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家的室內生活的居家空間設計_【2】Gio Ponti
吉奧•蓬蒂 意大利著名建築師和設計師:(Gio Ponti,1892-1979)
國寶級的義大利設計師 意大利現代藝術之父
吉奧•蓬蒂真是多才多藝,實質的對於現實理想於人的生活,從建築以至於生活用品的設計,都是實用與應用藝術的表現。
那個年代,美術、設計是蓬勃的,生活在於實用,於是裝飾在調節人的生活。
多才多藝就像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一樣,所創作的的是人文的生活對象,雖然對象不盡相同,但人的理想性是一樣的。
吉奧•蓬蒂的室內設計空間。現代時期是充滿造形設計的年代,實用與造形是一體的;心理與生理是一致的重要。色彩有所謂的心理效應,而造形也是。科學的成長,隨後的發現,原來色彩與造形也具備生理的反應,所以美樹的原理不只是心裡的事,也是生理的。
室內設計的重點在於「活動」的生活空間,啥麼樣的人就會有啥麼樣的活動設計,於是室內設計是在設計生活,不是設計單某特定的「風格」與「空間」。
生活感就是活動空間的可能,可以做哪些事務呢?不應該只有視聽與餐廳的空間而已,而是啥麼樣的人該有的空間。
「造形」是當時其很重要的研究,現代風格自然的就呈現出造形設計的需求。實用是生活的必要,造形是美化空間的手段(美術設計)。
格局的安排在於動線的連結,而動線連結的是為了活動空間的便利。可以看出這空間的公共性質的安排方式,和現在目前的我們使用的格局有明顯的不同。我個人喜歡這樣開放的格局方式,多層次是空間的特色。西方人的空間多以層次來製造,而我們卻多以封閉的方式來製造隔間,對於層次的知覺無法理解,所以生活層次也就降低。
吉奧•蓬蒂 生平
『蓬蒂出生於米蘭,是意大利著名建築師和設計師,1918-1921年在米蘭學習建築學。他廣泛參與了建築、室內、家具、燈具、包裝、展示及玻璃等領域的設計。 1928年起,龐蒂先後創辦過《多姆斯》和《風格》兩種設計刊物,大力宣傳現代設計思想,曾發表過依據功能結構重新塑造產品形態,摒棄傳統求得"真實形式"的見解。他還是意大利蒙扎設計雙年展和米蘭設計三年展積極的組織者,"金羅盤獎"的發起者、"設計工業協會"的共同創辦者。
從1936年起,蓬蒂擔任米蘭理工大學的建築學教授。他的晚期設計作品包括:為卡西那公司設計的"超輕型椅子" (1957年)、為帕瓦尼公司設計的咖啡機(1949)、為阿雷多盧西公司設計的公園燈(1957年)和為理想標準公司設計的衛生潔具(1954年)。蓬蒂在戰後最重要的建築作品,是與著名工程師納爾維共同設計的皮瑞利大廈,該作品被公認為是具有國際水準的傑作。
米蘭市中心不遠的Via Dezza大街有著一棟十層高的公寓,從外立面看去,透明的玻璃門窗在一眾住宅中顯得格外打眼。這是Gio Ponti於1957年設計建造的,而他晚年的住所,就在大樓的頂層了。 1979年9月,Gio Ponti於此安然辭世,留給後人的是遍布世界各地數不盡的設計作品,以及讓眾多後輩受益匪淺的精闢思想。
1891年生於米蘭的Gio Ponti稱得上是上世紀意大利建築、設計界的代表,是意大利戰後設計復興的“教父”級人物。 1921年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建築系。接受過正統建築設計教育的他,早期的聲名鵲起,卻是因為與意大利Richard-Ginori陶瓷廠的合作。大量靈感來源於埃特魯斯坎(Etruscan)壁畫以及希臘神話,色彩濃郁而鮮明,構圖利落而現代的陶瓷用品、陶瓷擺設以及陶瓷裝飾磚,帶著濃重的Art Deco裝飾風格。
Richard-Ginori陶瓷廠也因此一躍成為工業設計領域的先鋒角色。
在Gio Ponti看來,“古典裝飾”和“現代藝術”決不是水火不容。而在之後他與好友Piero Fornasetti多年的合作中,我們也看到了他獨特個人風格的彰顯,以及將新古典裝飾藝術堅定不移地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決心。
1928年,在朋友的建議下,Gio Ponti創辦Domus雜誌。以犀利而精準風格著稱的Domus,絕對是一本不折不扣的“意大利設計史”。儘管1941年Ponti辭去編輯的職務而創辦另一本雜誌Stile,但7年後,他還是毅然決然回到了Domus,擔任編輯工作直到去世。對於Gio Ponti來說,這裡是他馳騁個人思想的跑馬場;而反過來,一代代意大利,乃至國外的年輕建築師、設計師們正也是在如飢似渴地閱讀Domus中成長!這或許正解釋了為什麼在歷經了幾十年的社會變遷,雜誌內部人員幾次變動後,到了今天,Domus仍是歐洲最有影響力,最敢於發表自己言論的建築設計雜誌之一。
Gio Ponti的設計遍及日常家居生活的點點滴滴,從一把小小的勺子,到一把椅子、一張沙發,再到整個酒店大樓,他始終堅持一手擁抱歷史一手擁抱現實,帶領我們在傳統審美與現代形式中游走。儘管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晚年的Gio Ponti仍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問世,但畢竟,屬於他輝煌時期終究還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
作為一名建築師,Gio Ponti在室內設計、家具設計,藝術繪畫以及傳媒等其它領域的造詣世人有目共睹;留下的無數讚美建築的絕美詩歌,也讓後人從另一個側面了解他作為詩人的多愁善感。老先生一生所扮演的無數角色,總結起來就是一個熱情的意大利現代設計“傳教士”,一個全能的“文藝復興人(Renaissance Man)”。 Gio Ponti所有的激情,或許正是來源於他對建築、對生活的熱愛。而那些滲透在家居領域的無數設計,在我們眼裡看來,恰恰是“LA DOLCE VITA”——甜蜜的而感性的意大利生活的真實呈現罷了。』
影片
原始的Gio Ponti 扶手椅子1964 年 皮革& 絨面旅館Parco Dei Principi, 羅馬
原始的Gio Ponti Superleggera 胳膊椅子
原始的Gio Ponti Superleggera 椅子
"棋Armoire" Gio Ponti 1941 年
"夢想在雙子星座" Gio Ponti 1970 年
lightbox 在litho 在5ml. 影片在玻璃
登上在槭樹或核桃框架20"高度x 32" 寬度x6"深度
"芭蕾舞女演員" Gio Ponti 1949 年
水彩在剪影- 服裝為"Orpheus" (由Gluck)
提出在La Scala 歌劇院, Milano
"Amazzone" - Gio Ponti 1949 年
Handpainted 再生產- 上油在帆布對構築
維度38"高度x 60" 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