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居家空間的靈魂設計



  建築大師辛克爾:「為有用、務實、功能性的東西賦予美感,才是建築的任務。」摘錄幸福建築一書。


  而為有用、務實、功能性的東西賦予美感,也就是「裝飾」的意思,所以裝潢的室內設計與裝飾設計是沒有牴觸的。


  一提到室內設計,總想到的是許多的工程,每一項似乎都是必要的工作。但是, 有時候想想,屋子的裝潢除了因為年久整修外,其他的整修不應該有這麼多工程才是,可是為啥裝潢還是這麼繁雜,要把整個屋子全部以工程來整理呢?


  室內設計中,開始會遇到的是格局隔間的問題,因為「動線」與「使用」的關係,為了能有效的使用空間與便利性,所以格局是第一被設計的地方。可是,以現有的空間與使用,空間多數是有限量的,除了過大的空間或使用成員與空間比例不合,或者建商隨意的格局,所以以現有的格局而言,幾乎是不需要被變動的。


 調性於視覺的美感上也是一種表現方式。


  以現在目前對於居家空間使用與裝修的觀念而言,一般都認為居家的裝修或修繕是1015年為限,有風水說樓梯有幾梯,就表示這一空間的修繕年限,也就是說一般樓梯是13梯,那就是這空間使用的裝修年限。不過我嗤之以鼻,因為這只是術士胡謅盜聽自創的說法。


  很多人在居家使用的問題上,都以為裝修就是整個屋子的更新,把更新當作是屋子的裝飾與裝潢的作法。


    居家使用的器皿物件都具有裝飾效果,也就是實用性的裝飾美感。


  居家空間的確有需要做適當的變動,但這是基於空間的成長因素使然的,並非是空間要如此的大費周章;成長因素是因為居家的成員的變動產生的,空間因應住在裡頭的人的變化與需求,從不同的需求改變因而導致原有的空間使用不合或不敷使用,所以才會發生空間無法滿足現有居家成員的便利使用;所以不得已的需求才藉以調整空間。只是,現有的居家觀念,都沒有使用空間的正確觀念,還是留存著古時候傳統的使用想法,誤把屋子是行頭的裝潢一樣,使用舊了就直接再更新就好,使得居家空間的維護與修繕觀念都很差,只想把居家空間當作是派頭的象徵,追求在陋習的裝潢行頭與氣派門楣的表現。


  會有這種觀念是因為,傳統的使用態度將屋子視作為彰顯身分與財富的實質象徵,而又將屋子的使用以為是衣服,用舊了再換新或者翻新,一但有了翻新就表示這戶人家有了發達之跡,所以屋子如衣服一樣。


  傳統的這種觀念無視於「美」的作用,一般而言是較膚淺的傳統美學觀。東方美學對於「美術」發展不多,多以文人達官的欣賞為主而述,對於美術的形式與觀念顯得高高而上與難登大雅的使用空間,而民間對與美的學習更不用提了。


裝飾性的物件因為透過裝潢的手段後,都居備有裝飾的效果。就像是書畫裱褙也是一種裝潢的方式。


  我學習東方美術繪畫,但卻東方美術與美學有不以為然的計較。東方美學常標榜於形而上的觀念,而形而上的說法,說穿了只是在隱瞞自己現實的落差,而且所有的這種說法都出自於文人達官之口,可以說是政治的愚民作法,所以民間的美術總在歷史中難以登入大堂,也因此造成「美的教育」並不普及,即使在現在這樣文明的發展,這樣的觀念與習氣依舊不二。


  現在的室內設計與一般需求大概也都是如此,「裝潢」也都在行頭上的追求居多。如果認真的區別,「裝潢」是表面上的整飾,而「裝飾」則是使用對象,這好比是衣服與首飾的關係。


美的形式要素比比皆是。


  多數時候的裝潢,如果在裝潢的完美,裝飾效果才能有作用,如果裝潢的不如,裝飾便沒有得到效果,只有結構的包覆而已。現代的設計並不像傳統做法一樣,因為原本的裝潢就是裝飾的意義了,就像是古典的造形一樣,有很多裝飾性的工藝紋飾在裡頭,呈現出豐富的造形線條等視覺感,所以有了裝飾的作用。


  現在的設計觀念裏,現代風格的設計屏除裝飾性的造形花樣,而裝潢的意義也就較少了裝飾的視覺效果。其實「裝潢」就是為了「裝飾」的,只是,現在的裝潢作法沒有裝飾的效果,也忽略設計中的整體造形與完形的概念,最後只變成包覆與建材的出現,家俱功能也變成是工程結構,甚至把裝飾當成另一種作法,看成是空間裡的附件,像是化妝品或者是衣服首飾等的作用,需要另製。


  把空間的結構體比喻為人體,裝潢就像是把人修飾的體型完美,因為空間內的格局、動線等就像是的器官,裝飾則是因為修飾的身體合乎比例等要求,裝飾自然就出現,若加上衣服與配件,人的美麗就更加顯明有特色。


功能實用賦予美感即是裝飾。


  由於現在建築的空間多於「幾何」,以功能為主所以沒有裝潢的作用,若合乎「美的形式」,就會有裝潢的作用出現,甚至成為裝飾的作用。因此,裝飾變成另一個設計的作用,一旦空間形成後,裝飾性的安排則在家具與實用性的傢俬上來運用。這也是裝飾主義興起的原因,因為現在空間的風格只有結構體的比例,而實用性物件成為空間裏的陳設,於是乎「實用」有了功能也加上裝飾的處理,因此變成了空間的靈魂作用,使空間有了人的使用,合乎裝潢空間的形成意義。


  空間形成蘊含著人的活動內容,光以裝潢來呈現空間,那還是「空間」而已。所以,使用的對象是「實用」為意義的,屋頂、門把、窗框等即成為實用與裝飾的作用,也成為使用中的行為與活動的表徵。


  現在窗戶不如過去的造形,因為現代建築風格的關係,許多造形體都只剩下一個開口,加上比例上不合幾何原則(希臘羅馬建築的比例形式),體與形沒有完形的視覺作用。這種不合比例的窗戶口比比皆是,因此設計就會為此而裝潢,若裝潢合宜就有裝飾作用。可惜,現在的裝潢還是沒有細節與造形,只有包覆的方式,也就是只用一片布的窗簾來掩蓋,或者是一樘制式的氣密窗,所以設計裝潢的形式簡陋,加上窗簾也只是布而沒有造型配合。


  裝潢和裝飾的關係就是如此,關係是互存的,原則只在於「裝飾」的視覺可不可以呈現而已。所以,裝潢同義於裝飾,但卻有不同的秩序。


  室內空間設計並非在於整修的作用,而應該在於人性的裝飾需求。許多時候,人無法於相同空間很久,那是因為人性上的疲乏產生的心理負擔。可是,當誤以為裝潢是一輩子15年不可變化時,空間與人的生、心理的需求是背離的,空間的使用就被限制,使得裝飾作用無法形成,只有無奈的讓空間死亡,等待經費與財富的累積後,重心的再更新,就如前言的觀念一樣,直接換一件新衣服來穿。也因此造成室內設計是大工程的破壞與更新作用而已。


 簡單的形加上繁複形式,也都能具備基本的美感。


  其實,裝飾是變動的,空間也有成長性的,只是在這目前設計的氛圍中,一般人無法從空間的變動與人性需求中理解,整修是結構與基本工程上的問題,而空間使用卻是在實用的裝飾問題。因此造成包覆裝潢的過度,而沒有符合裝飾的「美」的呈現。


  在裝飾意義與需求上,室內空間的使用並不需要於15年的限制,而是在需求時就可以變化的,是隨時可以裝飾空間的氛圍。可惜的是,因為裝潢的秩序與觀念上失調,空間才形成年限更新的方式,而裝飾空間沒有了作用,所以一般人無法從裝潢後的居家空間作裝飾的改變,才要15年後做更新空間。


內容與造形也算是美的一種。


  常常看到很多設計空間的需求想法,總以更新為方式來裝潢房子,把許多具特色的材質做流行更新而已。如果是成屋或許就是如此,但舊屋子卻都是因為缺乏平時的修繕與裝飾造成的。居家空間其實並不需要等待於整修年限來做更新動作,而應該在平時就需要做裝飾了,以氛圍來改變居家空間的變化,符合人性的變化需求。


  空間有成長性,人因為有成長才使空間有如此的特質。現在的居家的裝潢。裝飾多數是很低的。原因來自於「美」的學成不足,無從下手如何裝是居家的氛圍,以及裝潢的調性過度於包覆的裝潢,添購與實用無法再為空間增色,所以因此造成了空間15年不能變的觀念。


 柱欄杆子加上紋飾造型也就是美了。


  也許會問,裝飾是如何達成空間氛圍,或者可以裝飾的變化空間呢?對於這樣的裝飾空間來改變調性與氛圍,其實並不難。就像是是燈具的造形,在平時就可以更換的,只是,多數的居家因為裝潢了過度,空間的彈性不夠,換了燈具也起不了作用,加上燈光照明的位置也無法改變,這些富有裝飾空間的傢俬就起不了作用,連家具也被空間吃掉了,其它實用傢俱也就無從再出現,即使擁有「實用性」的北歐設計的傢俬,也喚不起空間被整的模樣。


  原本擁有裝飾作用的傢俱,因為空間的裝潢失衡,空間的感覺混亂,但一般人還是無從感覺出來,只覺得「新」與「舊」之別,將新的看作為美的。


  如果,可以了解裝飾是如何形成的,或許可以知道該如何裝飾空間,而實用的意義也可以被認識的。現代風格原本起於實用與功能的意義的,但卻反而造成簡陋的空間與無謂的過度裝潢,使得最需求的裝飾需求無從被賦予。相對的,因為裝潢的需要而造成裝飾的意義更加的需求,精神性也更豐富。就像是眼睛帶著眼鏡,手臂帶著手錶或手鍊一樣,把「美」呈現的更顯明與需求。


簡約不過如此,功能及空間。


  所以,空間裏頭需要裝潢,但裝潢的目的在於實用性的裝潢,而不是無謂的過度裝潢無實用性的需求,就如建築大師辛克爾所言的:「為有用、務實、功能性的東西賦予美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