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委託/講座分享
0921152448 / zcg5621@yahoo.com.tw

【藍色居家樂活獨享】興家側錄-巨蛋阿勝的家(完)


 


主題居家


  地下八層還是十八層呀?!原來有三十七層樓這麼高,所以地下室才有八層樓之多。


  從遠遠的一邊就看到板橋巨蛋大樓的高聳,嚴然是板橋的地標之一。因為這一天我與仁勝在對岸的ikea餐廳,面對著落地大窗瞧著他的家。


  


  從三月直到今天,很長的時間都是在溝通打算,不趕著時間慢慢的再進行,應該像他的個性,條理、和緩、輕鬆,從他做計事筆記的動作。


  我們交流一段時間,過年前就開始了。當然,施工時間沒這麼長,只是在於使用空間後設佈置與方式花了較漫長的打算。


藍色阿勝


  『藍色的心情不是多瑙河與理性,而是沉思與浪漫感性觸覺;心情愉悅不造次於市井街道的喧嘩,藍色而安靜於自己個人獨處的享受,深棕色讓自己更清楚自己的情緒,居家獨樂活。』


  


  因此,深棕咖啡色應該是對仁勝的形容吧!方正略為導角的造形也是較像他的個性。藍色是他的生活方式與內在,咖啡色(木質色澤與大地色彩皆屬於成穩與踏實,或者中規中矩。)則是他的處女座的個性。所以,他的居家空間就有了這二個主要的色彩,一於整體的視覺;一於主要的家具。


   


樂在生活家


  改變了仁勝的使用空間,雖然是我的工作,不過卻能得到自己也在使用的感受,是一件極快樂的事:『我想著騎單車運動,所以將單車掛在柱子旁,隨時著等後出遊在河堤道岸旁;回家聽音樂、泡茶一壺的躺著,不管是下班與否,可以一手拿遙控器選播音樂與視頻,隨即著走到冰箱取出啤酒;茶溫著沒關係,窗帘拉開正好夜燈綿延到對岸與山頭之上,不用登高卻早已經居高臨下的對影飲酒自娛;燈點著窗前與桌旁,搖曳的光影因為風催著布幔而來;電腦嘶嘶的已經開機候時已久,msn有人猛敲著說;這樣的起居迴轉了一圈坐在事務桌前,手機在旁正巧響起,同時想著該是盥洗身心的時候;一陣聊天掛上問候,在花灑淋浴時不用關門,音樂還隨著水滴一起亨著響;就這樣著………,一天隨即著舒適起居又開始…..。』


 


實用格居


  一般成屋的格居是目前不適當的地方,多數建商的預設隔間並不符合不同性質使用的人,由於是商品化的關係,硬是將空間隔間成最多的房間數來訴求,卻使每個空間是最小,於是造成格局需要再隨著使用者而改變。仁勝因為是單身的關係,在未來的預設也將不超過3人的使用,而且這預設也是許多年以後的事。因此,規劃當中須要以目前的使用者與使用性質來造就,不需要過度預設未出現的人、事、物。但是,設計規劃的方向並非是不預設未來的變數,而是應該視作「空間」本身的成長因素,也就是要保有該空間的機能,隨著時間與需求以因應未來的變動,讓變動的可能成為現在所預設的空間。換句話說:空間機能是空間成長與變化的主要因素,為了能隨使用者的成長,空間機能不能喪失,也不能用過度功能或定置的功能破壞空間本身的機制,使空間無法隨生長需求而改變;也就是:「空間不完美」,但不完美才能有隨生長的可能,於是人成長後,空間也隨之變動,使空間有機會符合該使用者當時的需求。


 


  仁勝家的格局以活動可能的預設為主,傢俱以購置來滿足使用者的生活需求,讓空間保有成長的機制來配合日後的可能改變,也同時不過度裝潢耗材增加屋子與使用者的負擔,使空間開擴增加視覺深度,人的精神舒適多一點,並且可以空氣調節的優一些,並讓空間能隨使用者來調度。


  


  原來隔間是三房,仁勝希望另一空間做為和室的使用,當做客房與臨時空間。但基於多數經驗與使用空間的活動需求(因為多數人對於空間使用的預設都是錯誤居多),和室的保留並不符合使用者的實用性,不符合居家的活動性質,會因為習性與不便利的關係,將和室造成功能不全而成為亂源的收納方向,以及造成空間無法有較多的使用頻率,造成閒置與阻礙使用者的實用。因此,將格局做了調整,訴求仁勝平常家居生活的活動為主,也適當告訴家居生活的多元之重要性,把情境轉化為的舒適的同義,用空間感作為舒適的條件,同時的不阻礙未來使用變動的可能性,但可以增加其生活使用情境的多元,使空間成為一人專屬,且活動多元可以同時都在使用,不浪費空間的實用意義。


用觸覺、情緒來裝修家


  


  一般人的裝潢空間多將「美」視做為「新」與「舊」的感受上,無法將美術的形式視為「美」,以及缺乏情境空間的使用觀念,也就是對於空間的美感與視覺情緒無法感受。所以,多數裝潢的居家調性都像是餐廳與ktv的商業空間,亮亮晶晶、閃閃耀耀目不暇給的玻璃水晶與不繡鋼,鋼琴烤漆與拋光的觸覺只是視覺感,卻沒有接觸的質地;相同的觸覺質感一在的反複,木地板也像是壓克力的塑膠質地。這些質感由於閃耀的對比,就呈現出「新」的感受,於是新被等於美。


   


  仁勝家的裝潢耗材盡量減少,除了天花板作為包覆管線的必要以外,其它多以美術形式來設計空間感的實用性,以及視覺感受的場景為主,也因此強調在觸覺感受上多一些,這樣也適合情緒與氛圍的要求。就如從ikea購置的單人木椅,除了沙發墊與木質扶手外,我另外自己加了點工,把紙纖麻繩纏繞在扶手上,讓使用者坐臥的同時,手的握把觸覺可以更輕鬆柔軟的放在木扶手上,也就是將木椅的硬子調性變的柔軟舒適一些。之所以可以輕鬆舒適感的原因,則是因為木質扶手略小以及四方直角的關係,使人的手握把有不足支撐與銳利的觸感,所以手在握把時得到不怎麼舒適感受,因此一點小小的增加,可以將舒適與觸覺同時提升,讓不同處趕一起出現。同時,以窗景布幔作為背景,使椅子的場景多一個使用感覺,並維繫在起居室聽的空間,塑造不同的景深與氛圍;這感覺是身體上的舒適,連結著心理的感受,雖然在同一個空間,只要周遭環的配件有所不同,一轉身與移位都可以有不同的情緒產生。


多點空間生活就越豐富一些


 


  客廳在一般的使用性質不外乎以電視功能為主,仁勝家也是,但允許使用視聽功能的原因是,仁勝居家是以個人空間的使用性質為主,沒有其他成員的共用影響,所以視聽是可以成為個人活動之一,也是最重視的休閒。不過在這兒的功能使用,客廳我多數以起居室稱呼,沒有所謂「客廳」的待客使用的定義,是以家人活動集合為主,所以開放空間可以容納不同的活動性質,如閱讀、休息座臥、喝茶、使用電腦等,都會在同一空間當中,但卻分在不同區域裡不受使用的干擾。就像在窗邊的臥床與書櫃、窗旁的茶桌與書櫃、事務桌與電腦、沙發與電視牆、單人椅與窗台都會裝置在同一空間,卻分開使用時的情緒與場景,也設置出該使用空間的收納配合。


  


  電視牆的設計以單純的壁面為主,並不以單獨的方式限制牆面的完整性,也不予以壁板牆面的包覆,當做電視裝飾牆的無謂作用。所以,視聽設備純粹只是視聽而已,而視聽機台的設備分開於電視機位置的干擾,統一於一櫃子的管理。


 


  除此,在仁勝的居家空間,舒適是一定要有的,但先要以空間感與生活實用為首。所以,調性的氛圍只是形式的比例而已,用顏色來塑造仁勝起居的感受,也符合他原意要的視覺感受。由於個人使用的關係,個性上的仁勝偏向秩序感與整潔的視覺,以及對於使用習慣上並不限制於原來的觀念,所以客廳的格局與氛圍都以擺設為主,用選購來表現使用者的品質與品味。這當中也企圖改變仁勝的使用觀念,應該有些衝突才是,可是仁勝並未有對不同觀念的排斥與反應。


 


  我們在選購家具時,因為與仁勝之間的觀念交流一直都很好,所以在選購家具上很順利。我們溝通了皮件沙發,而不以布質沙發感來呈現生活居家的風格。我希望仁勝是重視質感觸覺的,而他一直也是,所以居家的空間盡量採取不同質感來使用,也當作是呈現居家生活的多元面貌。皮沙發以輕薄造型為主,我們共同選了有早期(有些復古)北歐設計風格(ikea)的沙發,減少沙發於空間的量感與不適用之慮。在使用沙發的觀念上,打扮它是生活感的實用意思,所以毯子與抱枕是沙發與空間的調和物,像是裝飾一樣,可以整合生活空間的吊性與氛圍,同時不同的觸感的布飾也緩和與增加質感的多元與落差。因此,我使用了反應色的方式,用了藍色與黑色、淺棕色來中和深咖啡色的面積,也柔軟皮件沙發的硬度,讓品質與品味可以同時增加。


    


  在深棕色沙發背後用了事務桌來裝置,作為他個人使用事務專用的空間,因為生活可是複雜的,有家務與工作或出現在居家的,當然這也呈現生活中的人的面相與內涵,多元不食古,開放卻細膩,所以使用整體的空間,增加空間使用的頻率,減少閒置空間的可能,也豐富其實用性。


  事務桌的擺設以個人的需求為主,也可以當作隔間區域的裝置,因此為了加強了事務桌的明顯度與實用性,故以臺燈來裝飾做為區隔,以及使用中的電腦。由於天花板高度較高,雖然燈是為了區隔使用,但檯燈與吊燈的裝置作用卻同時可以減少視覺高度的不適當。


 


  在餐廳、廚房的規劃,仁勝原來的預想可能是有吧台的廚具方式,不過我未建議如此。我計算他的伙食頻率與實用的關係,因此餐廳與廚房設在一起的,也盡量縮小其整個空間的比例,以實用的活動為主。因為,一個人的使用會依循使用頻率來計算功能的,用使用量與滿足為何作為規劃的選擇。所以,仁勝使用餐廳與廚房的量不需要過度,即使有友人來訪也不需要太大的飲食空間,而且可以因為空間開放的關係,餐廳的使用與容積可以多於吧台的使用方式(吧台也該有其使用功能,並非適合每一個空間的使用性質。)。


 


  由於開放空間的關係,朋友的蒞臨可以充分的容納,使用空間反而可以滿足較多人的集合。除此,餐廳與客廳分別以木作櫃區隔,櫃子則以視覺穿透為主,也把清潔家事合在一起,讓廚房與餐廳和家事一起,集合空間而達到利用空間且開闊空間。


  區隔用的櫃子是應付二個不同區域的使用,所以是雙面的。因此在櫃子的設計,也為了實用與裝飾作用,所以用了彩色玻璃作為櫃子的背板,成為造形的裝飾用途。


 


  對於「收納」而言,多數人的規劃也都是錯誤居多。收納與儲物不同,或者收藏也不一樣,但使用者與設計並未分別得宜,使得收納就是櫃子很多的意思,造成家裡是裝潢家具的空間。對於阿勝家的收納規劃,分別起居使用與個人空間的使用。個別的使用多數在臥室裏,由於單身使用,物品多數是自己的使用較多,不像一般家庭的需求,因為成員多而複雜,但阿勝家只要做一些空間分類,收納就可以分的簡單清楚與實用。不過這是因空間與使用性質而異的,並非所有的空間都是如此方便。


  由於整室空間以藍色為主,臥室也延伸藍色的調性。仁勝喜歡木質的休閒感,對於略高的天花板希望能有修飾與木樑的感覺,所以天花板加上木質的橫樑,調節水泥方盒子的束縛感,以及好像有別於一般居家空間的印象,盡量有渡假在外的感受。


 


  主臥的設計以架高地板來使用,以斜度來切割面積的比例,這是要讓地板的空間產生視覺上的作法,讓使用空間有加大與變化的感覺。原來希望仁勝使用木架地板時,以較低的床墊裝置於上來使用,刻意的降低身體使用的感覺,使地板平面有全部被使用的趨向。


 


  藍色的牆壁與木質的黃色剛好成已是次補色的作用。窗戶為了能有輕鬆感,所以都使用棉質材料,以及輕薄來調節光影的變化,只要有風吹入,窗簾隨即輕飄起來,使臥室的輕鬆與愉快感增加。


 


  五斗櫃刻意的購置較好的質感,原木材質一直是他的偏好,所以選購了裝飾繁複多一些的櫃子(印度風格),來增加使用的趣味,也當作收藏與實用的生活品味。在裝置的位置上也刻意的做出端景的焦點,使出入的視覺增加景深的作用,這也即是裝飾。櫃子的大小影響整體空間感,所以櫃子的使用不宜過大,需要符合整體的空間感;一方面家具做為收藏用途,也符合景的使用,更有實用的頻率產生,也就是情緒多一些正面。


 


  在浴廁的規劃中,浴廁的設計並未更改原來已經存在的事實,但由於仁勝的偏好輕鬆與木質屬性的關係,原來的調性並不符合其感受。所以在不影響過度的經費下,只是增加佈置的裝置,因此在壁面上加上原木質壁板的調和,再加上原木質的洗手台面,也換掉檯面上的壁燈,增加浴廁的休閒感受,而不是一般仿石質的瓷磚與玻璃亮感的浴室調性。


阿勝的宅-1    


  備註:阿勝其實有女朋友的。這仁勝的生活居家空間前幾天還做了台灣ON LINE節目的錄影採訪(居家生活,中華電信(大電視)MOD   U娛樂 頻道),我有現場錄影,不過我表現的很差。原來,上課說話的背景較有自信與務實還有時間可解釋,而鏡頭前的思緒邏輯易亂與空白且不能NG,因此不知所措,所以也不知所云了。唉!我不該是在幕前的,其實是需要替身的,當後製的角色才是。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這一次藝術家博覽會,依然的送過去的舊作參展。不過,這次展的方式不同於過去,以媒體為主,所以送平面作品的會被製作影片瀏覽的方式,不用實體的展出。



 


作品說明:


   啥時候抬頭看天空了呢?傳說的河圖洛書是從天上來的,星星對應著人生,人的世間事又看似複雜,像是天上的星星一樣繁複神秘。沒人知道以前是如何觀星,但現在卻知道可以按圖索驥,了解星星何在。


  科技進步了,也看到了月球的坑洞,也看到九大行星的樣態;只是,遙想的天際突然拉近,這個眼近的浩瀚卻不像圖示的遙想了。



3Cの祭 台灣多媒體藝術展- 2007視盟藝術家博覽會




 

Start: 10/26/2007 - 00:00


End: 11/04/2007 - 23:59

「3Cの祭 台灣多媒體藝術展- 2007視盟藝術家博覽會」即將登場
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將於2007年10月26日開始,一連十天在華山文化園區舉辦「3Cの祭 台灣多媒體藝術展- 2007視盟藝術家博覽會」。本屆藝術家博覽會更將開闢更多影像、錄影裝置及科技藝術創作的新媒體藝術展區,以做為多媒體藝術的展出交流平台。今年視盟持續關注錄像、聲音與動畫等多媒體藝術,根據往年五屆所累積下來的深厚展覽經驗為基礎,期待讓更多人注意到台灣的當代藝術創作。


本屆藝術家博覽會有別於以往的展覽規劃,延伸出跨產業合作,將與3C彩虹廣場共同舉辦,結合創意與產業以及通路,邀請跨領域的業者與創作者參與展出。這次展覽的主要目的在促進藝術數位化,多媒體藝術的呈現,以及台灣新媒體藝術家與電腦工商業區的跨界交流,以增加新媒體藝術家面對大眾的曝光機會。展覽結合台灣的創意與產業的力量藉以提昇國際能見度,使藝術家博覽會成為國內外視覺藝術創作者交流觀摩的平台。


除了跨界結合外,跨領域對話也是目前的趨勢之一,本屆展覽將針對新媒體參展作品,以3Cの祭 - Critics’ Choice、Creators’ Choice與 Curators’ Choice三個不同的單元,呈現新媒體作品以及舉辦座談會,開展台灣當代創作中藝術家、藝評人與策展人之間活潑而多元的討論空間。在活動中視盟將邀請與會的藝術家、藝評人與策展人選出數位年輕世代的台灣當代藝術家以及其作品,期望藉由展覽可以呈現出台灣當代多媒體藝術的歷史面向。詳情可上網:http://www.avat-art.org/


「3Cの祭 台灣多媒體藝術展」- 2007視盟藝術家博覽會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暖化了地球卻暖化不了居家生活的心靈


-居家設計的溫室空間(減量耗材的居家裝潢的設計)


  地球真的越來越熱,雖然都進入的秋天,也有了涼意,可是在室內卻都還是有悶熱的感覺呢?


居家的暖意是由紀念品與相關的個人用品組合出來的,絕不是「裝潢」製造出的,更不是由密閉空間感受得到的。


  新聞一直在呼籲暖化的地球有著生態危機,雖然不知道暖化真正的危機會是啥麼,但整個世界都為此而憂心,為整個地球的氣候、生物的傷害傷腦筋。然而,憂心歸憂心,呼籲歸呼籲,開冷氣舒適的生活還是如此依舊,為難的是急壞科學家們的心情。


  中油為了二氧化碳的能源減量,推了加酒精的汽油,但是卻也沒啥便宜的。想要大眾為此而使用減碳的汽油,卻也沒啥強力的推廣與宣導,也沒說出到底加酒精的汽油有啥特別好處。想必這減碳的能源替代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為啥麼減碳生活會是如此難呢?大概這與經濟、實用的觀念有關吧!


冷氣機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室溫調節的必要功能,卻也是地球耗能的一種,也是居家空間的怪物之ㄧ。


  回到家的動作大概都是開冷氣機吧!廣告商訴求的多麼清涼舒適,也沒提過有效減量的方案能源的產品,只有要更花錢才能住的更舒適,或者省電是為了省錢;只有行銷的廣告而已。在密閉的集合住宅內,沒啥空氣流通的空間,格局規劃的像個九宮格一般,如果再加上裝潢覆板的裝飾,「悶熱」與「冷氣機」應該是都市住家裡的特色吧!


  今天學員說:因為家裡常潮濕,為此而傷腦筋,所以使用了包覆壁板的方式減少了牆壁溼漉漉的情況。只是,我想包覆壁板應該不是解決之道吧!?可是對他而言卻可以解決潮濕牆壁的狀況,解決了住在裡頭為潮濕而煩惱的情形。不知道這樣的處理是否是對的?增加的耗材使室內增溫,而空調只當成冷氣機的使用,但是把經常因為潮濕而濕漉漉的牆壁包覆的看不到,卻可以得到舒適的使用感,到底這空間出了啥麼使用問題。


家具是實用也可能是耗材,這需要看是否以需求而定。


  生活中常是選擇的事發生,暖化的現象持續著,可是生活的舒適感卻與日遽減,空間使用問題常出現在生理的作用,為難的是如何才是舒適的真正定義;生活的空間設計到底是啥才是符合「舒適」,而實用與使用的關係是如何連結的;因為生活與實用空間不就是在「舒適」的使用嗎?


  室內設計的裝潢方式其實應該是需要被詬病的吧?在巨蛋社區工作時,在固定進場與退場的時間點上,一時的門口進出了很多的木料板材與廢棄物料的垃圾,那個量相當驚人,難以想像的量如果全部加在一起會是啥麼狀況,會向大樓一樣高吧!因為有這麼多戶同時的需求,而我也是使用需求者之一。


居家空間充滿使用的家具,許多的收納卻只為滿足欲求的心態。


  說這的事當然是汗顏,因為真不知道可以減少耗材的設計該如何做才好,或者只是減量耗材的設計觀念還是不夠。雖然,對於室設觀念的推廣(社大教學與實務案子)已經有了減少了包覆家具與壁飾的不當運用的回應,減量了許多不必要耗材設計有了訴求方向,只是,可以使用減量耗材的裝潢需求者還是總觀的少數,而且多數需求的人並非想像的容易交流,常會把設計裝潢的實用觀念放在並不適當的收納需求的觀念上,也常誤以為欲求就是需求來要求,而且對空間的美感有狹隘眼界的限制與接受度,阻礙了室內設計的理想與真正舒適的實用美意。


滿室的木作極可能是多餘耗材的使用,對暖化與室溫都是傷害的。


  當然,這樣的理想負擔不只是在需求者的關係,也關係著提供設計服務與裝潢者的身上,是需要共同責任的。


  生活的需求到底有多簡單,空間的裝潢到底可以減量耗材到多少呢?常為了減量耗材來設計收納性質的家具,可是都會碰到需求者制式的觀念的影響,把裝潢價值當作炫燿的名牌一樣,像是穿新衣服一樣的欲求表現,要有身份價值的設計感與裝潢消費的氣派感覺,要不就需要很多的收納裝潢,極盡的包覆所有可以活動的空間,彷如用著馬甲與塑身服束縛著自己的身體一樣,追求被廣告催眠的美感,虛華於外表的身形,卻不真實於原來的身材與健康方式;活像是走著是九宮格的格局動線,迴繞在座椅之間的空隙。


  這也許也是經濟關係的作為,循環的消費與實利主義的價值所影響吧?


  然而,啥麼是好設計呢?所以有人說像ikea的簡約設計的家具很沒量感,沒有氣派與質感或不耐用,所以把設計思考與物質價值分別的有等級,像是把實用與耐用混為一談,需求以為是欲求,不知道適用與使用之間的差別;就好像輕視人工的價值,所以可以用來工資討價,卻把商品當做有價的,成本是合理的、是值得的,所以樂於大方消費。


包覆的裝潢家具常為了錯誤的風水觀念,常使居家空間增加不必要的耗材量,以及減少最實在的空間感與實用性。


  減量耗材的設計是為了空間的實用產生的,簡約的設計確實減少了很多過度裝潢的不必要的耗材。機能美或者是結構的造形,是可以減量耗材的設計作法,現代風格與後現代的風格也是符合「簡約」造形與「減量」耗材的作法;原本極簡風的設計也是減少耗材的一種作法,可以實踐空間的感受深度,把人的知覺與感覺提升的多一些。然而所見到的極簡風格並不是如此「極簡」,包覆的耗材反而用得更多。


質感與觸覺是連結的,適當的落差反而是較佳的觸覺與質感,也最具親屬感。


  或許是對於「美」的認識不多,多元的感受不容易深植於每個人的知覺裡,當然也就對於感覺是盲目的。所以,裝潢價值多數在於耗材的使用量,而簡約設計的創意卻不易於顯示出價值。從設計費與施工材料費的比例是可以端倪的。不過這耗材作法需求的差異是否也是設計師與裝潢師的原意呢?!


  曾經聽說,業主做裝潢時會計較家具製作的大小,於是師傅就故意的做的大一點、深一點的尺寸,不會主動的就人體工學的適用尺寸與空間比例來建議的,或許也不懂空間比例與家具之間的協調,以及功能性的實用關係,所以帶著一些些似乎是好意的相贈意思,取悅於業者的對空間實用觀念的無知。


結構式的傢具較不影響居家的活動空間,而氣氛與情緒感需要藉由色彩來感受。


  做的深一點的櫃子與淺一點的櫃子,基本上是同樣的「工」與「時」,可是對於會想多撈一點好處的業主是不會懂的,但卻都以為做大一點是自己賺到,殊不知道家具尺寸的功能與使用的關係是有實用性的要求,而在不理解與習慣性的欲求之下,才隨師傅與自己一廂情願的把空間設計的滿滿,不容許有可以活動的空間似的。


居家需要分別區域,但盡量避免過度切割空間的房間格局,才能使空間較具有溫室的調節作用。


  櫃子的設計是不一樣功能的,書櫃的深度與餐櫃作用不一樣,於是書櫃較淺,餐櫃較深。因此,業主由於不懂實用功能的使用觀念,就把書櫃要求做的像餐櫃的深度一樣,誤以為這會更好用,卻反而把空間減損了活動的需求,把實用性的功能忽略了,做了不適用於收納書的尺寸,造成多餘的櫃體量感,形成雜亂的收納空間。同時,把空間的活動機能換成了固定的功能,讓人遷就於功能的限制,活動因而縮小,破壞了空間該有的機能。


  包覆是「美感」限制的作法,過多的耗材因此而增加,但卻有美輪美奐的炫耀視覺,可是卻也阻礙了「美」的多元面相的呈現。傳統的壁板是因為木架結構的屋子,所以壁板是隔間使用的裝置方式,也可以有裝潢美化的作用,做成具有裝飾性的視覺美感,就像是壁畫一樣,具有裝潢用途,也是裝飾效果。


壁板式的電視牆對居家空間的使用並無實用性的增加,反而有耗材多餘之慮,也對於牆壁原有的質感與特性的破壞。


  現在的壁板卻是奇怪,原有的結構隔間牆已具有功能了,包覆壁板只是再包覆原有的牆壁功能,這做法看似裝潢壁面的用途,卻重複了牆壁與隔間的功能,也破壞了原有隔間牆的物理條件。


  裝潢的壁板對空間的實用並沒有幫助,可是卻還是趨之若鶩的被需求使用。同樣的塗裝與木紋飾並沒有特別,保護的塗裝方式只是把原本不同的質感,做成相同的觸覺質感,甚至不符原質感的觸覺落差,但是多數裝潢需求者為啥麼區別不出「觸覺」與「質感」的關係呢?


居家型的收納是生活的重心,而需求於實用,且活動要多元。


  「需求」是於事務真正的必要,而「欲求」是出於一個人的要求。


  或許,實用與欲望是衝突的;欲望可以被滿足,所以容易任性,而實用是帶有些限制的。因此,暖化室內空間的原凶是欲望的唆使者,所以裝潢過度是被允諾的,而實用性的需求卻被廣告與習性的不喜歡因素所淘汰掉。


  面對空間與適用空間的問題是室內設計的課題,暖化是所有空間面臨的難處,該如何室內設計呢?現有的住宅空間的裝潢該如何有效的設計與運用建材呢?是否可以把舒適空間運用的合乎人性與實用性呢?


  我想,室內設計與裝潢會有使用觀念的改變,對於減量耗材的設計是可以幫助暖化的憂慮感,同樣的,舒適的空間需要建立在空間感與美的定義與條件上,也需要有觸覺的質感來體驗生活,一來減量耗材的經費與溫室的不適感,再來可以提升空間舒適的基本條件,做為生活設計與實用空間的基本要求。


木艮2007/10/13


  (溫室的原因:過度的包覆耗材-裝潢;空間活動的實用比例失衡。)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居家設計樂活觀




  就好像是問題作業一樣,康健雜誌的林小姐給了我訪談問答題,所以就如題回答當做資料。謝謝這樣的議題,給了再思考的機會。



「Lohas風潮在全球持續發燒,這種愛地球概念也延伸到居家生活和裝潢設計中。如何打造永續、健康且充滿想像力的樂活居所(定義為:節能省電+健康+環保永續使用+人性)?」



1.          如何定義「家」?必要的設計元素是什麼?心目中的樂活居所是什麼樣子?



  如果用說文解字的形解釋,多數人都可以理解「家」是財富的象徵,因為家畜是生活上所需的生命維持與安全存在的必要條件;但在名詞字義的解釋,「家」是親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因此,若延續這樣的解釋,定義上則可以理解的是,「家」是一個親屬關係維繫的實用空間,而人的需求會因「安全」與「生命」的心理天性,視「家」為生命終始的空間。在我個人的定義裏,「家」於現實生活的需求,以食、衣、住、行、育、樂的行為包覆著,也是基於「人」的生活現實所產生的,因此,若以「存在」哲學的觀念來看,那是「人」的顯相空間,而且無以倖免的要投入這世界的過程,而生存的所有需求,包括「天性」都會在這個空間來呈現,也就生成了「現實」的空間,也會是人性慾望實現的地方-家。

  「家」的設計元素為何?人的食、衣、住、行、育、樂會是家的所有需求功能,能有這些的實用則是為了「活動」,因此我將「家」做為人的活動空間,是必要性的行為產生的活動場所,有其必然性的實用與使用者集合的共同空間,所以「關係」是其結構,也就是親屬的關係的維繫,加上互動與活動所需的空間。簡言之:必要的設計元素是以「關係」連結與「活動」是為居家空間的重點,「生活」則為總稱這些的活動與行為,因此元素落在「生活」與「親屬關係」的兩個要素上,也形成設計居家空間的意義與方向。


  「樂活」的確是居家設計的實用方向與意義,能將此空間賦予「生活」的可能,則被視為「家」的定義,只是「生活」是啥麼實用性質與型態罷了,所以在我的設計與諮詢顧問的重點上,會以如何生活、要什麼生活為居家設計的實用方向。


  多數人都可以理解「空間」的形成視其為簡單,而「家」的形成卻是定義模糊的樣狀,因為「生活」與「關係」是目前空間內容所缺乏的因素;多數的居家空間的活動功能無法多元,而是狹隘的使用,就如起居室的功能只在電視機的視聽使用,對於家人關係的互動沒有更深的交集,因此「樂活」的定義並沒有落實的生活的層面上,反而落實在商業物質(社會價值觀)上的使用,把空間單一的顯示虛華的一面,所以家家要豪宅,要啥麼是大器大宅的,卻不知道豪宅的定義是啥麼。


  因此,樂活居所是總體活動的空間,可以有很多的活動與行為產生,我能做DIY的居家修繕;可以在陽台沖水洗地毯,可以把沙發移開放一張長條型的大桌子做宴客,為家人小朋友佈置做生日派對;因為沒有郊野綠林,所以可以把花草移進室內案桌上陪我畫圖當賞景;然而獨坐在沙發上時,並不影響其他活動空間的可能,卻可以是利用陽光照明來閱讀的一個景,風從窗戶迎向身體晃動紗簾;可以靜謐與喧嘩、閱讀與聽音樂,把電視當作生活的一小部分的活動;當然可以二個人一起說話而坐在地板,電視只是聲音而已;可以一人一室的處理家事,但活動卻是自由的交互走動;作家事洗衣的她樂於做家事的空間,手裡還拿著我剛煮的咖啡;今天不洗碗筷而明天再洗,隨著實用而有心情,但卻都是好情緒與便利。


  或者說:人性要賴一下不作家事就懶一天,該躺著休息就不站著發呆;有了涼風就不用冷氣,原來大同電風扇是多麼好看;一個人使用一盞燈,寫字和電腦敲打鍵盤的聲音一樣悅耳;喝了啤酒就將罐子做回收垃圾;因此我的樂活是自由的生活空間的享受,該髒就髒一下,該懶就懶一下,舒舒服服的身體以及舒舒服服的心情。


  再比如說:我曾經要求一位委託者形容她需要的餐廳情形,以想像使用空間來形容。因此她說:「可以在廚房煮簡單的早餐,看著他先生吃而得到幸福的感覺。」而我以此加注了使用的時候必須配合著場景的可能,於是,他的家剛好有窗戶的景致,外頭有樹影與風,早晨之時有光影的投入,在此刻的使用心情怡然著配合空間的場景,若加上音樂的點綴,心理的感受會因此而加深愉悅的效果,那居家的空間感與使用者會因此而連繫的深刻,樂活的感覺就越有可能。


對於居家四場域的設計建議:客廳、廚房、浴室、臥室#是否可以您的個案為例導覽,提供民眾一些實用的居家裝潢或設計點子,讓住屋變成樂活居


  起居室生活的全部,所以要如何生活以及可以要什麼生活是可以塑造的。由於人性有需求,而多數的需求都是心理層面居多,因為樂活所以要快樂,那如何可以讓自己快樂的生活呢?


  我們知道家的需求之後,也天天盼望能快點回家休息,那麼家該如何維繫自己的感受呢?前面提過知覺是情緒產生的因子,而情緒來自與視覺空間與觸覺質感的感受產生的。


  起居空間必要了解人的情緒才能塑造自己樂活的感覺,而「美術」就具備這樣的情緒要素。


  居家設計中實用功能是一般所重視的,但卻不注重生活情緒的使用問題,所以「美術」的成分是很低的運用。


  對於總體居家空間的建議,應該要注重的是生活感覺的設計,也就是使用空間的氛圍與情緒的設計。



  在客廳上的設計建議,先要將「客廳」的使用方式與觀念做改變,不再以客廳來使用它的功能,而應該要用起居室的定義來替換客廳的使用性質。因此,起居的客廳要重視的是家人關係與交集的運用,也就是感情維繫的空間實用,也就是家人可以共同活動的場所,所以必須要具備很多實用功能,提供所有成員的使用,不能單以電視機做為主要活動的空間。


  廚房不能再給老媽子使用了,試著改變飲食習慣,用輕食、健康的實用觀念來使用廚房的功能,因此可以將廚房重新的改變。此外也需要將廚房視做為「家事空間」的一部份,需要有相當的與起居室做連結,不能以偏處不重要的輕視其存在的重要性,也就是廚房可能是家事管理者的空間,會有可能成為居家空間的最高位階的場所,所以會是很舒服的作家事的地方。但如何舒適呢?千萬別隔間其一室,密閉的只比浴廁大一倍,這樣是不行的,因為舒適的基本條件是在於空間感的視覺,沒有視覺的景深與焦距的變化,人的感受會很差,同時也會因為空間小,物理空間的調節不好,空間的舒適就更差,把生理的身體也影響了。




  浴室也是,應該公共使用的浴室大於主臥套房的浴室才對,這樣才符合空間秩序與人性的使用倫理。浴室的使用如同廚房一樣,都是重要的不輸房間與客廳,所以空間的大小需要重視,但過大其實並不實用,而過小卻是難用。多數一般的生活起居空間,其實浴室都很小,對於浴室的設計也不多,多是在於建材上的使用而已。為了使用情緒的舒適,不妨試著多一些質感的材質的運用,如實木材質的裝飾實用,減少浴室因為都是磁磚冰冷的感覺,同時也盡量的使用色彩上來增加情緒的反應作用,可以讓浴室從視覺上得到空間修正,也可以改變浴室的氛圍與使用心情。


  臥室而言除了衣櫥是件大麻煩以外,睡覺的空間都是固定大小的。對於臥室的空間必要注意的是,空間有多大就必須以適用就好,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房間就該以單人床來使用,合乎現有房間大小的比例。而個人收納中也必要的有管理的概念,衣櫥與其他置物使用的收納才能合乎現有空間的實用與舒適感的維持。


  再者,臥室要啥麼功能主題呢?或者純粹房間睡覺的休息呢?或者該有啥氛圍與氣氛呢?如果可以,試著多利用檯燈來塑造光源的空間氣氛,會讓臥室擁有私人使用的舒適情緒。當然也可以為牆上使用一些色彩。


2.          很多人認為環保或自然居家是比較不美的,如何改善這問題?


  美的形式中是以「比例」要素為主,而美的感覺則在於知覺感官上的傳達與聯想。因此,視覺是主要的感官接收對象,但卻容易浮於表面而不深刻。然而在美的感覺中,有觸覺一項,卻是所有感官中開發最少的一環,所以多數人對於「質感」無法有美的認知,才錯把質感當作於精緻與裝潢的表面。



  如果將觸覺的認知開發的廣,對於「質感」可以提升的內涵多一些。質感是於觸覺與紋理的感受與視覺的呈現,而觸覺於身體的感受,紋理則會在視覺上來顯示,所以質感需要有這二個感官要素來共同呈現才行。比如說:紅色的磚牆對於某些人可以感受的,因為它的質感粗糙,又加上磚的造形繁複的形式,以及看的人聯想在以前生活的經驗,因此產生某些心理的反應,促使潛意識的想起以前的生活情景,也許是母親的年代或者是自己曾生活的空間相似,所以有了意識的聯想,於是構成的「美」的知覺的條件,形成了各自感動的因子。


  在美的構成條件裏,知覺的運用是設計與藝術的要素,但如何引發「知覺」的作用呢?因此,環保的材料是符合「觸覺」性質感的地方,因為環保材料並非單指「再生」材料的使用,所以有自然性的材質與人造的材質的分別。所以在設計中,若以美的條件來分別,都會有各自的觸覺與視覺的形產生。如果可以利用其知覺性的質感,加上構成美的形成要素,對於人造的與自然的環保材質是沒有不美的。


  比如說:自然的材料可以「樸質」感受,對於時下流行的「極簡」風格是很適合的材質表現,只是時下的設計錯把幾何與胡桃的咖啡深色當極簡風格。或者說:再生的板才適合單做收納的家具使用,因為板才的特性使然的,只要有「繁複」的美的形式,就可以構成最基本的美的視覺的效應的,還可以利用其性質,專做耗損的材質使用,用壞了是很自然的事。對於天然的板才,則與再生的板才相反,可以永續的維修再使用,而且利用造形的設計與觸覺的質感,可以為這些材質表現出工藝的藝術表現,只是造形心理的設計運用被忽略而已,也就是質感的知覺與氛圍被忽視,或者說是想像的感動缺乏了知覺的感受,所以沒有「美」的使用感受的存在,因此才產生出對於環保與天然材質有美不美的疑慮。


  在美的質感上,我多數會希望不過度塗裝應有的紋理與觸覺的質感,使用天然塗料與保有原觸覺感為主,甚至不需塗裝的使用自然的集塵材質,因為天然的材質具有「親屬性」的感覺存在,非常適合人與生具有的觸覺感受的基因條件。


  當然,美的構成條件並非只有材質的知覺一種,重要是美的形式中的「比例」的配合,因為這是最基本構成美的要素之一,只要能掌握這一點,任何材質的配合,都能有效的形成視覺的「美」。但材質的觸覺則是需要生理與心理的層面共同形成的,若能提升觸覺的感受,那材質的不同都不會因此衝突,反而能更有效的運用每一種材質的特色與性質,塑造出有感覺性的居家空間。


  不過,流行時尚的觀念常常會有破壞質感的原生價值。


  因此,將感覺性的居家空間以「情緒」來解釋,每個空間的實用設計都需要具有使用的情緒反應才行,從比例、質感、造形心理來加強情緒的感受層面,使家具、空間的使用而反映出人的心理對應,使情緒作為空間使用的最終目的,所以樂活之中,這些的使用才能反映樂活的感受與對象,實用時也就會反映出使用者的心理投射,感覺就容易產生出呼應,樂活就在實用人性中呈現出來,人在空間就越明顯。


3.          目前國內居家設計很少把「人」的因素考量在內,您的想法和做法為何?


  現在空間設計將居家空間當成商場來設計,而商場的主題是在產品上的傳達陳列,人只是過渡的使用訴求,所以人變成了配角不是主體了,才產生出缺乏人性實用的空間感覺。


  可能必須要問的是,生活的目的與生活的實用是啥麼?人的需求與空間的秩序為何?當家具出現時,意味著人的使用產生,但產生是因為使用者的本身的需求,而不是家具先行產生,然後人才來適應其使用。好比說:生活若以收納書為主的,櫃子的收納會因為書的體積產生出櫃子的尺寸形狀,而書的多寡則產生出櫃子的大小。這設計的程序會因為使用者的生活需求產生家具的型態,也會因為使用者的生活使用的性質,產生書的使用以及桌子的配合。換句話說:並非每一個使用家庭都需要書房的空間,但一般時下的使用者與空間設計,都會將整個居家空間分割出一個書房來使用,而問題就出現書房的需求是真的需要嗎?使用者的閱讀性質與需求頻率為何?生活空間的閱讀應該是啥麼情景呢?而多數都是虛有書房使用頻率,只為有多一些空間就設計出好像品味的表象;又好像:電視機的重點是於電視機的視覺使用,而電視牆又是基於何種需求產生的呢?於是,電視牆是為電視做的,不是為人的使用設計的,而電視牆又為了放音響,但放了音響後使得電視牆的作用沒有比例與使用意義,結果電視牆就不知道為何使用目產生的。


  基於人的使用,人的特性與特質在於知覺的問題上,而知覺的表徵之於情緒的發生,因此人的最大顯明的特質在於使用的情緒反應。所以在設計中,當使用者需要一張沙發時,必要的選擇在於適合的問題上,也就是說:我的沙發作啥用途的,坐著休息的舒適,會做閱讀使用,然後坐著就睡著等需求;對於舒適就會問?是坐著柔軟的感覺輕鬆的,還是坐著來會客呢?因此,居家的選擇在於輕鬆躺臥,所以造形與材質會依著造形心理的感受來選擇,於是產生了我要的沙發型態。原來,沙發是分別著使用感覺的,那感覺也就是情緒,將情緒的產生視做為設計的選擇條件時,人的因素便會著重的多一些。



  換句話說:人體工學是一部份,主要於身體的舒適,而人因條件的設計則在於「情緒」的心理感受,一在於生理;一在於心理,構成二者的條件,人的因素才會出現在空間的使用感覺,設計自然就多一些人性的存在。這好像人體的生理會因為繁複過度與固定僵化的動作而產生累與不適的反應,一旦產生時就會變換動作來調節身體的反應,這歸屬身體的生理機制,對於不舒服時的產生原因,則會興起使用時的心理連結,將此時的情景與身體的不適結合一起,導致整個生、心理對於舒適與空間的結合,然後變成意識裏的印象,最後的經驗便形成不悅的感受,所以人的因素呈現出對於空間使用的需求,因此會調整空間的使用狀態,若不能隨著使用者的狀態而改變的居家空間的設計,也就意味著這空間沒有人的特質存在,也就缺乏人性的設計。


  更簡單的說:所有關於人的事物都會有瑕疵,若過於完美造作,便失去人性多一點,也就說:人性的特質會保有原生質感多一些,而缺乏人性的設計便是少了人工的質感。


4.          如果要重新裝潢或購新屋,您會建議讀者考慮以下哪些事情?


  購新屋要注意的是空間的格居規劃,因為格局影響使用者的人數與舒適度,以及使用者的活動可能。所以,公共空間的流動與機能要優於其它空間。


  還有,注意居家起居的空間的比例與活動的多元;不是設計裝潢與工程,也不是輕裝修的裝飾禮品,而是「生活」的居家設計觀念;減少裝潢方式的工程的耗損,善用傢俱功能的購置,欣賞實用的美感;開放格局的空間感,塑造層次的美感;重視家事空間的大小與便利的規劃;適當規劃居家管理的需求,以家庭事務桌來管理居家一切的事務。


5.          達人推薦樂活居家用品:請推薦三樣您最覺得最好用且喜歡的樂活居家用品


  燈飾照明可以活化空間氛圍與情境,這就是是衣服的首飾一樣的作用。


  適當的綠色植栽可以清靜與調節空間,讓生命的感受柔化居家硬體的感覺。


  蠋台與相框(家人照片)使用可以裝飾點綴與和睦家人感情,像是語言一樣,告訴居家成員之間的關懷。



6.          經驗談


   生活要快樂,而居家空間是人一生使用最久的場所,所以必須要能審視人與空間之間的對應關係,讓情境成為使用的可能,但要提升自己的知覺感受,才能體驗空間感與實用的情緒的發生,美的知覺才會有感動與體驗的可能發生。所以,多一點心於實用的態度,可以多一點生活的樂趣,那居家的空間也就不再是單調的功能而已,反而會成為自己生長當中所累積的寶藏庫。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介紹康健雜誌10月期的「樂活住宅打造王」


  這10月期的專刊以樂活住宅的打造觀念為主,內容豐富很適合一般居家的需求知識,尤其注重健康與家人關係的使用者,同時也非常適合需要裝潢設計的需求者們,可以作為參考居家設計的空間條件與方向。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contents/



  這一期的「康健」主題以樂活居家為主,裡面的內容很充實,將坊間的居家設計的空間關係與材料都做了深入簡出的說明,而且可貴的是記者們都實地的能將良善的訊息做了傳達,可以提供我們對於居家空間的實用與健康方面的重視。


   


  因為受到副主篇林小姐的訪談,得到對於更多「樂活」觀念的增加,所以非常感謝他給予這樣的機會,才激起了多注意這樣議題與觀念的落實問題,更有動力去深入這議題的意義;也才知道居家設計的方向是沒有錯的,而且還有更多的空間可以去追求,尤其是在居家的室內設計。(林小姐給了我樂活空間的問題,給了再了解的機會)


康健雜誌關於住宅的內容主題:








  • 樂活住宅打造王
  • 10招樂活我的家
  • 買房子或裝修前應注意的6件事
  • 減一點  歡笑多一點
  • 流暢的美味關係


  • 千方百計只求乾燥
  • 通風舒適,一夜好眠
  • 無毒裝修不可不知
    的5個問題
  • 6招cool涼西曬屋
  • 節能省錢 全在我腦袋



(這訪談個人提供陳老師剛居住的屋子,也就是部落格中提到的「重慶光點」的家居空間。)


之前在整理時的狀況,也就是入居之前的整飾,而完成居家的現狀卻還沒時間去拍攝。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搭訕與邂逅在公共空間_美國情緣  新店崇光社大的【居家創意空間美學】電影空間的賞析


  美國情緣應該是奇緣吧!這樣機率之小的事怎麼說總會難以令人置信。


  時間大概就是這「緣分」的落實者吧!不過應該很多人都希望「緣分」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能像劇情內容一樣,任由信念與運氣的造就,把心屬的願望與人完美的聚合,為人生的幸福多添一筆的掛勾。


  信念與運氣或者是巧合與緣份,總是需要付出的代價。這世界總也充滿許多巧合的事,發生在自己的身旁也許就是徵兆,但也可能是一廂情願的以為,或者視為是某種力量的發生。對於情緣的部份,或許是人類企求的寄託因素,我們都是寄以厚望的,只要能是奇蹟才符合我們心裡的理想。


時間是啥麼造成的,也不過是光與影的俱在而發生的,同時也是造就空間負載的元素。



  故事發生在聖誕前夕的一個賣場空間,也就是百貨公司的裡頭。可以想像,人來人往的密集與使用,人與人的陌生關係,因為如此空間很容易負載著許多事情的發生,而且都是同時的在進行,也難免的巧合的機率是很多。


  其實在我們的居家空間裡頭也是一樣,負載的不比一般的公共空間少,當然發生的人事物也豐富,就好像小倆口吵架時,很可能各處一地的同時,心裏想的或者情緒都是相同的,只是情感的實體「距離」不一樣罷了。


  空間的確有這樣的魔力,同時發生的事會被聚合在不相關的空間裏,只是我們沒有第三隻眼(感覺或知覺)看到其同時發生的事,所以無法感受空間承載的共時作用。


 裝飾性的作用可以豐富視覺與感受的豐富,尤其是在內容上。而內容性的裝飾也是多數人較容易接受與接受的。形式的安排也就是美的設計,雖然是窗戶也會有造形與癌的存在,加上表面質感與紋飾,空間更具備生命的想像與實體的感受,於是乎裝飾也是造形,部會單指表面的裝潢意思。


節慶的日子是需要裝飾的來表達的,也是生活與空間的調劑方式。一顆看似樹的造型,但其實是一群人組合的樂隊,這也是造形設計的趣味之ㄧ。


  這片子中多數出現公共空間的使用狀況,如賣場、飯店大廳、客房以及廊道與街道,也常出現一個空間的出入門口,也就是中介空間的轉換處。從賣場的樓梯穿梭的人群,或者急忙衝出的大門,還是等候電梯的門,都是出口的集合空間。對於門口,空間的使用就會依使用者的頻率來設計,需要一群人的同時使用,或者是要依序的進出使用,都會符合動線的使用原則。


 
不同樓層用不同的造形素材來呈現空間的識別作用,除了空間本身發生的事故以外,也會有事故本身加強的張力。


  公共空間尋求使用者的秩序安排,也會注意到使用者辨識空間的基本需求。在一般的集合住宅,公共動線也是如此運用的,廳的設計會以多數人共同使用來計算的,而居家的房間也是如此依循。


 
二個不同的廳雖然是一樣的功能,但由於識別的需求,也會各自呈現不同的氛圍,所以裝飾的需求是有其目的的,不會只為裝飾而裝飾的。


  也許難以想像,茫茫人海的緣份出現在公共空間的際遇,也顯示公共空間使用的複雜程度,關係卻是輕薄與過渡的性質。如果要像劇情這樣的機運,看來人真需要特殊能力才能實現,以緣份之名所假藉的情感關係。


 時鐘的造形也是裝飾作用,所以居家空間在使用裝飾時,應該也要知道所有具備實用性質的器物。都是有造型的美存在,也是具備裝飾的功能。


  現實意味著時間是前進的,明天永遠的繼以明天的希望,一天複以一天與日俱增或者消退,所以空間隨著人生長或者時間的替換,但終究是現實,也只能以時間來敘述現實空間的演變。


集合的空間具備感情交流的功能,裝飾的作用也是加強此功能的作用產生的,所以裝飾是有其目的的,是需要視空間使用性質而設計的。時代的不同,其裝飾性的造形也不同,像這樣繁複與形式對稱的設計,都有其傳達的目的。心理諮商的治療空間以居家性質來設計的,可以緩和使用者或病人的心理承載的負擔。其實居家空間的設計也是如此,也須具備緩和與輕鬆的感受氛圍,對於家具的陳設也需要講究空間生長的特性要求,也就是空間的機能。


  過渡空間是臨時的性質,表示人來人往的短暫需求,但卻因為使用者多所以才有需要一定容積與距離的需求。因此,空間設計在規劃時,公共的與私密的都是需要符合使用頻率的計算,即使是居家空間的格局,也都以頻率的使用來作為空間的需求量。


  生活是形形色色的不同情緒的組合,啥時候所需要營造的。可以發現,空間的塑造是有意志與想法的,也就是有情緒的。一般可能稱為是氣氛,但實際上,空間的氛圍是使用者意志所表達的,而光影的運用則是空間感呈現的要素。 這樣多的燭光可也是裝飾的素材,也是生活氛圍的材料。


  我們常期望空間的氛圍可以符合我們內在的需求,就像是希望劇情中的男女主角可以有這緣分聚合一起。然而,現實不可預測,或者自己內在無法掌握知覺的現實,擦肩而過或著錯失機會,以至渾然不知,都是在複雜的過渡空間中發生的。所以,常在影劇中出現對面不對識的遺憾。


  公共空間向是如此過渡冷漠,所以公共空間不得已的需要溫情的設計,像是臨時的問候與寒暄。祇是不解,過渡的寒暄卻反而能引起多數人的好感。所以,居家的生活空間設計的像KTV或是飯店一樣,是一件奇怪的現象。


商業空間會著重於過渡的性質,所以動線的交通是重要的設計方向。


 繁複的形式是美的視覺條件ㄓㄧ,儘管是任何事物,都能有相當視覺的感受的。


   臥室的擺設是如此的親密,所以雜亂是一定的,因為這是生活,但如果是在飯店式的臥室,則不是生活空間,而是商業空間。對於此的辨別是一定要的,不能混淆商業訴求的臥室設計與居家生活的臥室使用。


  居家空間與公共空間完全不同調,劇中的公共場所出現的人士彼此不認識與關係的,但在居家的使用性質,卻不能沒有關係的存在。商業的公共空間,為了能有向居家使用者的關係存在,多數會刻意的設計出居家使用的氛圍來強調關係,所以「溫情」的氛圍是於商業目的性,和居家的真情流露的情感氛圍不同。


 
 
門的設計何其多呀!


  公共空間的出入口是一個極具轉化情緒的作用象徵,一旦出入也就顯示空間需要有不同的情緒發生,所以在建築空間的設計,中介的過渡是空間連結空間的意義,也是實體與心理之間得以對應空間時所做調解與準備的意思。


  出入口的形式都具備某種的意義與象徵,在東方有其象徵門丁興旺的意思,在西方則是人在空間預做心理的轉換。


 色彩的設計產生的情緒是較顯明的。然而我們的居家空間對色彩卻鮮少使用,甚至害怕與排斥。


  空間確實是有情緒,就像是出入口的轉換心情是一樣。在公共性質的使用,情緒的作用都有其企圖,除了裝飾以外的設計,色彩可以說是情緒產生最好的素材,因為它的感受是直接生理的,也就是視覺性的心理反應。難怪這幾年有所謂的色彩設計(商業色彩的學習),將色彩的心理與生理的研究,進行在商業行銷的整合與造形設計中的運用。可想,色彩也需要專業的知識,其運用也是何其廣。


居家空間對於電視的地位不一樣,除非是視聽空間的使用目的,對於居家的使用是需要思考的。


  虛有其表的設計可以說是公共空間裝潢的意義,溫情在於商業的需求,但是很多居家也趨之於商業空間的設計裝潢方式,所以常有出現壁飾的裝潢與電視牆的展示。對於居家與人本身的需求與接觸,生活可不是單一,更不只是視覺,可以是很多元的面相。在啥麼時候是電視的使用,而電視的使用頻率與重要性在生活中是佔多少的意義與比重呢?我想,這應該在居家設計中所要考慮的地方吧!?


 
倉儲空間的使用是透過管理的,對於居家空間的運用也是需要有「管理」概念的,然而多數現實的居家收納是沒有此觀念的。
 
 
挑高的空間是夾層屋的使用方式,高也需要依平面的比例而定,才能得到舒適的空間感。
  


  情緣代表著二個人的感情作用,時間與空間是主要思念的發酵要素,這符合我們的感情空間。設計的目的與要素如同藝術一樣,以感情為出發點,借以同感的置入達到認同而行銷成功。


    這樣的色彩與空間是很美的,加上壁燈與吊燈以及檯燈,塑造出某種感受的使用空間。


  這空間一眼就知道是禮堂的使用,所重視的裝飾與形式都是很顯明的。不過,較為有特色的是色彩上的使用,這在我們的生活空間使用的經驗是沒有的,即使在生技所講究的健康活動,也鮮少理解空間感對於生理與心理的影響,更不用說色彩的生理現象的認識。


客房可視商業空間的使用性質,對於居家而言並不適合。


挑高的空間多數運用在公共性質使用,所以常會運用大型吊燈來調節高度視覺的空間感。


  美國情緣是部愛情片,雖然沒啥特異的劇情,到也符合人們對於愛情的憧憬,尤其是「緣分」聚合的感情,像是上天的安排一樣期望。不過這是意外,因為公共空間的關係陌生,能有邂逅不是緣分而是把握,但誰能知覺緣分的轉屬對象呢!


  或許可以發現,原來公共空間的集合式非常多元與不同,往往來來的都只是生疏的關係,甚至一面之緣的擦肩過往,而所有的裝飾皆於應景與溫情的企圖,並非能有長久的沉澱作用,因為這只是過渡空間,也就是商業空間的關係。


  或許,現在的陌生關係,是因為大多數的空間都建立在過渡性質的裝飾與造作溫情的因素吧!


【相關課程】


1、http://tw.myblog.yahoo.com/sein-idea/article?mid=2865&prev=3213&next=2800&l=f&fid=5


2、http://tw.myblog.yahoo.com/sein-idea/article?mid=2576&prev=2621&next=2504&l=f&fid=5


3、http://tw.myblog.yahoo.com/sein-idea/article?mid=2391&prev=2504&l=f&fid=5


4、http://tw.myblog.yahoo.com/sein-idea/article?mid=1138&prev=1252&next=859&l=f&fid=5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社大功課來了­_很簡單的,不難


【空間美學隨意走】



電影空間的欣賞_非關男孩


  社大親愛的學員呀!這是我們第一個作業喔!


  對於,居家空間或者是設計的意義,在課堂上我們都有了一些解釋與定義了;了解生活與空間使用的關係,也在幾次的上課中也有說明,所以應該都可以理解「室內設計」的內容是如何建立的。這樣的作業是要我們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如何在居家空間呈現的,因為空間面對著是「生活」與「實用」的問題,若不知道生活是如何的話,怎麼知道居家該如何設計呢?同樣的,知覺與感覺若沒有能力,那如何知道自己的使用空間是合適的呢?


  或許,從來都沒有這樣思考過,但卻每天都在使用這空間,而知覺的體驗卻渾然不知與無法感受,就如第一次上課中所說的,「知覺」我們都沒有在用,也不知道生活當中的「情緒」發生在哪,卻每天走在拋光磚與木地板上。所以,藉此作業與這一課程,讓我們對自己的使用空間做一些對話,看是否能進一步的體驗自己的情緒與空間是如何的顯像,當然,也就知道「設計」是如何成立的,那居家的使用才符合自己的生、心的慰藉與實用,美才能體受的出。


  試試看囉!不難的。


  設計的程序中對於資料的集合是非常的重要,所有的規劃方向都會在資料中顯示,所以我們來試著如何把握資料中訊息提拿出來,作為設計時的思考與參考,然後從中分析、邏輯出需求、風格等最適宜的數據。


  對於數據的資料,因為要著重於居家的生活設計,所以要從身家的背景來了解,也就是試著理解對方的生活型態,作為設計時的建議。


  現在,我們需要這一些資料的收集,因此有些程序是要做的。首先,假設委託者是自己,把自己的生活作息做一番的釐清。當然,如果以組員做為委託者也行。


  資料內容以生活的現實狀況為主,不要誤用風格當需求喔!也就是一開口就是我要或喜歡什麼風格,而是要以生活的活動作為主要的資料才對。如成員,以及每個成員的組合身分,包括各自的工作與活動等。


  何謂活動,也就是空間的開闊度是否能有進行其它工作的可能。像是臨時的與小孩作壁報作業,需要在地上攤開來使用,或者手一張開可以迴轉身體的空間。


  學員們注意!資料中需要有一些是形容辭的方式來敘述,比如休息的感覺像是躺在沙灘,春日和風雖然太陽很曬,但卻是徐徐的暖意,雖然有汗流卻有冰涼的飲料即口。


  以下是生活描述的內容,各位可以當參考。這描述是一位委託著的形容:


  生活重心以工作為主,幾乎天天加班,回家之後就累趴,放假幾乎都在家裡(除非出去採買、逛書店),晚上很會熬夜,喜歡一個人放很大聲音樂寫稿的感覺。


  很少看電視,會看日劇、美國影集電影和部分韓劇。


  我回家的時間,電腦幾乎都是開著的。


  半年前曾有在外住過將近八個月的租屋經驗。


  因為附近有超市,離公司很近,所以每天下班回來都會去超市逛逛,買點晚餐回來做飯。


  週末放假,會有一天請朋友們來家裡(一個月有兩、三次),大概不會超過三個人以上,大家做飯吃,然後吃很久,看電視、 DVD或只是閒聊。


  偶爾會有朋友過夜,不好意思讓他們打地鋪睡。


  平常放假在家,大概都是聽音樂、看書、洗衣服掃地,使用電腦的時間超過一半以上。


  每天早上和晚上最重要的地方是浴室。我早上需要在浴室轉換一下心情才去上班,下班回來很疲憊也要在浴室裡摸半小時到一小時左右,洗澡或就發呆,換一下心情再出來。


  我平常時間睡覺時間都很短,很少在三點以前就寢,放假會更晚,但白天早上我會一直睡,甚至睡過中午才清醒。


  工作時應該算是很認真吧,但回家工作很不耐煩,會東摸摸西摸摸,經常在網路上晃半天,不專心,效率低。


  我把寫稿當成是娛樂,所以有時間寫點東西是很高興的。


  我的生活,平常晚上時間在家是很悽慘的綠色或藍色,放假時是比較有生氣的粉紅色或橘色。


  如果不用上班、衣食無缺,我可以兩、三個禮拜不出門,不開玩笑。


  我在家最喜歡的感覺是晚上大家都睡了,我一個人開燈工作,聽點輕音樂,泡點茶,有時間可以寫點東西的話更好……熬夜的滋味很奇怪,對我來說是一種樂趣。


  還有,部落格中有一些文章也有相同的生活描述,也不妨參考看看,但要自己瀏覽找找喔!


  此外,這些問題也可以試著:生活狀況,比如生活的作息、在屋子的感覺,平常的生活習慣,或者說一天在屋子的生活方式是如何渡過;有看書、工作等心情,以及目前屋子的感覺是啥?你的生活你會用啥顏色來形容?而未來使用空間或居家是啥的想像情況,也就是未來的起居生活會是啥樣心情或情緒呢?


  你喝咖啡嗎?有喝茶麼?最喜歡在家中享受啥麼樣的時光與事物?喜愛大自然嗎?有啥麼的興趣?在家裡能待多久?喜歡居家中的哪個場景?平時的收納與家事會如何安排?目前的家是處理有啥不愉快或者不便利?看啥麼類型的電影?那嚮往啥樣的空間與劇情呢?你的衣服啥顏色居多?啥麼樣的打扮?多數穿著啥樣的質料呢?就諸如此類的想法與說明。


 


  現在有明瞭了多一些了嗎?作業喔!下次課堂討論囉!如果有不清楚想要再問個清晰,就請班代代詢好了。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仁勝家取景_樂活居家一景


  買家具也是裝飾用,可是如何與空間配置呢?其實,空間已不是空間了,已經是一個場景了,是為了樂活的人提供一種生活方式,所以坐在椅子時,是一種情境與情緒,這就是樂活實用的居家空間。傢俱,怎麼選呢?!



  景有景的作用,家具是需要配合的,但也需要塑造出情境的空間,是什麼情緒呢?!然而居家的場景可以製造出什麼情緒的氛圍空間呢?
  除了這景,是否居家中還有不同的情緒出現呢?或者說還能有啥麼主題呢?樂活,不過如此,但是如何設計「樂活」的居家空間呢?



  這是上週四社大學員到仁勝家玩賞的情景。班代拍攝的紀實。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居家空間擁有的故事情結-家的美學



  在人的一生中,「家」是終生最富有寶藏的地方。她的存在是維繫人的生命的重要場所,陪伴家人關係的成長,包覆家人的相處、情感、庇祐與傳承家族生命的故事,所以包括了生、老、死、別等(食、衣、住、行、育、樂)的實用。


  現代的居家,由於經濟生活的刺激頻繁,與社會型態的改變,也隨著建築設計思想的演進,居住的意義與家人的關係結構因而有了變化,形成人與空間與歷時之間的互生關係,使生活的居家性質呈現在過渡與臨時性的居住現象。雖然,居家的意義在現代的生活型態似乎與過去有所不一樣,對於物質需求或消費品味以及科技的便利性,但是人對家的觀念與需求還是源自基本的天性,不管歷時多少個百年,就如基因遺傳一樣,人的情愫與歷時作用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有所改變,同樣的對「家」的寄生與追求的滿足,以及人生意義的終極奉獻,追求家庭的和樂與幸福(樂活)。


  在空間的作用意義裏,家容積「家人」的所有活動與行為;承載家人之間的心理情感與對話;包容因時間而增減更替家人的另一番組成,使人的一生依賴在家庭空間,延續了人的生命與家庭之間的血緣或因緣關係,豐富人生在世的生命歷程;彰顯了家空間的具體作用,遺傳了天性於人的滿足中。而更重要的是,意識人的自身主體的存在;體驗個人生命的意義之所在。



  面對家人的關係,構成家庭以父母子女的關係組成為主。過去的三代同堂是我們的傳統觀念。因為經濟的形態的改變,兩代的家人組成似乎是目前居多的生活空間的型態;相對的家人的相處對象與與過去三代同堂變的減少,因而有人際關係對應的結構差異,也因此家人的對話與情感的培養顯的不同;所產生的家庭故事也隨關係結構有所改變。於是,家的意義承載一個家族的生活的傳承價值與關係相處的全部歷史;充滿豐富的故事情結與時代背景增遞家的內涵,有個人的主角扮演或愛戀情史,或者家族興衰與奮鬥的發展,使構成「家」的呈現意義是一部非凡的傳奇故事的現實演出;用各自的歷史與成員隨性的重組,群集家人於共時、共築的扶持結構,完成家的形象地位於其家的重要特性。


  每個生命都是個體,是家人組成的必要一員,也都是主角或配角的多元角色;隨著時間的歷時而轉換扮演應有的對應角色。在一氛圍時而為父母,照顧生計、管家教子;而為子女,聽希父母、讀書用功、追求理想。在相輔相成的成長空間,有對應的結構關係正在進行對話,與後續未完成式的預告續集,不段的生衍與發展未來。家因此在無形中,自然的被建構起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情節,並獨自的在時空中沿續發展,同時和群集的家人一起構成整個家的存在意義與生活方向,如舵手指航一般,繼續前進與開發。於是,我們對於家的生成與未來有了企圖「設計」的行為與思想,想要完成「家」的「成家」與「傳家」的意義與情結與前錦,以及個人生命行為獨特的主角演出。所以,「家」就出現了許多富有故事性背景的物料素材,與風貌迴異的物質風格的個別史蹟,使「家」成為富有歷時因素產生的家族寶藏,供後繼者的光耀門楣與宣揚祖德,因而是動用了每一個家的成員的心血共同得來的,於是飲水思源。



   每一個家都有獨特的史蹟裝置與生活的理想型態,全然是基於成家與傳家意義的設計心理;我們都是「設計家」,設計自己故事傳奇的家;以家的裝置與裝飾彰顯自己家的屬性。在生長的每一段時間,生日的時候,結婚的時候或者是旅遊時,甚至任何時日都有紀念的需要。畢業之際,將證書施以裱褙,掛於房間牆上,使父母歡心,自己開心;出國遊歷,購買物品紀念到此一遊,並慎選禮物餽贈家人與朋友,並將她紀念裝置於客廳桌上,作為裝飾之用;因為喜愛流行藝品,因此購買藝品裝飾在玄關,時而替換,並藉這些事物告訴家人也告訴相關的親朋好友:我們的家是有意義與象徵故事的;我們的家是圍繞在有時間構成的歷史情愫,以及情感寄生的相關意義;象徵家的個體與群性組成的因緣情結,豐富的人生歷練與未來價值,宣示是「我們的家」。就如同美國一藝術家(國內有藝術家模仿其藝術也做相同意義的作品),用母親遺留的衣服布飾,綜合裁縫,重新設計製作成具有紀念性的被單,彰顯我的母親-我的生命的來源。


  從歷時整家的過程中,每一個成員皆負著未來夢想的設計者。從出生便烙印著身家背景的旅者,縱橫行旅在每一個生命時期的活動。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歷時應有的體受感知,接受一次又一次的磨練,使生命中刻印不滅的「傳奇」,儘管只是一個跑龍套的角色,也都是親自的演出,因此所有的故事情節都是豐富與歷史的,然而裝置的題材與裝飾的素材,也都隨之故事的傳奇性而誕生,並生衍其獨特的內涵。


 


  人有設計未來與設計家的理想性格與天性,一生中不乏以設計的心理裝置自己所屬的空間,裝飾自己的居室場域。很多時候我們是在實踐自己的人生理想與傳承「家」的使命,用一切力量形塑「家」的生命與家人的關係,對於家的設計無不用心極至;對於裝飾與佈置無不用盡心思。然而,在費盡腦汁尋求裝飾與佈置的設計同時,設計的需求面臨如何形成象徵自己品味的問題,想要尋找與自己契合的裝飾物品與家具;想要彰顯自己的個性與家人的使用關係,建立家的形象與相互之間感情的連結因素。於是,設計家時有許多需要「設計」的條件與要求,以及需要完成的使命,因此藉由設計師的幫忙,共同為自己的家做最為符合自己「家」的意義的設計。但是,家的完整意義是設計師不能共同生活一起去完成的,而家的歷史是需要依賴自己家人才能共同完成,設計師卻只能提供製作與形式外的的參考價值,提供意義象徵的居家美學觀念,以及製作表面的技術層面的輔助,對於內涵性與家的意義卻不能完全在設計師身上得到,反而需要反求諸己,從自己的生活尋找。


  對於設計家的使命,設計的重點是在於家如何被共同的家人合力建造起來,而在共時與歷時中予以紀錄;如何在相互的對應關係塑造彼此關心的空間,更進一步的在人生的每一段歷程取用紀念或象徵的事與物,以成家、傳家的意義繼往開來,彰顯自己的人生,建築在居家家的精神與內涵。


  設計家的重點與方向,即是在「家」的自身背景與歷程於共時中產生的,以人、事、物的遺跡作為運用的對象,所以裝置與裝飾空間遂成為構成家的語言。在設計專屬自己的居室,且豐富自己的家時,即人人都是自己的設計師,因此設計家意義與風格才藉此而展開。


 


  在許多時候,我們並不清楚人與生具有的內在,只知道人需要一個安居樂業的居所。而這祈求的內在因子,家只是最淺顯的安全庇護以及榮耀門楣的人生追求。然而在社會的商業意識建構的室內設計,設計師通常也只了解商業價值所建構下的意義,一般人多數也是隨者如此,更甚者以炫耀財富、面子作為家的設計內容,或以為物質是構成居家的主要建材,尋求物價的材料作裝潢彰顯的方向。


  物質材料有本其自體的構建價值的趨向,建築在居所是於庇護安全的結構與人生價值的,若以居家的使用與人自身的情感寄託,建材並不是物質材料上的價值,而應該是時間與人的互動所衍伸的實用價值。


  別為商業設計與商品化的混淆,「家」不同於任何的空間形態,自有其目的與象徵的實質內涵;活著是自己,生活空間可是伴隨著生命的成長,愛家如同生命的珍惜,記錄著自己的所有過程,所以別忽視「家」的存在與設計,以及其意義的實質與象徵。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傢具的裝飾


佈置的工作其實也是很繁瑣的,別以為好像很容易,但是卻有畫龍點睛的空間裝飾的作用。


  幾個禮拜了,收尾的裝飾工作進行的令人忙碌,才發現多數人對於居家的性質並不清楚,常受到傳統觀念的思維所影響,以及所謂時尚與流行設計的普羅眼光。


空間的舒適以開闊性為主要。


  裝飾工作對我而言,是將屋子的傢具陳設與生活用品歸於應該使用的區域裏面,將生活的使用物件能有所定位,把空間搞的有秩序,讓使用者能有生活實用與空間的概念,以及符合視覺與管理的原則。


  這一次的經驗感想,不像過去的好幾年前的方式,因為過去的傳統裝潢把工程視為室內空間的全部,但其實不然,因為居家空間無法和商業空間或公共空間一樣單純,只為展示與純裝飾,或者只有視覺傳達與過渡使用的目的。


  然而居家可不是如此,食、衣、住、行、育、樂都集中在一個空間裏,生活裡可是忙碌的很,傢具器皿也多的不得了,常需要為生活的使用而增減居家的空間,為此成為生活的困擾。可是,裝潢設計與多數的一般人,對於空間的實用觀念,總還是一直以為居家像商業餐廳或旅館一樣,只求在裝潢的層面,而居家的實用問題只單純的做櫃子來當收納。



  生活當中最重要的使用問題是「收納」,也是一般人最不懂的地方,雖然習以為常看了很多,但其實觀念卻很缺乏。為了收納,也花了不少說明的時間,將傢俱購置與木作工程分別清楚。因為,一般的製作方式,木作多於結構與整體格局時的需要,而傢具購置多時在於使用性質上的選擇。只是,目前卻多於裝潢與傢具的製作,所以把房子整得像是大工程一樣。


  這些天陪不少人逛市場選購傢具,才知道選擇家具的重要性對於一般人並不重要,而一般人也的確不懂得選購適合空間與使用的問題,因為選購的他們,都會忽略需求與實用的因素,只關心注意在喜歡與習慣上的考量,因此選的都是自己的意志偏好,而不是整體與實務的需求。而我卻常常需要與這些問題有所衝突,像是破壞他們的興致一樣,有如討人厭似的教官輔導長。


簡單的燈具擺設即是裝飾的物件了,不需要所謂過多的裝飾物才能有裝飾的效果。


  在這選購當中,調性的符合是其中之一、居家性質的實用、個性與特色,以及空間、的使用成員於頻率的需求,還有空間比例的協調與空間、活動的舒適感,與傢具的品質或價值感。這些基本上都是購置傢具應該要注意的地方,同樣也是設計空間的目的之一。


  不過,這選購服務也有人與人彼此關係的問題產生,像是設計者的角色與業主之間的溝通,或委託之間的信任與專業知識的分別。


  選購傢具時,調性要求是於風格、特色、個性與主題的問題,必須符合設計規劃的初衷,為風格與特色而選擇需要的傢具,但還要符合實用的功能。


沙發傢具可以形成為區域隔間的作用。


  其實要符合調性的主題也實在不容易,就像是「福樺君悅」的「奶油」意象的空間調調,要舒適、溫暖、和悅、雅致、恬適與合諧。因此,規劃中從「統一」形式中切入,但卻還要從一致性的內容中尋求變化,但不能因為落差的變化,破壞了原有的基調與氛圍。


調性的統一是為了協調,軟件的布飾則未了變化。


  比如,花沙發的造形需要柔性的、舒服的、可以慵懶的躺臥著,材質上要與身體觸覺較契合的,顏色上能有呼應空間的,但不能太跳出視覺,還要能與四周的牆有所關係。因此這些問題形成了空間氛圍的要素,所以購置的選擇有了方向,才不至於走馬看花不知道要選擇啥麼。


  「喜歡」是普羅多數人所重視的,但對於設計而言這是不能使用的因素,因為這是主觀的作用,無法成立於設計客觀的數據之用。設計有形式與內容,也有程序。但程序不是單指工程進行的秩序,而是設計規劃中為了空間與氛圍的需要,集結數據作為製作與購置的遵循方向,所以購置與裝飾以及所謂的工程,才有所選擇適合的材料與質感的呼應。


  在仁勝的家,海闊天空的藍色是於室外休閒的感受移入的,所以有了藍色的使用理由。輕鬆有很多種不同的知覺觸感,原質感與社會品味是他的需求,因此視聽與親屬性的材料是建立他所想的感受與知覺對象。對於傢具的購置,個性的選擇在於品味的認知,但不需要名牌傢具來襯。如果可以懂得「經典」的設計觀念,個人的內涵與品味就能優於「名牌」的使用,甚至能有知識的使用好東西,而不是只會用流行。


 巨蛋仁勝家的浴室一角。


  所以,「簡約」與「villa可以說是他的空間樣態,但不是要抄襲北歐風格的簡約風,或者地域性的南洋味,而是歸於自己的知覺需求與使用方式,混合而搭的簡約實用的villa空間。


巨蛋仁勝的天花板,延續我設計的風格方式。


  我常阻擋他們購置喜歡的傢俱,被我阻擋最多的是「重慶光點」的陳老師們,幾乎是樣樣的檔,但選購的又都是我的建議,這讓我有些不好意思;其次是「福樺君悅」,讓我受挫較多,一來調性為統一的形式,又不是木作方式,加上溝通問題,所以購置的困難較多;而「板橋巨蛋」的仁勝較少,因為多數是我的意見一次完成。


還在進行後續的裝飾與佈置。


  陳老師的居家風格,都以混搭的方式組成的,所以購置的傢具很多。因此,選購時我特別建議可以收納幾件好材質的傢具,作為居家空間的焦點。生活中可以以欣賞與收藏為主,但同時是實用的。我們選了華麗與精緻做工的傢具,以英風的印度傢具;雖然是印度風格的傢具,但其實是略帶英國的裝飾風格的影響,所以家具是可以具有收藏的作用。不過選購這傢具的因緣,卻來自於「福樺君悅」的周先生的關係,因為是他找到的傢具賣場。本來他有意購置的,但卻有異於調性不合的關係,所以也就放棄這風格的傢具。


特別、精緻的傢具可以居家空間的焦點,但不一定要以名牌方式來購置,而是以材質與特色來做為視覺的焦點。


  因此,購置傢具應該要注意啥麼?這麼多的傢具哪才是適合自己的需求呢?所以,注意的重點_就在文中所列的要素了。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