錯,是現實與真實的空間。


 


  一般常說的極簡風格也是有這樣的作用,呈現物質的原質性與造形,盡量將社會化與利益性需求降到最低的現實,甚至於臨界,不過度的裝飾,沒有繁複的幾何構成的錶面裝潢,更不是將裝潢作為結構體的壁面裝飾,只存有與表現出質感與原形,然後以顯露出美的作用,像極了帶有禪的觀照空間,或者純粹的物質狀態而已。也就是椅子的功能只是坐著,人體工學的最簡式要求即可,就坐著,所以可能是一個方形的物件,或著是四隻角的撐著的造形而已,有極限造形的同義意思;或者牆壁不粉光,只剩板模紋路成自然呈現的質感。

  而坊間用了許多幾何造形風格以及許多的玻璃與金屬,構成好像很簡潔的造形,並稱呼極簡風的室內空間,其實那已不是「極簡」的原義,因為極簡的材質還要具備親屬性的感覺,而金屬與玻璃的加工味太強,造型的限制也多,所以幾何是其造形特性,因此它的材質與屬性的作用呈現的風格可不極簡,反而是「極限主義」的造形。

  極限的意思是,每的物質都有其材質特性,都可能可以塑造出它的最複雜與最簡單的形狀,而最簡單的形狀即是該物質的材質特性所產生的造形,在加上造形的原形構成,於是極限它的物質的最大表現或已經是最極端的形狀了,這就是極限的意思。好比顏色,混色的不是極限,而原來的三顏色就是極限的顏色,因為三原色不能在分解出其它構成顏色了。

  而極簡是物質屬性的呈現,以最原始的質感表面做出的風格,影響人對於物質的最大感受,於是就像是苦行僧一樣,體會被物質包覆的氛圍,釋出人心中最原始的意念或心識,所以沉靜於原始的慾望之中。這是極簡的涵義,顯示人的心理狀態與空間之間的對話似的。

  或說的清楚,坊間的室內設計的極簡風格,嚴格來說,應該說是「裝飾主義」的幾何風格,只差了沒有色彩的使用罷了。


 


  這些都是20世紀的風格,主要是「後現代」的思潮影響的方式的衍生,但分別於現代主義風格不同。現代主義於形式、視覺表現,後現代則是內在與價值。

  像這種「極簡」的意義與「極限」的意義所產生的風格,並非容易接受,而能接受完全只能說是個人選擇了,或者嚴肅的說,是人的包容性或者是多元價值的接受度,或者說是「美」的素養不足於社會化,才使的與人性最親近的部分較少人肯予接受,也就是最具親屬性的設計或材質或風格較不被現實接受。

  絕多數使用「極簡」或「後現代」風格都是公共空間居多,一來於空間氛圍的使用目的,著重於體驗與感動的接觸,但「極限」多於造形與視覺的表現,所以不同的意義使然其各自的風格呈現。

  比如極限觀念的運用,在家具設計的使用很多,我們看到的現代風格都屬這一類的創作,而極簡多於空間氛圍的運用,後現代則是總體存在的價值與美感的個體體驗。


 


  每個空間的物件都是有用途的,是電線就是電線,不必做假與包覆。是門就是門,不必好笑的做出不是門的樣,卻又是門的用途。並不是所有的物件都要收到櫃子內,用了許多的櫃子門板作為壁面,以為是較清爽;更甚以為的,只要空空的沒有物件出現就叫清爽。

  公共性質與居家絕對不同,有收納的與沒收納,固定的人的使用空間,與過度的人的使用空間不一樣,所以公共空間的沒有收納的太大需求,只要盡量的裝飾性即可,或者體驗一下空間的特殊氛圍就好。


 


 個人喜歡的空間,萊特大師的落水山莊一景。是屬於現代風格的作品,但他都將地物的景色融入室內的空間裏,以呼應空間的深度與人的視野。同時,生活化的舒適感一定要有,也是重要的因素要求。

  這當中有空間的落差層次,以及光影的線條與氛圍,呈現美的造形作用,然是居家使用的,不是隨意裝飾;形隨機能與功能即是造形,美即是功能的呈現(像北歐風格設計的造形意義,是生活實用美學)。

  同樣的空間一景,已經是與環境融為一體的設計,石牆即是戶外,室內像是衍生的空間,或是戶外是室內的衍生,又將質感顯露在外,感受自然賦予的空間與人的主體存在感。

  看看光影所呈現的層次,這即是空間感,空間層次美的作用。可以感受或知覺「光影」與「質材」的空間層次美嗎??

【以上圖片皆為翻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