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委託/講座分享
0921152448 / zcg5621@yahoo.com.tw

現在進行式_興家側錄,設計有感【巨蛋阿勝的宅-1】


巨蛋阿勝的宅


  阿勝說:「我的空間可以有南洋風味的渡假villa感受;自然性的素材似乎比較能帶給人那種溫度感;喜歡海的,說過喜歡藍色也許是因為海的關係,但也很喜歡有綠意的感覺,這應該因為自然;聽治療系的音樂(像夏川里美的歌我就頗愛),或是像大自然音樂,我之所以會想要回家有休閒的感覺,就像你所說的一部分是因為工作的關係,希望工作回到家就能跟工作做一個切割,那工作上煩人的事情當然就是可以透過這些家裡的氣氛跟溫度來軟化,讓自己真的有渡假的感覺。」



  對於空間實用想法,阿勝說:「還有參考了一下那篇非關男孩,我思考了一下整個空間的運用,覺得是滿認同你對空間使用頻率的看法,有效的使用空間才不會讓有限的空間浪費,而且也可以增加個人活動的空間;房間應該要能夠具備比較大的變化彈性,雖然目前我未婚,但是在整個空間的運用上還是要做長期的考量,因此在客臥的運用方面,就會希望到時候可以隨著生活階段的不同能夠做變化;陽台部分太小,其實也是讓我很傷腦筋的一個問題,在晾曬衣物部分實在很不方便,還有陽台那邊會放置洗衣機可能還會規劃個洗衣台,再加上晾晒的衣服、熱水器等等,整個空間可想而知會滿亂的所以更加強了我對於廚房、陽台這塊連結的區塊怎樣去好好去規劃,才不會影響到一進門之後的觀瞻。」



預設的電視牆,但多數我都不建議過度,因為對於居家空間的舒適度卻沒想像的多,反而減少居家性質的實用,當然也擔心因此變成KTV的包廂。


  這是對於阿勝在空間、生活想法的了解,我常常都需要透過這樣的敘述去理解他的生活需求,以及更內在的意識,我想這跟一般人對於設計較不同的地方吧!


  相同的經驗,常常會直接被問起喜歡什麼風格,然而對於「風格」的說明時,卻都是市場的用法,及只能在有限的認識下,把風格說出籠統。其實多數人都是受時下的影響,對於風格與喜愛都是目前商業的訊息居多,很少與自己對話而發現自己喜愛與風格。同樣的,風格並非一開始於設計者實該問的,因為我們顛倒了邏輯,把風格當錯空間設計是主要與唯一的考量。對於風格的使用,我想,從服裝的穿著與設計就可以觀察出,有誰會刻意穿出古裝出來嗎?而打扮不時的、極盡的要和名牌裝一樣,或者要仿效的搭配,而特色就形成那個時下最多數的樣,風格就少了特色,自己卻無意識到。


  因此,並不刻意的問風格的喜愛,而是從生活的許多面相中,企圖理解他的個性與特色及需求,就像心理分析一樣,把對方分解出可能的想像直到契合。


家具也是隔間的功能


  阿勝提到藍色與綠色,雖然是多數人喜歡的顏色,但對於每個人選擇顏色的內涵需求並不同,也就是對顏色的喜歡也許只是一種「象徵」或「潛意識」的表達而已,所以對於阿勝提的顏色,我的解讀卻是他的個性或者現階段環境的因素造成的;也許因為工作性質較無法有個人的發揮,或是說自由度不如一般人,因此對於自由的環境有多一些嚮往,於是藍色的海與綠色的樹是轉嫁的心理意識,也等於是他想能脫離現行環境的約束感,但這只是感受而已,現實中還是會現實的依舊在生活。


  自然材質是自由的空間的代表,就像是大自然一樣,他是可以有生命的,以及可以呼吸的。這想起ikea的產品說明上的提示:「保養與清理-木材是具有生命力的材質,會因室內的溫度及溼度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反應。為確保家中的木質家具,維持在穩定且安全的狀況,每間隔一段時間,就需要將螺絲固定鎖緊。」


  原質性的材料就因為是自然有關,所以對於自由度與自在舒服的需求的人,多數會偏愛原質感的觸覺,因此,阿勝或許在長期的整個工作空間的約束感中,萌生對自然的需求多一些,於是趨向了對自然的、空間的喜愛,這同時也應證「自然」是最佳紓解人的對象。


天花板似乎維持一貫的設計圖示,出風口也是造型之ㄧ。


撐起的原木柱是為著使空間能呈現自然材質的風味,為現代感中柔化制式線條的作法,因為現代感或著原始性為主的空間,都會因為過度材質而呈現不平衡的感受,就像是到極度現代感的空間會有冷調與冰冷的疏離感覺,還有過度鄉村的材質也會因為紋理繁複導致分擾繁心的感受發生,所以取得平衡是讓視覺與觸覺可以有機會得到調節的作法。


希望在現代感底下裝置些自然素材的質感。因此,結構刻意出人工的處理,而包覆的依舊是包覆的,因為是為管線處理的。
木作部份僅止於天花板,與隔間用途的傢俱。因此,天花板的設計通常是較具有變化的,因為僅有這木作可製作,同時不可避免的需要遮掩管線,所以有時是不得已的感覺。


  在阿勝的空間規劃中,空間開放是一定的,也因為屋子挑高一些,空間感剛好契合他的需求。原本他想預設隔一個和室的空間,卻被我的建議取消。我假設的空間樣子說明,如果把電視的那道牆換了隔間方式,就像是非關男孩的場景中的門片,空間的使用或實用感就如「非關男孩」的空間場景中的自在。因為,一個人或親密的二人空間,實體隔間並無法有空間的自在感,而家庭的組成,其空間自在感卻要在起居空間的開闊與活動,因此有所不同的空間規劃與設計方向的重點。而阿勝的起居空間正符合了要求,和室的建立反而會破壞了起居空間的開闊與活動的限制,空間感絕對會因此而喪失。所以,建議了維持其空間原有的開闊度,加強起居活動的多元與實用,取消和室的建立,取代的是窗台的臥床以及開放空間的使用。



  目前阿勝的家完成5成以上,木作的進行似乎快完成,但常因為一點突發的想法修改一點一點,時間好像也托的長一些,不過已是木作尾聲了。


  圖片拍的少,等待完成的時候再來補了。待續~!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火柴人-騙子的真實空間 火柴人


 新店崇光社區大學的【居家創意空間美學】課
  這一週要來欣賞由尼可拉斯凱吉主演的電影「火柴人 (Matchstick Men)」。這是描述患有精神官能疾病(強迫症)的現實空間,也是因為如此所以選了這電影來欣賞。
  電影的空間就如現實一樣,雖然是為戲劇的視覺而呈現,但戲劇的場景是需要隨著劇情與人物而設計,將戲劇的視覺與人物作加強語言的作用,因此空間的設計有其附屬的重要性存在。
  在這看似是戲劇的視覺空間,其語言是為戲劇而生,但在一般的現實生活的空間,使用者往往也會有形的、無意的會呈現出自己的個性與語言於該空間裏,也會呈現出自己的空間語言。
  這好像業務銷售的教授一樣,會將觀察人的技巧運用在該空間的使用者,旁測左敲的去理解該空間的人的習性、個性等訊息,作為人際或企圖的理解與方法,也就是觀察的技巧。
  所以,空間不僅是使用,而且還會傳遞使用者的心理與語言;所以空間不僅是戲劇,還是每一個人會做為傳達使用的語言。
因此,我們看電影來學空間的設計。



  這麼簡單的事不就是因為會演戲與口才,當然重要的是良心要放得下,所以騙子才能得以行騙維生。只是,人的一生當中不也是常在「行騙」,騙自己以外也無意或有意的幌騙其他人,不管是泯滅或者善念都是讓自己行之有理與信念維持。


  說這種話題太沉重了,因為這關係著複雜的人性因果的問題。不過,我們看這部片子是有其目的,雖然是在於空間設計的認識,但對於「人性」的部份還是有其需要的連結,因為空間設計或著戲劇設計空間時,都是呼應人性的需求而呈現的,所以看似空間而已,但卻蘊藏人性的語言在裡頭,這也就是所謂的空間語言。




  除了對於人性上空間的對應外,片子的空間設計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存在,是所有空間都勢必需要的設計,也就是窗戶與光線的設計,當然,劇情的需求加強了這一部分的特色,強調光與心理的關係,以及窗戶設計的功能原則。只是,看過這片子的許多人,是否也注意過這「窗戶」與「光線」於人的生、心理的影響層面呢?



  火柴人是部充滿人性心理語言的一部戲,尤其在空間設計上,完全呼應主角的個性與心理。在現代人的生活步調與生存問題,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有這一方面的官能症憂慮,只是在於量的多少與紓解得宜。


  我們也都有這樣相同空間的面對時候,每個人在各自的心理問題時,窗外與室內的同時處境時,這種心理的意識曾想了啥麼;複雜的回憶與現實勾起了潛在的真實情緒,於是乎,窗外與室內是聯繫一起的結構,而人與空間也就不斷的在對應,所以「存在」的問題也就因此而再產生,人就不斷的在隨空間起舞。


室內與室外的關係是透過窗來界線的,光影則是雕塑空間。


  片頭開始之際,即出現了緊張預告了,原來,屋子的「百葉窗」就告知了住在這屋子的是一個心理有問題的人。因為在造形心理的設計原理裏,繁複的線性是有緊張的效應,過多的線條與平淡反光的材質都是刺激情緒的,所以几淨明亮不一定是正常人性,而是有某些心理所造成的現象。也因為如此,想起了許多卡通漫畫,常會用線條與閃光的造形,表現某一個特殊狀況的畫面劇情。


  在這部片子的場景裏,所以也會發現,主角出現的空間總是以繁複線條為背景的,而材質也全是以玻璃反光的材質,把畫面做為緊張情緒的安排。這讓我想起櫻桃小丸子的卡通一樣,當人物出現某種心理情緒時,尤其是小丸子的阿公,臉上常畫出三條線作為一種心理情緒的表情,所以這樣的線性的特質,也就被設計於呼應主角於劇中的張力需求。


窗簾形式的設計在於調節光量,而非於遮光。


  由於主角患有心理疾病,也就是所謂的精神官能症的患者,所以有「懼曠症」或「強迫症」的心理負擔。因此,主角的空間幾乎是窗戶與光線佈滿的,不過有點奇怪,既然主角怕光,那他住的地方應該就會選擇較少窗戶影響的空間來住才是,怎會用一個佈滿受光線與窗戶影響的空間,原來,戲劇的安排就是如此,用空間來加強張力的作用,因為沒有對比就呈現不出力量,所以光與陰影的同時才有張力,難怪乎,西方的藝術表現,不管是何種型態的表現,「光」是可以雕塑的,也是視覺要素中最重要的對象。




電影的窗簾是於空間語言的表現,所帶給的視覺效應是種侷限與防衛的裝置。


  建築藝術家馬賽 布魯爾(Marcel Breuer)有這樣一個理念:也就是「陽光與陰影」的對比觀念,由西班牙鬥牛場的空間環境衍生出:人生的對比、緊張、興奮、與美麗-所有的這一切都包含於陽光與陰影裏。


  這個劇中的空間場景就像是布魯爾的作品,光線與陰影都是一個人生,所以窗與光是空間的一切,也因此主角的人生似乎在光與影的界線中生活-一個真實;一個現實。



  我喜歡布魯爾的空間,就像劇中的空間一樣,有岩石、金屬、玻璃、幾何造形、窗戶、光線、陰影等構成物質要素,把空間與室外視為一體,因為人的活動無法切割室外與室內之別,就像人的心理,有潛在意識與外在行為的一體二面的合相,所以窗戶與光是聯結互動於室內的;所以空間是統一的,也誠如布魯爾的建築藝術理念。



  這建築空間的設計像極了布魯爾的風格,幾何外形、大落地窗、水池、室內岩石等(現代主義時期),連鋼構的彎管椅子也就像是布魯爾的設計,只是我懶得去翻圖鑑查查是否,也許設計造形的創作這件事,許多觀念是傳承的,造形觀念很容易雷同,參考的方式像是抄襲的一樣,所以創作的人總會小心翼翼保持原創的方式與精神,免得一晃眼讓人似曾相識。


  不過在商業創作的過程,很難可以維持原創,因為委託對象受限於現實所看到的,對於創作者原創想像的較無法容易接受,所以創作的進步總是較慢,但是藝術與設計的想法與觀念卻前衛的許多,等到一般人的現實跟上了觀念時,終究還是慢了幾拍。


  我相信,未來的居家空間的設計,會越來越是簡單的裝潢,因為人性的需求終究是本質上的問題,儘管科技的進步或流行時尚的影響,人性還是在人的問題上,居家還是以人為主的源生處;居家空間於內涵上終究是人的生活與心、生理的需求,物慾與物質還是會有分別的層面,就像nokia的廣告一樣:科技始終來自人性。


  我曾經在多年以前向一個委託主說過,之後的室內設計,顏色的使用將會是很頻繁的,連一向不使用色彩的設計師,也都會標榜是色彩的學習背景的設計師了。



  現在的商業設計的居家空間,不也是家家風格是似曾相識的,相似不是因為仿名家設計,而是居家空間的設計少了那一點人味。



  藝術之所以流傳,原因是於人的情感的聯繫,透過視覺與感情的聯想,所以有賭物思情的感動,這也就是人味的地方。人在空間當中也會有如此的反應,而居家空間是否也有此要素存在呢?可以顯明的說,現在的居家空間的生活使用,對於實用與情感的聯結是缺乏的,因為活動空間不足,而活動的內容自然也少,只剩下空架子的包覆裝潢。


一個強迫症的患者,顯明的居家用品多是清潔用品,雖然是戲劇故意帶的語言,但現實中也會有這樣的語言出現。


  空間在於實用性,片中的場景也是看得出人生活的實用感覺,可不像國片的美術與場景,無法和劇情與人有結構的必然關係的張力呈現。一個潔癖的強迫症患者,居家就是几淨明亮,所以設計了玻璃來強調,為了突顯心理狀況的衝突矛盾,百葉窗的線條就加強了緊張不安的空間,像極了監獄的形象,也像我們現在使用的防盜鐵窗一樣。當然,劇中的主角使用這百葉窗,應該於保護自己的安全感作用,把自己防衛起來,但可以調整開放與否。這使用正好是百葉窗的特性,具有良好的調節光的作用,可以完全的取光與遮光,光量的多少是可以調節的,所以有優於其它形式的窗簾作用。





  百葉窗是片子出現的空間設計,光的設計除了立體的落差所造成的以外,窗戶就如西諺所說的靈魂之窗,所以西方的空間設計會將窗戶比擬為眼睛,作為空間的精神的地方。這和東方的窗戶不一樣,窗戶是景觀,東方美學就是作為畫框的作用,是為裝潢與裝飾用的。我並不喜歡這東方美學觀的取景內涵,只是一群富商、達官文人的賞玩取樂的設計。相對於西方的空間而言,窗戶被視作為必要的結構,如果空間比喻人體,那窗戶是眼睛的器官,光影造形是身材,實用性則是消化器官與生命運作,都是非常重要的需求。





  沒想到,劇中的空間與氛圍都偏向於冷調性,一來顯示冷調性的特性,因為這調性多數是屬於心理層面的,所以像藍色的使用多是思考、冷漠、安靜這一類的象徵。


  不過色彩有其聲音的特性,也有空間的量感,如果懂得色彩學的運用,對於空間可以有修飾與企圖,還有因為目的而設計所選擇的使用技巧。



  居家空間的實用包含著活動行為,劇中的空間最頻繁的互動是主角的居家,也顯示人的一生多數是圍繞在家人的關係上。主角與安琪拉是生命的關係,是現實遺憾的真實對象,而這遺憾一直附著在主角的身上,因為行騙生活就像是自己也騙自己一樣,才造成自己婚姻的窘境。然而安琪拉的出現,遺憾似乎有彌補的機會,但現實終究是現實,真實的意識就像是騙人的信念一樣,只是「騙」現實的自己而已。






  這樣的人生爭扎比比皆是,在上次「前進天堂」的劇中也是如此,只差異於對人、事、物的不同罷了。



  這個時候現實總會是現實,真實的也會變成現實的,自己騙自己也會有揭穿的時候,而揭穿的對象隨然透過某個既定的對象,但終究是自己才能放釋自己,所以在當下的認清事實是重要的一刻,透過這力量自己才會有能力對抗自己,才知道自己的意識與行為。於是,主角完全看穿自己事出的原因,不再透過心理醫師的諮詢掩飾、逃避現實最不安的事,那個病症只是心理的防衛機制所造成的。


原來家的需求是主角的渴望,安全與慰藉的對象以及關係。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苡榛生日宴_這也是生活,但有了空間一起配合著心情,所以也就是在玩生活與家事


  不就是小孩,還有著比大人們更多的活動紀念呢!不過這紀念不僅是因為小孩的生日,還同時是大人們聚會的名義,就像是家庭的聚會活動,有了共同的想法集合一起,感情上的交流也更臻平時,也相聚有禮與理。


  居家空間本來就有著各自的功能,像客廳是在待客會晤禮節與秩序的場所,起居室是自家人生活平時的地方,餐廳是在吃飯的時候,但卻具備家人團聚的集合意義。





  風水說餐廚是財位,說是吃與財富有關,所以古時有錢人就重視廚房與餐廳,故財的象徵,難怪自古形容有錢人的富裕生活就是大吃大喝與山珍海味的吃法;也有這麼說,家和萬事興,和樂時候是家人一起用餐時,而餐廳也象徵著一家人的團聚力量,故也是財的衍生象徵,所以古時農家的財富於生產力的多寡。


  苡榛不過十歲,但嘴巴之毒,因為有太多這小孩的名言,慘不忍聽。有一次他爸爸在戲弄一隻狗,把小狗兩隻腳這樣捉吊起來,大家見狀後就叫苡榛去規勸請他爸爸不要做這種虐待行為。於是,苡榛便率性的向前去跟他爸爸說:如果你的太太也被這樣捉起來,你會做何感想……


 


  這小孩讓人無法想像,如今要過生日還是在我們這家裏,對於她我們都很熟,因為在他更小的時候是和現在不一樣。在她更小的時候是羞澀到不行,只要有人看著她,在三秒之內,他便會頭低低著一直在低下去,然後在第四秒時就會聽到碰的一聲,原來頭低著低到從椅子上跌在地上。可是才幾年的變化,那個被看著會低著頭撞地上的小小孩,如今卻變得不同。


  哎啊!離了題。這個聚會佈置是為了這小孩來著,因為他喜歡粉紅色,故此裝飾佈置就用了粉紅色為主題。這想起社大上「居家創意空間美學」課的學員,曾經說過裝飾佈置很不容易,在家裡是沒心情與時間做這樣的事,也沒材料。不過我也說過,為啥麼家裡的東西這麼多,常要做很多收納,卻家裡無法佈置與裝飾呢?那家裏到底收納了啥麼東西?而我們平時到底又買了啥回家堆著?而想到要裝式居家空間時,卻生不出裝飾佈置的東西來。


 裝飾佈置的確需要某些材料,而有些材料卻是居家生活中會出現的,那想想看,裝飾佈置時哪些是可以運用的,但同樣的,有些則是需要具備好心情去刻意準備的。


 各樣式的東西都有,看起來我們家飾雜貨似的,但其實這些物品都是實用的,平常都是有在使用,並非藏在櫃子裡不見天日。


  在居家活動裡,最大的問題是在於空間機能的實用問題,因為多數人似乎沒有空間像我們這樣佈置主題來做聚會活動,也沒想到說,小時候的我們曾經都愛玩辦家家酒的遊戲,如今成人了,扮家家酒好像變成是現實了,可是遊戲與否的心情還是在的,所以隨時的都會有人聚會扮家家酒的行為出現。


 家裏的檯燈很是漂亮,彩色變化到蠻符合愛作夢幻的小朋友的喜愛。我們用了康乃馨的花,不過沒告訴她,因為她若看懂了肯定又會語出驚人:這該不會母親節吧?


 佈置該有啥章法依循,不過是有的,就像是畫畫一樣,會有形式的安排,會像是立體雕塑一樣,從每個角度都可以看到安排的形式。


  現在的居家生活似乎少了活動,在家裡多數是以視聽為主,而視聽活動原則上是屬於個人的行為,因為視聽作用是在個人生理與心理的活動反應,對於是公共空間而言是較少有所謂的互動關係。居家看似容易相聚,可是目前的活動多以視聽為主,但由於視聽的屬性對於家人之間的交流集合過小,活動不免只是各看各的,如果要互相談話大概也僅止於電視的話題,狹隘了互動的語言與溝通,反而減少了居家可以更豐富的功能與幫助。


 之前我們用了方桌拼合,這一次我們用長桌使用,本來要用餐車配合,不過咱們家略小了,所以配套的吃法減少,但著重在裝飾佈置的心情,讓吃先得到美味心情的效果。


 長桌與圓桌不同,東方人以圓融為主,於餐桌多以圓滿人事來象徵。而西方人多以長方桌較多見,不過這沒統計,但這基於啥的觀念呢?我想,我該找找這資料才是;就像是窗戶與門,在西方使用時,挑高的高度才出現「開天」的作法,而東方人的屋所出現的窗與門卻是一體的,沒分出拱形的開天形式。


 我們家是彩色的,經過佈置後的餐桌,這家空間可是花花綠綠,因為我可不想像在外面的餐廳一樣制式,因為這是家人活動,是家人活動的場所,所有人可以參與自在的;就像是精心準備的菜餚一樣,只是,吃可以多好,但生活的趣味不僅止於吃。為了不要像以前與一般人生活一樣坐著沙發一起看電視,然後端出生日蛋糕在茶几上,再關著燈唱生日歌,吃了蛋糕後又是看電視繼續。


 這是小布娃兒的媽,也是被當成與苡榛一樣心智的小孩,竟然會扮鬼臉作怪。


  也許是生活的成長背景,我們的生活一向不重視空間的品質,對於生活的態度也缺失許多。所以不能想像,生活中在裝飾佈置與空間的心情上儘是無知的。


  曾經文中提過北歐風格的生活觀,因為生活是家事與享受的心情,生活的品味與品質不在於物質的身上,絕多數是建立在居家生活感的存在與實用,因此居家可以是家人活動的場所,是互動的感情關係的聯絡,當然也是「生活」與「家事」。


 這大人與小孩就是這樣子,在躺椅上休息等候家人集合的時間,然後一起活動的參與。 


 


  人的一生大概是家事所為,任何行為與活動說是生活,但生活的內容幾乎是與「家」有關係,因此努力打造歸屬感的家,想享受居家生活的憧憬,然後想與家人相聚,想著這家空間的與家人有關的一切,所以有人生是在於對幸福家庭的追求。


  其實,簡單的玩生活就是一種居家活動,所以家事可以塑造的心情活動,而對於裝潢的設計也是應該如此,因為如何設計出自己家空間,與對於未來生活方式才是方向,以及家事空間的安排與心情的實用性;舒適不等於裝修與裝潢,而是在於設計未來與自己的生活方式,與理想的生活環境舒適與活動的可能,當然要有居家屬性的特質存在。


  也許這因故的關係,個人對於居家空間的設計想法,總會以生活方式來思考,希望居家空間的規劃理想是在於實用生活的可能,而家事活動如何形成專屬自己與家人的方式,因此空間就形成未來生活的方向,也就成為居家空間設計的目的。


想像不出咱家裏竟有這麼多東西備用,現在他們應該知道,買東西是做啥用的了,裝飾該會有實用性產生的,是使用而非閒置。


  這一天活動結束,我也錄了影一些,看到這些小孩從小到大的不同樣,所以活動中也把剛錄影的放映出來欣賞,因為回憶是見趣味的事,而我也收集到他們家人之間最可貴的回憶影像,同時也是他們家人集合共識唯一的事證。(這些糗事證據等小孩長大後,還可以要脅呢!哈哈!)


苡僑http://tw.myblog.yahoo.com/sein-idea/article?mid=2621&prev=2650&next=2576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質璞回真的居家設計觀


質感並非單指材質的分別,而是指涉人的生活品質的多元。對於生活面相越多元,人就越對空間滿足的越需求,但不是大,而是多樣性;豐富的使用心情與實用對象的滿足。因此,質感是總稱人的內在所散發的氣質,而形於外的就是生活態度的多元與開放(簡言之,就是能欣賞不同與接受差異的人)。」


 一個有時間經歷的碗公與電話機,是個感情時間的質感,而梨皮石與花材也是,同時也各擁有本身原材質之間的差異。在於當下時的空間,人的使用行為將此一材質化為一種距離賞悅的情結,所以享受了質感與自己於空間的實用心情。這也是設計的目的,將實用化為一種生活的使用心情。


  繁複的包裝雖然很美,但終究原餡還是需要被食用,而包裝的作用卻只是吸引人的一時,爾後便成為垃圾。就像是現在的室內裝潢一樣,裝潢的很美,把原結構與材質包覆在底板內,而我們的知覺需求卻還是生成在原材質與結構的質感上。


  質感有二個層面:「一個於觸覺感受;一個於細緻的工。」


  包覆作用是使材質與結構深埋在最裡層,由於包覆的板材是人工製品,不如原材質所擁有調節的特性,所以會使原有材質無法呈現出原始屬性的感受與作用,導致於空間對於人的實用性大大的降低,又因為過度的包覆與隔間,空間的風水品質無法仰賴物質性材質的調節,因此空間室溫略為提高,空氣的循環也缺乏,迫使人在空間的實用需要依賴機器的調節,但此依賴的作用卻加深了傷害地球於暖化的危險。


 材質的質感差異所呈現的氛圍是可以很明顯,淺言的說是風格,所以風格是藉由質感自然呈現的,不僅是用造形而已。


  美的要素分別為:「基本的美的形式與感情的連結,以及利害關係的距離。」


  物質化並非是物質的原屬性;物質原有調適空間的特性,卻無法在此時有效的發揮作用,原因是室內空間的裝潢過度了材料,包覆掩蔽了原材質應有的特性,才使的室溫不合人的適用,也因此使材料的質感越來越疏離人的親屬性,而取代的是過度的人工與機械的觸覺。


  空間是一個大收納傢俱,像是百寶箱一樣的豐富。使用者的質感越豐富相對的空間使用就越多元,也代表使用者的生活態度。缺乏生活面相的多元者,尋求外在的需求相對的也越高,因為居家空間無法滿足人內在渴望多元的需求,只好藉由外在空間的彌補,因此休閒與休憩或放鬆變成為時下的人旅遊的目的與藉口,所以空間也有紓解的功能存在。


  很多人少有機會赤腳走在水泥地上,或觸覺到沒有塗裝的實木板上,因為每天所接觸到的都是光滑平直的平面,對於粗糙略有紋理的感覺無法體受,也鮮少人願意接受實用,可是這些略有質感與紋理的表面,卻是最親屬人的感官知覺。對於質感的益處就如現代人的飲食一樣,健康的糙米比精米來得對身體有益,而原始材質就如糙米一樣,對人的感受是直接生理的,可以紓解人的情緒與感同身受的培養。


  觸覺在美的形式裏,是很重要的質感表現,所謂的質感就建立在「觸覺」的感官的反應,不管平滑與粗糙都是被需要的,人的感官與知覺才有機會感受到真實與實在的體驗。


 材質的差異但並非是質感的完全同義,這只是美的技術與形式。而質感還需要一些人文內在以及材質的聯想的要素,要不然就很容易虛榮華麗而已。


  赤腳於地上時的感受是舒暢開放的,感覺是說不出的自在,因為觸覺是釋放的,於是心情的情緒放逐了身體,愉悅快樂油燃而興,就像是小孩赤腳逐波嬉水的情形。


  感官六覺:「眼、耳、鼻、舌、身、意。」


  物理性是材質本身擁有的屬性,不同材質在視覺、觸覺以致於知覺都是影響人的心理,對於生理也是同時俱現。在居家裏是輕鬆愉快的,裝飾佈置的設計於材質上是可呼應的,而質感的接觸與視覺是同等的重要性。然而一般的居家裝潢設計多以視覺為主,對於觸覺的設計反而不足。很多人以為使用木作的裝潢就是使用木材的質感了,但其實並非真的有使用到木質,因為塗裝與包覆的製作,都是將將材質視覺化,使所有的質感都趨向一致性,觸覺也因此形成一個樣。雖然,裝潢的表面是木作紋理,但在材質的觸覺上卻是塑化的質感,即使是石材也都因為拋光的處理,呈現出塗裝的亮閃外表,只差別用眼睛分出不同材質罷了。


 生活面相多元的使用者,相對的使用空間也越多,但不一定是大空間,而是豐富的生活與價值觀;生活的品質與質感也在於對生活的態度與接觸。(豆豆的家,每當出差或外遊時,便會刻意購置當地航空公司的飛機模型。)


  生活當中許多使用裝潢與傢俬,因為某些使用上的觀念有些落差,過度以為任何材質都需要使用保護,所以桌子怕髒、木頭怕髒、石頭也怕髒,結果每一個材質都包覆塗裝所謂的保護漆,而生活使用當中就小心翼翼的保護這些材質,深怕受了髒污。可是為什麼生活會是這麼怕髒卻還要求好材質的裝潢呢?所以不能理解現代人的想法與觀念,對於質感的理解到底是什麼?而對於「美」的接受面相是否也偏食了?


  很多人應該會不以為然,髒污是生活居家裡需要清潔的部份,而家事的煩瑣就屬於髒污清潔的處理。只是居家不處理家事工作,那啥是家事該做的事呢?原來家事本就是居家的主要活動之一,因為活動行為頻繁,所以居家的動線與使用心情才成為居家設計的主要目的,而格局的目的也就是為了動線的順暢與便利。


 空間調性就像我們常說一個人的調調一樣意思,而設計的造形、材質與規劃的動線,都會是出自原使用者的感覺產生;秩序中帶有隨意的性格,但終維持於一個大原則底下。


  材質的處理與情緒感官有關,使用是為了觸覺感受的情緒可以得到反應,因此在許多相關藝術的表現才會如此重視素材的使用。一般的居家空間也出現許多材質的使用,只是材質的使用會有不同情緒的感官作用,並非只能在表面上呈現,因為質感的觸覺反應的會比視覺還深,所以空間的設計也自然的運用了許多建材在裡頭,同時也是生活空間會觸及的對象。


  可是材料多也並不代表質感越豐富,因為質感的好壞在於本身的材質是否可以被看出來,以及可以摸的出來,並不是知道材料是什麼就可以。所以,質感是在於觸覺體受與否的問題,而如此的呈現材質的屬性,這樣質感才有其材質使用的必要。不過,看到許多的質感的使用,全在於視覺上,就像石材拋了光後,不管是否是相同的石材,其觸覺都是一樣,只差異於視覺的紋理顏色不同;這樣把每個不同材質表面全處理的一樣,也就是塗裝與拋光的閃亮反光,雖然做的是依舊木質或石材的紋理,但摸起來卻和塑膠一樣;而人造石與石材相同,同時也很像塑膠的質感(摸過真的石材與人造石吧?人造石沒有溫度的變化,但石材有。)。


 風格不就是材質與造形所呈現的呀!而質感與生活的態度是非常不同的,連價值觀也會因此而差異。對於材質與造形的選擇,選擇金屬與玻璃和石材等反光性較強的質感者,多屬於華麗與在意別人眼光。因為這一類材質多用在商業空間,而商業空間的要求多是傾向整個視覺華麗感,以掩瑕空間的內容性質的不足(只賣東西,看完就沒了),當然基於視傳的要素與人的慾望元素。


  這樣質感使用的邏輯有些好像似是而非,但卻也被當成理所當然,所以質感只是市場上的一個名詞,不與真的材質觸覺有關。


  在心理學的研究,涉及的對象很廣,從空間心理,或者是設計心理、廣告心理,還是美術中的造形心理,都是屬於知覺感官的研究,而人的生、心起伏都是藉由感官的作用產生的,於是任何的空間使用,都會藉由物質材料與造形之間的設計,使使用者於空間實用之間發生感情,以達到體驗與感動的生活


  不同的空間屬性所選擇的材質與感受是不同的,而居家適合哪種感覺的質感呢?


  物質質感佔空間實用心理的一大部分,許多基本的感受會產生在質感的作用,而這體受的媒介是「觸覺」,但可惜是,現在的感受卻是操作在認知上,也就是觀感(社會價值)的影響居多,質感變成不親近人的知覺。對於造形,有所謂的造形心理的設計,幫助了人在使用時更能影響感受的作用,所以許多的產品設計會在造形上引發人實用時的情緒,這當中包括了顏色與形狀,也就是美術的部份,當然便利性是基本的要求。 


  就像是方形與圓形,從運用上的角度,若是桌子,方形桌配上金屬或是石材,或者是圓形桌使用了石材與金屬,二者便生成不同感覺的實用心理。一般使用或許會想到幾個人坐的大小,但在以為實用的幾個人坐時,於是只在乎喜歡質感的觀感(社會價值)的選擇,對於實用與大小反而較不為意,所以常發生與實際空間的容積衝突。


  但如果可以選擇圓形與方形之別時,設計選擇的考慮就有不同。圓形於動線的順暢與否,或者是方形於此空間得到的便利問題,但在質感上,就在於合乎使用與人之間的親近感,還是因為別人或社會價值的附加觀感產生的選擇。對於現在而言,多數人無法說出自己真正喜歡什麼,或者說自己是趨向什麼風格與質感的人,但卻很容易的說出與很多人相同喜愛的材料,因為所選擇是目前的流行對象,於是,胡桃色的錯誤極簡風可以盛行,金屬、玻璃與烤漆的時尚得以把居家變成商場,或者裝潢了很多和室來喝茶,可是卻還是在客廳的茶几上喝。


 使用是乎於心情是否有反應,這就是實用之意。


  當思考實用性的視覺與觸覺時,才發現室內設計觸及的人文不容易得到回應,因為多數空間所涉及的生活面相很缺乏,於是實用空間就分別房間為客廳與餐廳,然後裝飾牆與使用者沒有關係,質感就變得很單一,接著就只剩下走道


  當石材是桌面且也拋光的反光時,到底選擇石材的質感與拋光的亮是為了什麼?而這質感與接觸的感覺是什麼?從整個空間的配置,石材的質感與反光的效果,給予了使用者什麼心情,而這造形與質感的呈現可以用什麼感覺來形容呢?


 居家裝飾於生活,與豪華風格的空間不一樣,因為生活是實用,而現在的豪華不是實用,而是炫耀;現在的風格無法複製,而用某風格設計空間等於在限制空間,所以風格的設計是要小心的。


  居家的空間從適用性而言,或者說是實用,觸覺看似沒有重要,但於理想的空間品質,或者「空間」本身的要求,觸覺卻是質感的必要設計,因為空間於四度的體驗,透過現實的物質所以形成的,不會只以二度平面做為傳達而已。相對於居家的使用,也基於生、心理的需求,以及生活面相的多元,觸覺的質感與視覺的感受是同時必要。


 不過是生活,那設計不是為生活,要不為啥設計呢?自然性的質感容易親屬人的感受。


  也因此,實用的定義不僅以使用與否為主,也會將生、心的「知覺」作為設計的內容,所以質感才能呈現出感覺,讓體驗與感受互生在舒適與便利,同時,生活的空間或者是居家的生活,才有滿足與幸福感的存在;才能釋放出人性最底層的感動_觸覺的質感(想想躺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和躺在棉織的床鋪上,心情於觸覺、空間之下產生……...。)。


撞見達文西的居家生活-【天才的知覺空間】http://tw.myblog.yahoo.com/sein-idea/article?mid=197&prev=233&l=f&fid=11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你家也是KTV嗎?KTVIKEA 的風格


隨時隨地的拖車是我使用電腦的方式,因為我喜歡可以在每一個角落都能有此使用的方便性,既時在躺椅上他都能隨我移動。(IKEA購置的櫃子,有輪子。)


  KTVIKEA的空間風格混在比較有一點奇怪,不過會做彼此的比較是有原因的,因為看到很多人的居家風格像極了KTV的空間,閃閃亮亮,充滿造形與燈光的設計,但造形卻不是功能,燈光也並非是照明,像極是廣告招牌與霓虹燈一樣。這樣的風格比比皆是,嚴然成為多數人居家設計的使用風格,所以我才稱現代居家的設計風格為「KTV風格」。


全是IKEA的傢俱,一樣可以設計出略帶時尚與特別不一樣的居家風格。舒適的空間需要相當的活動空間,家具只是空間的一部份,這規劃是需要有比例的,在社大的教學講義中有的。


  對於IKEA的風格大都可以知道,居家的生活是一種趣味,生活必須建立在家事與家人活動的使用上,從任何的使用器皿,都是生活空間實用而存在的地方,所以IKEA的風格調性與理念,是不同於現在的設計裝潢,而是建立在實用生活以及人與家事之間的互動,也就是人在居家空間的生活與家庭意義。


  KTV空間可想得知,一個公共性質的娛樂空間,其屬性與居家截然不同,可是為啥麼現在的居家設計風格,全被KTV式的空間給充斥了,而KTV的真的適合設計在一般居家裡嗎?又啥麼因素使多數人喜歡KTV式的招牌霓虹燈的居家風格呢?


裝飾有於紀念而設計的,是居家當中很重要的象徵,同時若以風水而言,也是興家和樂的符咒效果,因為可以凝聚家人的關係,千萬不要以為「裝飾物」才是裝飾,因為生活的用品即是裝飾了(對於北歐風格的生活定義)。


  人的生活與行為都趨向「自由自在」,連觀念也是。「家」每個人都知道其意義,也都耳熟能響。只不過對於實際的居家空間時,家的意義與前提就很難拱出意義,而設計的空間也就脫離了人性底層的最需求,徒留建材與空間還有對豪宅的迷思。


  空間的氛圍是於「情緒」,心情卻是人的總體感知的稱呼。一般難以情緒作為空間,只有在主題性的空間裡才會出現,就如迷幻性質的夜店,而KTV也是如此。只是,這樣的情緒與心情的呈現,對於「居家」性質的空間是格格不入的,但由於自由的關係,混亂了每個屬性該有的空間特質,居家型態的空間就少了邏輯與秩序,也影響或反映出現代人的互動關係,呈現是紊序的現象。


床地的空間也是實用而設計的,檯燈也是購置於IKEA,但燈罩是可以更換的,因為這燈罩已更換過,以配合床的顏色共同佈置。同時,床也是IKEA的產品,原來的床是無床頭板,但經過自己的裝裱,加裝了床頭板的設計,調性也就不同了,也就有別於原來IKEA的樣式,但這也是IKEA傢俱的趣味與特性之ㄧ。


  很多家裡多以「視聽」為起居,所以有了客廳的設計模式,但問題是客廳功能與起居功能是不同的,因此多數的居家空間沒有客廳與起居使用,只有「視聽」的空間。生活起居的空間是人的起居,而起居活動裡,含有食、衣、住、行、育與樂,視聽不過起居生活中的一小部份。但是,在現行的很多居家裡,通常沒有「起居」作用的活動,也少有真正客廳的需求,只有在大坪數裏才有可能出現「客廳」與「起居」並有的空間,因而起居少了「生活」的多元與實用的層面。


  KTV式的電視牆很多,對於一般者都會如此要求,也嚴然成為居家設計空間的唯一對象。光牆的背景是壁板的裝飾,也是共同於電視牆一樣,只是使用者基於生活的現實,也很少使用,而裝飾就成為閒置的空間,因此居家的電視牆沒有KTV空間的實際需求,裝飾與裝飾品的作用也就形成為不相關居家特色的虛設。


IKEA的金屬刀叉桶,但經過加工後,把它變成一個落地的照明燈座。個人有此喜愛,希望能有些變化,所以不常規的使用一定的模式,但有礙於這方式很傷腦筋與花時間,不如全裝潢式的方式的順暢。有此可證,混搭的方式並不如想像那樣輕鬆,但混搭也不是如「輕裝修」的購置擺設那樣,只是為裝飾而裝飾,忽略了實用性的問題,因為實用對象與傢具之間的功能,以及圖畫於牆面的配置等,會導致像是個賣藝品的展示場。


  在IKEA裡,常常會坐在展示空間的沙發,也看到了電視機擺設,但同時也看到很多裝飾品,不同於現在的設計裝潢的居家空間裡的裝飾,因為IKEA的裝飾品全都是生活用具,把生活用品視為居家生活實用的必要對象,也因此呈現出居家與家事之間的關係,讓人舒適的在家進行所謂的居家生活的家事活動,以及生活的情緒需求,所以生活的用品即是裝飾。


  舒適不是於享樂,而在於活動家事時的意願與否,把家事的工作視為居家活動的全部,因為那是「家」的空間,而家空間的屬性卻是如此,所以「宜家家居」不是沒有理由。


居家生活中的活動之ㄧ,為生日的家人製造交流的機會與空間,也算是家庭日的活動,或者說是居家的生活目的之ㄧ。桌面上也是購置於IKEA的產品,尤其是燭臺的使用,的確可以塑造出生活空間與眾不同的氣氛,但整體的氛圍還是要有其它等一起設計佈置,才會有其空間使用的效果。


  或許,現在的我們,對於享受都視為是被服務與物質化,視聽的遊戲便以為是生活輕鬆的對象。也許是教育與風氣的關係,我們並沒有學習到如何「生活」,以及價值與生活的連結,但卻染習到物質化的享受習慣,因此對於五星級的豪華空間,或者是居家以外的美輪美奐的商業場所愛慕不已,常想把居家當飯店與KTV一樣,閃耀品味與物質,也因此現在的建築也都是豪華外觀,形成家家是「豪宅」的印象,迫使每個人都要住在飯店似的虛華憧憬。


  被服務的感覺很好,但不是因為有錢才被服務,而是因為「錢」用來比擬「人」服務的價值,所以有服務與被服務的尊重與交易行為。


所有的實用功能都可以隨自己與使用上的需求而設計,沒有像傳統的傢俱一樣,很難與不同的傢俱倂放一起。不過設計配置於形式,略懂形式而配置,才會有基本的美的效應。


  KTV是人來人往的空間,就像是飯店是「客房」,也是給人來人往的使用,可是家庭卻不是如此,因為人來人往是感情的交流關係,需求與使用不同於客房與包廂,不是像一夜的需求而已,所以無須很多的包袱。


  在IKEA裡的商品,賣的不只是傢俱或者生活用具,而是賣生活使用的方式與實用的舒適情緒,也就是居家生活中極可能的行為活動,是需要有心情或者情緒與家事(家人互動)發生的互動,或者說,是賣如何居家做家事的生活觀。


浴室的空間以IKEA的傢俱使用,面盆與檯面使以餐桌處理的,不是以一般使用的面盆檯面或櫃的方式裝置。這是IKEA傢俱可以任人修正改裝的趣味。


  一支紅酒杯喝的是淺酌的紅酒滋味,而啤酒杯喝的是大口冰涼的過癮口感,於是杯子的造形不同了,所以在IKEA裡看到各式各樣的杯子,也就象徵了用具的實用方式是有所不一樣的,是可以把生活中的享受,呈現在不同造形的實用設計裡,也就生成了居家的生活心情與家事情緒。


檯燈是功能的照明,是給個人使用的,而普照式的照明並非是主燈的意思,不過這觀念還有待推廣糾正,因為許多人尚不會使用照明的方式,只知道要嵌燈與大頂燈,亮亮的有如商業大賣場一樣。這台燈是我鍾愛之ㄧ,因為造形有復古之感,有如裝飾主義時期的工藝產品,也是購置於IKEA


  宜家家居不正是家庭生活的寫照,而KTV不過是生活中一小部分的娛樂調劑,也因此空間設計的前提會有屬性與意義的分別。從KTV空間設計,或者就該知道了,活動行為是lounge的夜幻刺激,視覺感官於極樂的亢奮作用,於是KTV空間著重於聲光色彩的刺激,不同於居家的聲光色彩的功能。


  居家的活動是家事的舒適,所在意是工作家事的情緒,這包括用具的使用與心情的協調,當然還關係著家人之間的互動與活動的可能,於是設計會在心情的反應與使用器皿家具的關係,所以生活可以因為家事的愉悅而得到生活情趣的多元。然而在KTV式空間設計裡,反應並未如此,因為情緒的放鬆總少了家事的互動,而互動是涉及家人之間的關係,所以家的感受是被聲光視覺給轉移,不能完全和諧於居家心情的舒適。


工作室空間可以有色彩,但有基於工作性質或企圖而使用。這空間的傢俱也全來自IKEA的產品,而設計配置全為自己的需求而定的。


  其實多數人從小就知道居家性質的空間即是我們耳熟的家庭空間,所扮演的重要性之於人性的基本需求與依賴。只是,現代的家居功能不復以前,家事就如工作,也因此繁瑣與負擔;生活的趣味會在於玩樂休閒為主,而心情的舒適也被建立在所謂玩的娛樂上。但觀察IKEA居家的風格設計後,發現的是,原來北歐風格是如此重視生活與實用性的感官,也就是家事的使用與居家的舒適感受,而不是視覺情緒的刺激。因此IKEA沒有別的,只賣居家生活的實用感受而相較於KTV式的裝潢設計,「宜家家居」當然會是較趨向人與生活的需求。


  


一眼就可以分辨出是IKEA的傢俱產品與裝潢。同樣的空間,若於裝潢方式,調性則會不一樣。


  或許這樣就會知道了,居家性質的確與商業性質所建立的空間是截然不同的,精緻美觀的飯店、KTV與餐廳等,都是基於商業性質的空間設計,有其它共同構置的條件配合,目的於商業的消費。然而居家卻不能如此相同,因為屬性大不同,其功能的需求完全的不一樣,甚至在心理的影響也有差異。所以,KTV和IKEA的空間與設計的需求內容,是可以端睨出不同的居家性格與空間的意義。


(私人的網誌空間,不宜刊錄他者著作的圖片,所以無法有如KTV樣式與IKEA實際賣場的空間圖片出現。)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施工中的場景


  我得批評,因為我總希望建議最適性的設計與型態,但總有被接受的落差,即使良好美意的理論邏輯。


  一個工作總是這麼多與繁複,造形為了功能,師傅卻為了工法傷腦筋。不過現在的工都以包覆的方式製作,縱然有再好的「造形」,也已經不像傳統的木匠工藝的製作了,而價值也不復過去。


  這場將要完成,不過並沒有特別紀錄,因為許多後續的增加不是透過我的建議選擇,就像是燈具,不合預設的設計想法。現的我也正在擔心窗簾的選配,因為主人自己選擇,會以喜歡做考慮,而忽略整體的諧調度才是前提。


  顏色基本上已完工,用了淺藍色的配置,是我的意見,不過任何顏色都無妨,但唯一的限制是主人像多數人一樣,同時是中年人,害怕深色與顏色的習慣,對於情緒的視覺感受無法理解,所以只用可以接受的色彩。不過這說回來,主人已經有很大的接受度了,像回字的天花板與間接光都被我阻礙了使用,因為主人與其他人一樣受到多數裝潢的影響,製作總想以裝潢味與壁板來裝飾,但卻都被我說服了,而以簡單一些保留原來的牆,讓家具是家具,牆是牆的分別,這樣居家裡的空間不會有很多家具的擁擠感覺,而可以多一些簡約的效果。


  不過開放的大雖大,還是要有活動使用的可能,而不是大的沒有功能只有大空間,還大到電視機前可以當舞池與走廊,或者大到家裡只有四個人,卻有八人座的沙發椅組,那就大而無當。


這是玄關的魚缸。我極不建議包覆的木作,即使是造形,對於居家的調性也不是很適合。同時,這也是主人極力風水的需求,說是某風水老師的建議。



  木作的方式裝潢總有讓人誤以為很整體的感覺,在美的形式中這屬於最簡單的「統一」形式的作法,就像是制服一樣的觀念,很容易就達到一致性。有些人以為這是諧調,不過對於美術形式而言,這不是「協調」或是「調和」的作法。


  將材料統一是不好的方式,因為對於質感的處裡是沒有多玩與變化,而「統一」是形式中很忌諱的,因為容易呆板與制式,忽略了不同材質與空間不同,或者功能實用不同應該有所區別。但這並非「統一」形式不適用,而是會視乎空間實用與屬性的不同,就像是需要管理的場所就會使用「統一」的形式來製作。


  不過我也常建議此方法,雖然我極力不願意,但有些真的要以此為主的空間與要求者時,我還是會建議了這較不具人性的形式。



 開闊的開放空間是我極力建議,而這作用是基於空間可以得到較多的可能活動,同時也可以使空調多一些循環的空間。這觀念得到很多接受度,是使人開心的。為了活動的可能,家具也是非常刻意的減少,不阻礙居家活動的可能,同時也交流收納管理的方法,讓空間不受家具的過度障礙,卻同時可以享受家具呈現的視覺。當然,這些家具是以結構體來看的,所以有區隔區域的作用,但並不想隔間出二個空間,使一個開放空間縮小了使用的活動限制。


由於天花板並不高,櫃子變成調節高度的作用了。我故意將過去時常使用的方法,刻意將櫃子延長至天花板裡面,讓天花板也是一個空間,使人的視覺感可以從櫃子的身長得到天花板的空間是延續的。從數年前用了這方法處理視覺高度,以及天花板內延伸出窗簾後,已經看到很多這樣的作法了,不過應該很多人不知道這樣衍生的作法是啥理由與觀念的。


隔間可以分別是區域或者是還是房間;家具是開放空間隔間最簡易的方式,也是多實用空間的作法。


這是二個兄弟的房間,不得以使用了上下的高架床,但同時也將床頭位置做層板架的收納處理,幫助二個人使用空間的可能,增加多一些時用空間。牆壁也使用藍色的。


  油漆已經做完,空間感已經出現了,不過我還沒完全從他們的過程記錄下來,只因為忙碌一些與預設的不是全由我發想,所以遲遲的沒收集起完整,只有一些施作時的紀錄。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居家生活家庭日_餐桌的主題裝飾(紫色的裝飾佈置)


【苡僑生日裝飾】


  這個生活總要有活動,但也總不能都以外出打發為主,然後買個生日蛋糕吃吃應景而已,於是,生日時刻也只是在吃蛋糕與用餐之間過了。自從小姨的娃兒在咱家過生日聚會後,我們的家已經變成所有小朋友指定的生日場所,而且都會被指定要啥風格的,就像這次大姨子的大娃兒,以要求紫色作為她的風格色彩。



  家庭很難佈置呀!學員有這樣問;為啥麼雜誌裡的佈置這樣簡單好看,而我們實際的家庭裡,卻啥也佈置不出來,就是擺著吃的以外,美的裝飾似乎再也生不出好樣的特別呢?


包裝後的禮盒是裝飾的一部份,水杯用來插花擺設,蠟燭是點景作用。在無亮點質感或者是在深色的佈景裡,適當的具有一定量感的色彩可以點醒全是深色的飾物,增加其對比的視覺與落差,所以在設計擺飾時,也要注意質感的比例與對比,以及色彩本身的量感與色相。


  生活總以家人為主,家庭日多以聚餐為主要的活動內容。不過,這總也無聊,因為吃還能吃啥麼呢?可是生活的家庭是不能這麼貧乏,活動日的聚會交集還是聚在電視機前,或者吃還是吃,再也沒有別的空間感受。


應景的佈置可為居家生活帶來趣味,同時也是家人感情交流的活動方式。


  佈置裝飾其實也不難,難在哪呢?一般居家的實用性都不足,對於裝飾的定義太過狹隘,以為樣品屋的裝飾才像是「裝飾品」,或者把裝飾物要當成裝飾品的用櫃子拱起來。


這是電影前進天堂的畫面,剛好在居家裡辦活動的場景。


  在前進天堂的這部電影裡,家庭的宴會派對就是如此,是居家的活動之一,所以裝飾佈置是生活中常有的現象。


這次的佈置只是風格不一樣,但家具器皿的使用都是居家裡必備的器皿,這些材料都是隨手可得,祇是用在不同的情緒與主題而已。


  佈置是需要很多的器皿材料,而這些材料是生活裡居家的必備。當然,有些器皿還是需要適時的增加。對於這些生活的常用器皿或應景使用的,基於實用性的意義,生活的收納管理是要配合的,把收納視作為生活的活動以及可以裝飾的使用對象。祇是,收納的觀念對於一般人還是缺乏的,同時也不正確,因為混淆了「裝飾」與「收納」的關係,所以很多居家裡的收納物很多,但卻都不能作為裝飾使用,更遑論實用。




  色彩與光是空間的魔法師,居家的應景佈置不用擔心無法裝飾出亮麗或者特別的感受。不過,佈置裝飾的學習是需要的,但重要是,居家生活的實用觀念要先具備,對於收納的處裡也要有,這樣在隨時的使用需要時,都可以隨手可得到佈置裝飾的材料。


這些食物對我這大人而言一點都不適合,好像是點心,不過小朋友卻是喜愛的很。




  顏色的使用是視覺的主要對象,任何的物品器皿與食物都是可以變成裝飾,而裝飾的定義也在於此,祇要具有視覺效果的作用,符合美的形式與作用,就是「裝飾」,同樣的,可以使用與裝飾的同時,也就是符合「實用性」的要求。



  花材是居家裝飾的首要對象,當然,一般的裝飾佈置也都會以此選擇。居家中,適當的時間與需求,花材是最適合的裝飾佈置的對象,可以改善居家一成不變的調性與單調的色彩氛圍。


  一直想不透,為啥麼咱們居家空間這麼單調,我所見到的居家氛圍多是如此無奈,不能有色彩、不能有其它實用飾物的出現,祇有電視與音響,然後就是堆積雜物的和室,而居家的活動沒有空間,祇有大大的沙發充斥著客廳,祇剩走道。



  好了。這次生日會是應小朋友的要求,但聚會交流的人都是大人們,而活動中也出現平常難有的時間可以說說話,對生日的人而言,也多了次機會身教,原來家庭日的活動是可以如此互動,當然重要的是,居家是多麼多元與親近。



【五歲生日_慶生裝飾_小布也來】http://tw.myblog.yahoo.com/sein-idea/article?mid=1990&prev=2013&next=1976&l=a&fid=9


【「走道」哪裡去,舒適到哪裡!-別讓家只剩下走道】http://tw.myblog.yahoo.com/sein-idea/article?mid=504&prev=551&l=f&fid=11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來自天堂的顏色-電影空間【前進天堂】


社大教學討論課


  並不知道天堂是什麼建築的,或者應該是用啥麼裝飾佈置成,但卻知道祂是金碧輝煌的繽紛空間,因為宗教都把那兒視作為七彩極樂的夢幻天國(許多人都將美國視為快樂國度)


 


  「忘不了不是因為情人的牽掛,而是對生命的不啥與遺憾;望著月亮的人影回了家,不是ET,而是生命中的輪迴對象。


  一個迷幻的世界因為生命的無常,也因為樂天與希望,於是人需要迷幻自己,同時也在迷幻世界與沉澱心靈。」


前進天堂(in America)


  這電影看了很久了,因為教學討論的需要,我選了這一部帶有迷幻生命的空間來欣賞,之所以帶有迷幻調性,或者因為生命的感官需要真實與慰藉,所以迷幻色彩是具備與「真實」情境最有關聯的作用;因為唯識的六覺、六根、六意的作用,真實存在於最個人的感受,信以為真成為生命信仰的終極意識,因此「真實」與「迷幻」是俱在。


 


  全家人從愛爾蘭來到了美國,為了現實中一件不能割捨的生命,無端的意外讓真實與釋懷的罣礙才能有解脫的可能,但是真實不能擁有與抗衡現實的發生,於是意外不能終止生命的無常,可是生命同樣也無法永遠存在與保留這一刻的「真實」狀態,因為「現實」與「時間」才是需要永遠的去面對。


  這個世界恍如霓虹世界,也的確是霓虹塑造的世界,因此閃閃亮亮的空間像是嗑了藥而產生的,塞滿著所有感官的知覺。研究中迷幻的世界就是如此光怪陸離、色彩炫目,但恍惚中卻輕鬆著精神與發洩,因此著許多藝術與表現,或者過去的巫醫術士的表現,常會借用「迷幻藥」來催促人的感官迷情,使精神愉悅與迷幻世界的情緒知覺,進而創作出與人最真實的內在與訴求。


 


  車子從隧道的經過,象徵另一個世界經由產道而降落的新生,這一家人因此想藉由空間的轉換,把過去的現實經歷換成了最真實的感受,所以來到了美國;或者說企圖將最真實的卻無法釋懷的生命,藉由時空的現實來消替這真實的折磨。但是,迷幻的作用是慰藉的,但在巫醫的作用是以治療為主,因此在現實裡,霓虹是現實空間的迷幻作用,而聲色場所的作用也是如此,所以都市的人多想藉以迷幻的作用來紓解與宣洩身心。


 


  劇中的全家人來到新的空間,延續產道的新生。為此,屋子或說是家庭是家人的集合中心,也是共同聚心齊力的實質象徵。空間是個起居場所,中間立個柱子,或許是支柱的象徵作用,而全家人也均以此為中心齊聚,這家與共同生命的集合,也許就是這部戲的主題_家如天堂(in America)。空間以人的起居為主,因此活動是一起的,就像是孩子戲水,而主角在一旁為工作讀稿,或者為消暑而安裝冷氣,為家人而努力;家人一起共享的畫面,都是生命共同的現實與最真實的空間。


 


空間因人而生。


  這個空間引人遐思,原有塗刷紅色柱子,卻是金黃色的呈現。不解為何使用這金色立柱呢?這與美國的映像有關嗎?金色向以宗教使用居多,而柱子如前所言,是中心與精神集合的象徵。佛的世界是金色的,上帝也以金黃色光芒來照耀,而金色卻也是虛幻的色澤感受,昂貴卻不易得的物質,卻代表空的世界,只存在佛教的形象與空間;因為金色祇不過是光,不是現實應有的物質。或許,在這劇情的空間是需要的,具有力量與象徵作用的語言。


 幻化的色彩就如金色與紫色。


  「愛」是真實,所以感受是於真實的意識感覺,但卻存在個別的自己,不與他人相同。


  空間的語言就如風水一般,有顯示空間的使用對象。


  對孩子法蘭基的愛因為生命的意外消失而加深,應該所有為人父母遇此都會是如此。對無法彌補的意外被解釋為自己的責任與疏失,因此罣礙不止,總以為法蘭基還是存在的,只是用另一個自己相信的理由,將不願相信生命已消失的事實,刻意也無奈的深埋在內心底處隨時間抗拒著。


  因此,存在現實的意外是「苦」的,就像是宗教的世界需要尋求解脫,而現實的解脫還是現實的面對,只許用著真實的意識埋藏著需要的現實,於是壓抑、無動於衷、漠視、對立,所以不再相信上帝了,因為曾哭到沒有眼淚。


 生命的意義始於生與滅,也是空間轉換的意思。


  現實世界的舒解在於模擬精神的迷幻,因此劇中有著「魔力」的房子,對這一家人而言,生命消逝已去的法蘭基是魔力的施法者,但對於黑人馬利歐卻是「生命力」的熱情再生,也深信著魔力。


 集合的空間是象徵共同生活的場所,是凝聚家人意識與交流的空間。


  於是,這魔力的房子有著絢麗的裝飾色彩,有金色陽光,因為窗子的光與金色柱子的關係,而布簾與家具是彩色的世界,明亮鮮豔、彩度的放肆在空間的每一個角落。從整個畫面視覺,這般恍如虛幻的彩色世界,若模糊失焦後,色光視覺就如研究模擬的迷幻所看到的恍惚,舒服、慰藉的狀態,像是酒吧霓虹的絢麗色光的氛圍一樣,掩飾內在與不安於世的困境;投身與此像個虔誠的信徒一樣,從宗教裡的精神得到自以為的慰藉。


  就是產道,一如當時經由隧道來到另一個世界的中介意義。


  像迷幻的色彩是轉化的方式,所以空間是動盪與跳躍的,因為色相與光的結合。虛空的建築物是長長的廊道接合的,每一層都是一個過程,逐一的經過,但還是空虛與漠然。


  迷幻象徵魔力世界與調劑生活的宣洩方式,而這一個空間存在二個象徵意義,是現實與真實的衝突所在,而幻彩的空間也像是對天堂(America)的印象。


 


  劇中的色彩常出現藍與粉紅,主角時常出現藍色系的衣服,而一家人混搭著好像具有民族風的衣服與色彩,好像是有著絢麗的人生,但其實卻不是民族風的色彩形式。在上次電影「愛情趴趴走」的空間色彩的欣賞時,也是出現藍與粉紅的裝飾配置,但卻不相同的空間語言與象徵目的。愛情趴趴走


 沒有人住了,因為人事已非,所以空間也就閒置了。空間的狀態就是如此,依舊會留下曾走過的痕跡,而這痕跡也就形成難忘的真實回憶;馬利歐的消逝與當時存在實的狀態完全不同,因為空間失去了人與對應,因此也失去了生命的象徵。


 


  人在這世界上是虛幻的,生命流逝也是虛幻,這一切恍如佛陀的空無,但卻僅是意識流的唯識作用。彩色世界也是佛的世界,絢麗燦爛在永世的真實世界,只要隨阿彌佗佛了願,這世界如人所願。


 


  戲裡面的空間,人是求生的,以生命消替作用為絢麗彩色的繁複現實,卻還是以真實來認知自己的空間,於是充斥許多色相的裝飾;生活是如此繁複或者多元,生命是生活的驅力,一切的活動是生活的項目。家庭是生活的重心,然而家人是共同起居對象,賴以互存是情感的作用與慰藉的天性,那就是生活的空間。生、老、病、死無一倖免,但可以有價的存在既定的時空,與各自的真實需求上,人才一直活著意識在「空間」。


  他與她的一家人都以為自己釋櫰了法蘭基的意外,但其實不然,因為愛蜜兒每天的對話,直到發現自囈後,才知道事實與真實不同樣,不該再以意識的真實附著在現實的生活裡,儘管不願也不應該一直用這迷幻自己的方式,干擾現實的生活與情感的抑制或轉移;然而每夜與法蘭基的對話其實都是自己的對話,因此洗掉了攝影機的現實影像,放生了真實意識只留著回憶印象就好,也面對著月亮向法蘭基說再見。


 
 
  現實的生活也是如此,ET是轉移的對象,人相信自己的意願,多數背著現實以真實來迷幻自己或麻醉。當一旦面對了,真實就真的只是幻知,原來那是來自魔力的迷幻,於是面對現實而不再僅以「魔力」來依賴生活與自己的意願。就這樣,該放棄或認識現實是唯一的方式,因為生命不過如此生滅的現象罷了。 


【空間劇情】


  由於色彩的關係,這部電影的空間的美術設計引起我的喜愛,當然還包括了劇情的主題詮釋。在個人的分別中,也許不盡契合,但整體的氛圍是不同一般劇情片的設計,卻是可以從中學習到空間與人的語言方式,或者說是閱讀的表現。


 各種顏色組合成的空間場景,有些混亂繁雜,但卻是很現實的生活空間。金黃色、藍色、粉紅色與紫色,充斥在這空間的設計裡。


 家庭是集合起居的場所,需要有集合的空間設施,家具是概要的,但如何用傢俱與實用裝飾把感情融合一起,卻需要有特定的形式原則。



 


生活是多彩多姿,彩色的常被來類比使用的,因此空間裡的實用需求都是最現實的需求,所以色彩也是如此。

 


生活是起居的空間,常因為活動的性質有所變動,但並不妨礙基本的家庭起居型態。有時因為節日或者慶生的活動,居家會有應景佈置的需求,不過在咱們的生活習慣裡,少有家庭會如此裝飾來作為居家臨時的活動。


 


迷幻就是霓虹,這效果完全是色彩與光的構成的。對於表現而言,多重色彩也是欲望的象徵。


 


不同的需求空間存在各自使用的對象,但氛圍卻是內在的呈現,或說是最契合人的內在語言,也就是空間語言的顯像。


 對於劇情空間而言,秩序是現實生活的正常現象,而劇中的醫院空間出現不多,但依舊是呈現色彩的設計,也是有迷幻的作用。


  


幽暗多數與潛意識與內在有關,也是有封閉與畏懼的象徵意義。但光是需求,只是在於光亮的多少,因而呈現出具語言空間的視覺效果。


 這一家人使用的色彩多以粉藍、粉紅為主,在搭配之間看似混亂,卻有獨自於現實的邏輯與秩序。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室內設計的生活實用美學-我也有ikea的傢俱(社大居家創意空間美學的教學)


http://tw.myblog.yahoo.com/sein-idea/article?mid=2417&prev=2430&next=2391


裝潢時尚與設計感一樣是居家,但居家不太能是時尚與流行,因為使用者的關係,所以風格設計還是要依使用者的空間屬性定義出來的。


  常聽到北歐風格或者簡約風格的室內設計,不過這很難理解,為啥麼我們的居家生活要有「風格」的追求,而追求的方式卻只是在於某個「風格」的二字上呢?而且是與我們不相干的國家或者地域的風格呢?就像是現在的「鄉村風格」的追求一樣。到底是啥樣的內容會如此吸引居家設計與居家者的喜愛?而追求某個風格形式。


  居家空間的設計不是在擺裝飾,但在所謂的「輕裝修」的業者訴求時,多以為裝飾而擺飾,忽略了實用性質的傢俱與空間之間原有的目的;或說實用即美的舒適感與便利空間的要求,故有造成一般人對於此類家具的使用,是屬於購置、簡要的佈置印象,當然也誤解了組裝與傳統傢俱於製作結構之間的分別。


-生活用品


  這個生活一向如此,忙著家事、忙著家人的相處,從咖啡杯與茶水,或者在蠟燭與燈泡的照明下,空間的人忙暇閑情著,卻在實用之間呈現各自的生活態度;之如玄關,一雙鞋子擱置於櫃子裏,安置的井然有序卻還清晰可見的數一數二,卻可以成為居家的裝飾。


  實用並未少與裝飾並列,但在ikea的傢俱與空間,或者說是北歐風格的特色,實用與裝飾是一起的,並沒有一般所謂的觀念,說實用不是裝飾還刻意的把二者分別不同。


質感不同因為素材的觸覺不一樣的關係,因此材質是觸覺的呈現方式,卻也是感受的主要對象。清新、自然是北歐風格的感覺,但產生的原因是地域關係的材料與生活方式結合的,不是刻意。但在設計的材料上,由於材質的觸覺感官,是可以被利用的,加上實際的生活與實用性,風格是可以自然的生成的。


  一支燭臺即是蠟燭而已,但在燭臺設計卻是造形的賦予,然而蠟燭不僅只是點火照明而已,而是視覺造形的設計也是裝飾;一個僅是簡單的使用器皿,卻藉以呈現實用的需求與生活的態度。


  家事多是居家人所畏懼,而生活中的活動卻離不開家事的活動,於是生活方式與對家事的態度不同。如果說,比較ikea與一般家具的不同在哪裏,那最大的不同就是「生活態度」的不同,也就是家事的活動是ikea所呈現最表徵與內涵的地方,而在一般的傢俱型態上很難看到的感受。


ikea北歐風


  記得ikea剛來台灣的時候,許多設計師對這一類系統傢俱的設計與使用並不清楚,也無好感,只知道這家具僅是便利性的組裝,適合一般租屋者短期使用,以及不耐使用的感覺,當然也合傳統家具與裝潢方式有很大的差異,所以設計者多數不予以好評,再加上當時的需求者多是中年的經濟主力者,也是居家的主導使用,自然的以接受傳統的方式為主。


  不過,這也不是主要的原因而已,而另一個影響的原因則是,ikea的風格對於普遍的室內設計者的裝潢方式,以及與制式的使用習慣不一樣,也就是設計的裝飾與美感與我們的欣賞是不同,加上對於生活的態度與內容也有差異,才導致多數者無法窺其風格與設計的方式,所以無法融入與使用ikea的傢俱與生活風格。


  由於Ikea風格的關係,北歐風格成為家戶喻曉而熟知的室內設計風格之一,也都將這一類風格稱為簡約風格。只是,對於這樣的風格設計,大多數人都還以為是簡單裝潢,或者「輕裝修」的購置與美化裝飾的方式,也會把簡單造形當做就是「簡約」風格,或是陳列家具用了「簡潔」和色彩,甚至與「極簡」風格混在一起,混淆了居家或家庭的生活風格。


空間的使用多以傢俱為主,但是依人的使用而產生,也就是功能性的實用感。空間也是生活,因為家具透露出使用者的生活官與生活方式。


  其實,ikea的傢俱就如生活一樣的簡單,目的在於「生活」;只是在於「實用」的生活設計,或是生活實用的美學而已,或者沒有風格而自成風格。但對於啥麼是「實用」與「生活」,一般人卻還都是是模糊的,就像是對環保一樣的觀念,熟悉卻又陌生。


-使用傢俱


  生活當中不乏是因為使用物的關係,而在空間裡頭是有限的,因此使用不僅是空間的問題,還涉及使用物與傢俱之間,同樣的還關係著人自己的使用觀念,於是「實用」便包括了整體的設計與需求間的對應,空間與傢俱才成為人實用的對象。


  生活中,家事是瑣碎的物件累積,而每個物件的使用都需要被收納與使用,因此傢俱成為收納的對象,所以一提到空間利用時,唯一想到的設置就是傢俱。可是,再多的收納物,除了本身被收納外,也都需要一個更大型的收納物,所以傢俱本身對空間使用而言也是件收納物,於是空間收納的先決設置也就是「傢俱」,居家也就成為最大的收納空間。不過,將居家當成是僅有的「收納空間」是對的嗎?


  而這樣的觀念,意味著傢俱也是眾多收納物的其一,對於「收納」的方式就不能這樣單純,以為收納就是在增加傢俱來收納,結果又形成一件更大的被需要收納的物件,反而增加了空間使用的負擔,形成非「實用」的困境。


潢機能也就是空間成長的必要條件,所以可以隨時變換使用者的屬性。


  在ikea裏可以發現,傢俱的設計都繫乎於特定的使用對象,而在空間的設置時,傢俱與使用對象會是合為一體,使使用者成為一個大收納對象,因此設計的實用性增加,功能自然的也就合乎空間的陳列與使用方便的生活方式。此外,在參觀ikea的人都會有相同的想法產生,也就是好像空間的東西很多,也很協調與個性,還會產生一種家庭使用的舒適感,但換成對自己家的空間想法時,卻好像無法營造出這樣有效率的空間似的。


  當然,參觀的人多數不能理解ikea設計的意義與目的在哪,只看到空間都很活潑,想到的是風格與色彩很醒眼的視覺感官,而會忽視了「設計」需求的功能取向是ikea的特色。


  對很多人而言,多少都有使用ikea傢俱的經驗,而我的工作也接觸不少,甚至比一般人有更多的使用。有些人說ikea的傢俱並不耐用,但卻很好看,因此有重看不重用的評語;也有人說ikea的傢俱材料很差,不如傳統家具的結構。而這些問題對我而言都是有存在原因的,因為那涉及了許多問題。


-設計、造形心理學


  在造形上,很多人說ikea的設計比例是重要因素的地方,所以它的美存在於比例的協調,因而造就出配置時的適當視覺,使傢俱呈現美與舒適的效果。不過,這美就只是比例上而已嗎?當然這也是設計的首要因素。設計當中向有「形式」的要求,也是「美的形式」的視覺要素。對於這形式的運用不管是任何生活用品的設計,都是需要與必要的條件,只是差異於對於設計的對象是否有整體完形的要求,或者說雖然是傢俱本身的單獨設計,設計時是需要虛設實際有背景的考慮,進而與實際的背景有呼應;或是需要有整體比例的假設,才能真正在使用上時設計出真實空間的狀況,符合整體性的比例形式,得到形式上的視覺美術,才能完成空間真實的配置效果。


  比例確實是一項重要的設計與美的因素,完成、符合「美的比例」原則就可以為整體得到美的視覺,而這要求也是空間在裝置或裝飾最重要的地方,所以能形成比例形式就是完成最基本的美的感受。


是我的風格也就是我的生活方式,所以別人無法模倣。


  在風格上,一樣的許多人稱呼ikea是北歐風格的設計,而北歐風格是啥因素使然的呢?許多對於這因素也說不清楚,若有解釋也都以造形簡約與實用、設計感,或者是許多時候以時尚造形來稱呼北歐風格。但對於此的解釋都僅是於外在風格的地域區分,而對於ikea的設計並未實際與真正的認識,但若仔細的分別,北歐或者ikea的設計,並非如上述這樣,因為其著重的是生活的設計不是指流行的商品,也非在收藏或者僅是時尚好看而已;只是將造形與實用結合在一起,並賦予了情緒或心情使用的價值,形成一種生活的態度。


  或者說,設計在於使用的情緒,而設計造形於視覺心理學上是必要的反應,所以在造形元素上,這些都是情緒反應的對象,使得ikea或北歐風格容易博得青睞的地方,也就是說:造形是心理與生理的呈現,符合情緒的視覺感官要素,設計就容易得到實用的效益,生活方式也隨之生活藝化。因此說,ikea或說北歐風格的設計符合「造形」設計的意義,從形的視覺心理得到生理的舒適,得到實用上頻率的增加,使造形成為ikea設計與系統家具之間不同的地方。在另一層面上說:北歐風的設計在於生活方式的設計,對使用者的生、心理以及使用的狀態做了設計,使使用可以得到一種生活的活動與行為,所以北歐設計才與「實用」、「生活」、「趣味」畫上等號。


-生活實用美學


  生活美學也是一般設計與商業口語所標榜的,不管任何的空間風格設計多會以此訴求,而ikea或說北歐設計風也是如此。可是,什麼才是生活美學?空間的使用如何才算是有臻於「美」的生活?或者才算是ikea或北歐風格嗎?


  很多人都喜愛水晶吊燈,為喜愛而選擇了它的美感,可是卻在空間的使用時,卻無法知道水晶吊燈的合適與否的問題,就以為這樣就是裝飾了。對於所謂的設計,吊燈的使用有其空間的適合與否,或者以實用性的問題產生對於人該如何的使用它。換句話說:吊燈是建立在使用上的需求,而裝飾就是因為使用時所產生的視覺與功能活動,因而使生活的實用形成裝飾的必要條件,所以才使用了吊燈。同時,為了產生了生活需求間的互動,實用構成了空間與人的關係,弔燈的使用才形成了需要與否的選擇與設計,讓「美」與「生活」結合一起成為「實用美學」,也就是「生活美學」。


個自的使用者得到各自的使用特色,也就是個人風格的自然呈現。


  同樣的,每個設計都建立在「功能」的實用上,傢俱是如此的被需要,而生活用品也是。Ikea的設計成品都是如此產生的,並非是為裝飾才產生,因為設計目的是在「生活」,而造形即是「美」的原則下,裝飾才藉由生活實用而落實的,這也就是ikea或北歐設計所注重的地方與特色。


  設計裡常提到「形隨機能」的觀念,ikea或北歐風格的造形設計是基於此概念產生的。「形」的設計有許多發想的方式,意象或所謂的幾何與有機形都是造形的源處,而用於形的設計中,賦予功能是從人的使用需求與空間共同合成的,把實用與否做為主要的設計方向,因此「實用」成為了「功能」與「造形」,也就是「生理」與「心理」,同時也是「生活」的同義。


  一般使用者也有一個現象,多認知ikea的設計是組裝的方式,所以耐用與否是對ikea的認識印象,也因此對於組裝與系統傢俱之間的認識,產生混淆的地方。Ikea其實也是系統傢俱之一,因為其組裝原理是一樣的,只是差異於實用目的與造形的作用不同。所以,ikea的設計就如一般的「系統傢俱」一樣,也是以便利空間為主,是便利性空間的機能作法,使空間機能優於功能的地方(隨機能而調整功能)


傢俱裝置需要有基本的形式,得到基本的視覺。


  在空間設計要求裏,機能是空間本身的特質與屬性,而設計時是需視機能為首要,不破壞空間應有的特質。可是現實空間的型態中,不同的空間使用會有不同的對應,使空間營造出有專屬對象與功能的實用性,然而需求的關係,或者認知的差異,空間機能卻往往被強行犧牲或隱藏掉。因為在功能的使用上,傢俱的實用性有封閉與過當的被要求,迫使原有的空間特質無法彰顯,於是空間的生成就不完整,人性部分的對應也被轉移而漠視,造成空間失去原有的有機成長與層次變化的內涵特質。好像骨董傢俱在於收藏性與裝飾,但對於生活現實的使用不見得便利,因為它的功能對象有特定功能性,不合乎實際使用行為的舒適,所以收納也就無法有效管理的實用。


  透過Ikea傢俱或者現場空間的處理,或許可以知道,傢俱功能確實是有使用對象的設定,不會以籠統尺寸的傢俱作為任何都可以使用,但有創意者會知道如何利用其共通性的尺寸或造形來互通使用,這也就是傢俱有這麼多分類的關係,也是ikea傢俱或者空間設計較有實用性與合乎收納管理的特色。


相同的造形家具於不同背景的處理,還是可以得到不同的空間氛圍。


  或許這樣的因素,所以ikea這樣的北歐風格才有所謂簡約的稱呼。而所謂的簡約造形,是因為功能為主,結構為功能的造形,又合乎材料的特性,因此系統式的結構造形,有著不累贅的修飾造形,只存為機能造形與功能對象,因此「簡約」風格。


  所以呢!功能對象的明確,機能為造形,而空間合乎動線秩序的使用,每一件的設計全是生活的使用物品,且可以自然融入生活與收納,把裝飾呈現出生活實用的感受,這就是ikea風格,俗稱的北歐風格。


  這個月19日,我們來ikea逛了一趟別有目的的活動,雖然行程像是逛街一樣,但這可也是校外學習,可以有不同學習的作用。所以,在這次行程中,我們試圖從ikea的傢俱陳列,與使用造形上去理解生活方式與態度所構成的居家風格,希望知道設計空間時的「實用」、「風格」以及設計目的,是如何的達成居家空間與人之間的「舒適感」與「情緒」的關係,或者說是了解北歐風格的生活態度產生的居家設計,於「舒適」與「便利」是如何條件構成人的活動,而能對於我們有助於居家空間的務實與美學的認知,建立居家的「實用裝飾」、「生活美學」的起居空間與設計。
裝潢方式的設計也是有簡約的,只要符合造形因功能而生,就有起碼的「簡約」要素了。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Cool地球之連環36


為了響應 422 的「世界地球日」,並對「全球暖化」這迫切危機盡一點心力,我們將在418推出「Cool地球之連環36」延續創新的部落格串連形式,進行闖關解謎的遊戲。網友可一邊闖關,同時認識為地球降溫減廢的小技巧,更能一邊體驗台灣網路的「角落之美」。3636繁花盛開般的部落格正等著您。http://www.319.com.tw/event/200704/ 


http://www.319.com.tw/IndexAction.do 



「面對全球暖化,個人可以做什麼」


  啥麼!?這人類可能會在「水深火熱」的世界,無法生活而只求生存。這是誰說的世界,要人活著在地獄一般。這想起了黑澤明的電影,是「夢」的這部吧!不過他所描繪的是核戰後的人類(第七夢劇情)。


自然性物質總是親屬性較高,所以人必然的愛與需要大自然的調劑,也可以當作生活的舒適對象之ㄧ。


  看到暖化的世界,想必多數人一定都是想起電影「明天過後」的劇情與畫面,也會產生疑問,未來的世界真會是如此的演進嗎?


   不過有部電影的世界也像是暖化後的世界,就是「水世界」這部電影;人類也許因為陸地都被水淹沒,只好在水面上求生,甚至演化成有蹼與鰓的生物,又好像是電影「地獄怪客」中的魚人一樣,可以活在水裏生存活命於地球上。


   面對這樣未來不可知的世界,電影幾乎都有著想像預言的落實與證驗,雖然是想像的劇情,但背後卻是有強有力的數據與理論。如果真這樣看來,人類真的需要擔心想像會成為預料中的事實,而且也只儘可能的從電影中去感受,對未知的演化做憂患意識的準備,喚起生命存在的基本價值的維護。



  這麼熱的世界議題,對於生命共同體的憂心,人類走到現在到底存在為地球有啥麼使命呢?曾因為外星人的熱潮,人類也曾反思人在於宇宙中的地球扮演的是啥生命的意義,而人類可以有這樣的活動與思考所演進的文明,代表著這宇宙或著生命的定義為何?人類需要為自己的地球永保生命的延續,對於世界的紛爭與利益不足與地球與生命相比擬,「和平」成為人類生命與世界延續的作法,但是在現在的「暖化」現象,不是人類本身世界的紛爭問題,但還是被紛爭於人類世界的利益問題,暖化不起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維繫與關心。


   這世界還在經濟的問題兜轉,是利益,所以美國與中國以及開發中的國家盡量弱視「地球暖化」的議題,為金錢經濟的開發而努力。


   「為富不仁」說是美國,因為他們屬於世界領導的位置,對於生命共同的暖化議題可以有效應的呼籲與作為的,但卻選擇經濟的面向;而中國貧困了許久,卻都是因為政治的因素導致的,所以為了享受與開發,也是選擇了淡化「暖化現象」的作法。 


  22日即將是「世界地球日」,全球都將會有這樣響應愛護地球的活動,就如前些日子一樣,澳洲雪梨為全球暖化舉辦全市熄燈一個小時,以呼籲能源節約與暖化現象儘可能的心力。



  到底我們需要做些啥麼事?這樣暖化現象成為全球重視的議題,而形成如此嚴重主要是因為經濟開發所造成的影響。從已開發的國家到開發中的國家或者是未開發的國家,均都還在開發中。經濟是全球的問題,而影響的也是全球的問題,不管在未開發的國家,也會受到因為經濟開發後所造成的全球暖化後的影響,也就無可避免的全球受害。


   這樣問題嚴重了,難怪全球關心地球環保或生態的人士如此憂心忡忡,科學家更是語重心長的告知世界各國需要重視此一現象的嚴重性,需要共同的面對人類可能的浩劫。


   不過,我們可以做哪些事呢?或許我們所為好像沒啥助益,但積少成多的個人力量是不可小覷。


   其實在居家中,對於裝潢設計中有許多耗材是多餘的,只是多數人不察覺設計與居家屬性應該有的方向,以及觀念價值上的趨向不健全,所以一旦設計或裝潢時,就容易有形的耗損不該的材料與堆積過多耗才在家中。


   這當中有不乏觀念需要修正與堆廣,對於生活態度或者收納觀念,還是空間美學的培養,都影響居家生活空間的環保與舒適的影響。



  我想多數人都是有心於環保的響應,但都卻無力的隨環境的物質價值在生活,也就形成有心無力的一群。


   因此,在設計裝潢的觀念中,對於材料的物理性質,我提供相關風水的概念,也就是「風水」不該僅指吉凶禍福的這件事,而是如何設計或維持居家的空間品質,以達到調節舒適與人居情緒的要求,才合乎自然與人的關係。


   居家中空間常因為格局的關係,不得不隔間作為房間的使用,但常在設計思考的程序中,對於設計的要求並未有數據與背景的考量,隔間常出現多於房間的閒置,迫使常態性空間的需求不足,導致空間應該有的風水品質缺乏,也就是室內空間的空氣循環不夠,窗戶形同虛設,而多餘房間並沒有得到更好的使用。


   因此,屋子的室內空間常需要空調的調節,但這調節卻只僅止於冷氣。如果,格局的設計可以有頻率與客觀的思考需求時,空間的開放性可以幫助室溫的減低,而窗戶的作用也可以增加其效率的紓解。在風水中的要求裏,基本元素為空氣、水與陽光。一個屋子裡不可缺乏這些元素的補給,所以在風水的設計裏,每個設計對象都會涉及風水條件的運用,而物理性質的調節也就是「風水學」必要或首要的設計條件,因此室內空間的問題雖是風水但也是環保的關係。


室內裝潢有過度耗材的使用,但這可以避免的。


  每個屋子都有的現象,室溫都比室外高,而高於室外溫度的原因也都知道是啥原因,只是不願意多於此思考。影響室溫的原因,如果排除都市效應的因素後,室內空間的開闊度於其一;其二是物料建材;其後設計因素,但這不分秩序的。


   空間開闊性是影響風的氣流,可以使室內的空氣得到舒適的循環,但由於密閉房間與開放性不足,室內空間常出現潮溼與悶熱的現象;而物料建材常使室溫堤高的主因,但多數人不以為意,所以常有不當包覆過度的板材與裝飾,促使過度依賴冷氣的能源使用,但對於這的物料建材是需要設計者提供物理特性與業主的溝通;在設計中,啥是需要與實用,或者對於空間的認知與生活的態度,或者認知居家與商業空間的屬性的不同,才會有良好的建議與提供實用美學的生活空間的落實,當然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多餘耗材,就像是壁板的裝飾既無商業目的也無實用性,對於裝飾也不合乎工藝定義。


   我常問自己,設計是啥麼定義,所以從書裡找到存在主義對於「設計」給了的定義,於是我沿用這一個定義(沙特應用喬爾.里奎爾的一句話:「人只在於自己造自己。」因此投向未來,存在即是設計企劃自己的未來….,而海德格稱此為被投的自投企劃…..-存在主義,志文出版社),也因此將居家空間為設計「生活」,不是只或指設計「空間」而已。



  所以,理想生活是空間設計的方向,而啥麼實用與需求是生活的重點,因此空間的舒適是要從風水的調節來設計,也就是空間與生活品質的地方,所以在裝潢時可以多注意設計與生活以及實用空間的運用,包括物料建材、格局空間、設計觀念,對於居家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耗材浪費,也可以增加其居家空間的舒適度,當然對於全球暖化的實質也有無形的作為與有形的幫助。


   好吧!注意風水與物質之間的物理條件,可以有效的降低室溫與不必要的耗材,這是對於裝潢也是節省經濟的設計作法,當然這也是增加居家空間舒適感與層次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對於環保與暖化現象也有幫助。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