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艮話設計 守著陽光守著窗_風兒往哪走

       晴朗的天氣好,雖然有點寒不至於縮瑟的沒勁,在有陽光直舖下透過窗的暖光下,有感的甦活是有的,這個有感是情緒與生理的。這個望出去的景總想要快把窗打開,呼吸得到會是清爽,只要不是紫爆的空氣品質,大口鮮活的「氧化」是一定的,而宵待的一夜等著就是這個「暖光」出現的到來。

涼意佈置041.JPG 窗與植物容易連結,也呼應空氣的良好品質。節能減碳與綠化、濾塵避陽的功能

       在室內一夜了緊關,門閂密閉、窗戶緊實的沒有風響冷寒可以透進來,因為夜眠可不想受風寒,希望暖暖舒爽的一宵好眠到天亮。這個時間睡著可長著,為了空間好品質,有的是空調暖風吹吹送,有的是暖風機暖烘烘的烘著房間;整個屋子是暖溫的烤箱,而且是好幾間一起烘烤著,而藉由這些設備與密閉下的房間空氣是不良的,這大家也都知道的問題。

       在這個漫漫夜過濁後,所需要的新鮮就在晨間時的窗戶打開之際,人的情緒也感染於此,需特經過通風有氧後人才會甦醒清活,精神則是剎那的提振,一天活動才就開始。

       家居的室內空間為了不就是個舒適環境的生活,而舒適空間的條件空氣、陽光、水,也就是溫度、濕度、與流動的風的需求,才能有最基本的舒適的生活空間。(健康住宅要件)但現在的居家空間真的都有這些條件嗎?還是得依靠著設備在過活(舒適空間的必要設備)?

IMGP0291.JPG除了空氣流通的調節外,光線的需求也一併涵蓋了。在日常習慣中,窗簾總是關著居多。 

       許多人在買房子時,多麼在意前窗後窗與房間窗,這時大抵的會說空氣好流通好舒服喔!可是為什麼裝修裝潢之後,這些前窗後窗與房間窗怎麼都不通風了?為什麼?若細想這些原因,最多個理由便是怕灰塵,因為灰塵這個因素,窗戶就不能開。接著理由是怕隱私見光光,唯有窗簾遮著光;怕人看就得把窗蒙上一層布,才不會讓對面看光光的自己不方便(光線、照明的設計議題),而這個同時也是把舒適的要素給阻隔了。

       這個窗與光的問題讓我想起西方人在建築理想上的觀念,把窗戶視為眼睛,是亮著對外炯炯有神的造形,而屋子的亮麗得就有窗才行,屋子便完整有精神。

       窗戶是通風用途,也是空間層的端景與製造要素。密閉四牆的空間,窗戶便神奇使空間多了景深,視線沿著室內引導了室外出去,密閉感頓時就有了舒張的感受,一種極為生理的作用,而空間起了層次,視覺就有了遠近變焦的調節作用,空間使用就有了作用,舒適也因此而達到健康住宅的要求條件。 

IMG_0755.jpg光與窗是一個共同體,採光的設計不是遮光的概念,一般對於窗簾的設置便是用了錯誤的遮光觀念在設計。

        在密閉的空間,以現實而言,每個家居空間都有這種密閉四牆的格局,原始建築空間也都有了三處邊窗的要求,但怎麼還是通風不良呢?格局是個大問題,而這問題是在裝修與裝潢的設計上造成的,當然,這個因素不是設計師單方的問題,而是多數人都有這樣的錯誤觀念,才造成舒適空間的誤解,因為只講究在裝修、裝潢、設備與建材與風格,就忽略了空間舒適最需求的基本要素,而這卻是天然的調節概念。

       雖然空間格局完整,但影響這個因素是「隔間」的問題,即便有三處邊窗的空間仍然無法得到最完美的舒適條件,窗戶再大也不能產生最好的通風作用,而壓迫與阻斷風的流向是主因,但這卻是因為不當隔間的關係造成的,讓風兒不流動了。 

快照 2010-05-09 20-46-12.jpg自然通風效果較佳之空間與窗口配置。良好的風向與對流性開口。 

 快照 2010-05-09 20-46-47.jpg自然通風效果較差之空間與開口配置

      不當隔間隨處可見,從廚房、到客廳,以隔間處理的原因是怕油煙,以及互動干擾的可能。廚房是最糟糕的空間,總是通風最不好與失調,也詬病容易潮濕。雖然廚房總是格局在有陽台門與窗戶,但後陽台也被裝設鐵窗密閉,原因怕下雨灑進陽台,於是有了築起密閉的鋁窗圍起來。

       當客廳沒有通風時,廚房便不可能也有通風對流的效果,風而無處可流,便不會有通風了。而客廳也常常被隔間成書房或另一個房間,共同使用的客廳變得更小,隔間的材料都屬於恆溫式的建材,因為人工材料的關係,物理的調節特性並沒有很明顯。因此空間通風的對流性失去效應,屋子內自然的就悶了,只好動用空調。加上有些人觀念,為了空調效果,客廳總隔間了成一間,目的是為了空調冷風不要跑掉,於是進出房間都還要多一道門,這是最糟的。 

快照 2010-05-09 20-44-15.jpg藉由具有補風效果之遮陽板構造或導風板亦可促進自然之通風。通風的要求是在一個空間內二個開口才利於有效的循環,而已一個住家格局的隔間開口配置,若不是開放空間有二個開口的話,基本上所有的住家格局都難有順暢的通風格局。

        抱怨通風不良時時是常態了,造成這些失調的原因卻是使用者自己本身的觀念,不理解環境的整體性與室外之間的關係,讓室內是室內而沒有呼吸到室外的延伸,阻絕了室外與室內之間的關聯。

       共處是一個使用概念,環境是相關連,當室外下雨潮濕時,室內也會跟著也潮濕,但在設備的因素下,管理其舒適的品質需求時,空調便是這個用途,讓室內空間能維持人的舒適有感度。若如果沒有這個設備會怎麼樣呢?天然的就無法改善這個問題嗎?

        天然的、自然的材質是一直健康觀念追求的方向,因為「健康住宅」的理想。那麼在沒有空調的情況下,如果室內的使用材質有自己的物理條件時,比如原木的材質,它可以呼吸隨著環境的溫、濕度做調整。當濕氣重時,木頭便會吸附一些濕氣,室外溫度變高時,濕氣便被木頭釋出,或者是磚牆水泥材質也是如此,隨著環境濕氣、溫度做一些自身的變化。這就是較天然材料的本身的物理特性,才會調節出最可能適應的環境條件。 

        這時候如果風兒有了效果,把室內釋出的濕氣帶走,雖然室外環境潮濕時也影響著室內,但室內的設施家具、建材、器物會有調節的機制產生,吸附一些濕氣,讓室內空間的舒適品質盡量維持,不僅只靠著空調設備的管理而已。

       如果你有這些經驗時,便會理解其重要。屋子長久不使用,總是在封閉的狀態中,室內屋況容易敗壞。原因在於風兒不流進室內,無法把室內這些建材所呼吸的的穢氣帶走,於是就越來越潮濕越來越臭。早期的人對於久久沒使用的空屋在進住之前,都會點個燈亮個幾晚同時也開啟通風,用燈來除濕,因為燈是熾熱鎢絲燈(同空調設備的概念),發熱關係而除溼,把晦氣消除掉。而天然物理調節就是這樣的意思,通風化解了物理調節之間的關聯,空間便趨向舒適的狀態,且容易健康。 

IMGP0554.JPG一個空間內二個窗口比較一個單開口的空間更有利於通風,若只靠廚房的後陽台或開口,通風可以沒這麼理想,原因在於後陽台外的環境也是建樓,或是廚房也是一小間的隔間方式,加上迎風向是否對位。

        風兒與窗一體的,但風兒卻需要有對流口的引力才行,隔間卻是影響對流口引力的最大問題。隔間要注意,隔在哪與開闊在哪影響著窗與風兒的調節作用。

        如果,剛裝潢好的屋子,若有甲醛的憂慮,風兒便是好幫手的角色了,當然,有某些植物的話,那就更好。(植物對於室內空間有效的的淨化功能相關知識如除甲醛、有機揮發物質等請連結http//......)

arrow
arrow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