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委託/講座分享
0921152448 / zcg5621@yahoo.com.tw

本周主題/居家布置達人【2006-10-29/聯合晚報/11版/部落格晚點名】

http://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uenblog&f_ART_ID=525466

時尚紅 熱情我的家【蘋果日報地產王2006年10月06日】


http://house.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View_HouseDesignContent&Article_ID=2935353&NewsDate=20061006&ArtCatID=377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小姨子的寶貝慶生


  這下可好,沒想到咱家是家庭聚會的場所,為了這小孩五歲的生日,這些姐妹與先生都來,連小布也來慶生。



  就這小子,這裝飾的桌子為他佈置的;為了給這小孩感受家庭聚會的氣氛,我與阿英不惜的花了時間,把空間氛圍炒了熱鬧,點綴了許多材料,給予每個人都有歡喜的感受。當然,這桌子才是主角,輕輕鬆鬆的佈置一番,就把空間焦點做的舒服愉悅。




  居家不就是如此,簡單的應景即可把氛圍塑造的宜人,就看是要啥的主題,於是就製造出要的氣氛,達到家庭空間的集合作用,也就是情感交集的最好時光與場所。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天晴光亮落地灑了一屋


  透天了嗎?原來天晴光亮落地灑了一窗景往上,瞧眼一望樓梯可長呢!


 這兩口子還收集這玩意,可小孩子似的。


  五層樓爬了樓梯也不覺得累,原來屋子是連棟透天,動線皆繫著天景望上走。一樓車庫,走上了起居室就可以休憩感受了,接著餐廳廚房的開放,把空間放大一些;回了房間即是主臥了,這一天的疲倦就在此消除,明兒也就又精神抖壯。


  父母在樓上一層,而小孩就在隔壁房間;五樓收拾了工作事務,同時給予小孩遊戲互動;落地窗與陽台,光線充裕,於是家事洗滌就在這兒的五樓,一起工作與兼顧小孩。


  就這樣的一層一層的功能,把空間用到極限,這樣一來,走上走下才不至於連結不當,也使空間屬性清楚而不衝突,才將透天的機能特性與使用用到最高點。


 時鐘是我多年前系列的創作品,給了主人家就放在這屋子的一牆角面。置物櫃是收集物品的空間,多是紀念性,但也是屋子主人的所有回憶寶藏。


塞了二輛車,雖是車庫也可以有顏色加強空間感,同時也可有精神一些,別只是一回來就面對慘白的無奈。


  回家了做啥?先停車是吧!換了鞋就隨即是起居室的使用空間,當然也是最放鬆的時候。多數人也都有這樣的經驗,只要一回家後,心情即刻的放鬆下來。但不同的是,起居室的使用不一樣。


  屋子裡的起居是啥用途?小熊靜靜的坐著嗎?當然不是。打開電視看新聞,還是坐著翻報紙?或者等著有人把飯煮著,等著用餐呢?


   開放性的空間,將廚房與餐廳為一個區域,而起居室是另一個區域,同時在同一個空間使用。區域與區域之間,需要有一些距離感,才能使各自區域得到完整,但又可以有使用連續的行為關係。


  可以想像,這是一般人的生活呀!只是,不同的空間型態,會有不同的使用者的行為效應。這樣的透天與公寓平面展開的有啥不同呢?以前人說要方正格局,所以公寓方式較符合方正集合的格局,而透天可不一樣了。原來,透天的格局是往上坪數的,經層層的功能分開,使人的集合方式改變,把人際生活的行為做了調整,也把空間用的更明顯。但是這樣的格局型態方式,是適合人的使用嗎?還是要遷就人來適應呢?


這個起居室不同於現在一般制式的方式,把一個空間分作為幾個區域來使用,也就是開放式的空間。但因為空間坪數有較一般的多一些,於是功能性也就跟著豐富一些,避免起居室的大而不當,變成只是動線而已。風格上也採取活潑、與使用的多元,所以較趨向所謂的簡約風格,但其實不見得是真的北歐或簡約風,只是有生活化的使用氛圍,不再是沙發與電視牆的無謂作法罷了。


舒適感包括使用的便利性與功能的多寡。相同的空間有不同功能的使用,可以避免空間利用不當,也可以塑造不同的使用感受。


   空間動線的連結可以有使用的對象,像鞋櫃或著置物櫃有獨立的區域。這一個櫃子就突顯屋子的高度,刻意直聳進入天花板裏,把空間做了特別的造形似的。


    在天花板的設計,不對稱的方式需要用均衡與協調來配置,但還需要焦點。因為天花板高,中空的空間也多,所以視覺上能有吸引的作用,免得使天花板是天花板,平面是平面之間沒有關係,就好像現在一般的造形,儘用回字口的方式,一律不變的單調與不相關。在燈飾上也是,也需要視作為造形的一部份,有高有低設置,把整個空間呈現出高低落差與層次感,這也是空間設計的重點之ㄧ。


  透天房好像是近來的格局空間,不過早在以前就有了。多數的格局是自地自建與獨棟獨戶的屋子,像是農舍建物與別墅之類。早期農村是三合院,住著好幾家口或房,是大家族的集合方式,由於型態改變,農村屋子必要改建也就蓋成洋樓一樣,只是造型像盒子罷了,但人口數多,所以就分層樓來使用。


  現在的透天已不是獨家院的方式了,而僅以透天的格局用集合住宅的方式建設的,所以居家的互動行為也就與公寓平面的有了差異。


造形設計即是功能,這也是北歐設計的方向之ㄧ,也就是功能即美。三角形的造形與電線從天花板直落而下,形成的燈具是空間的夜間照明使用,可以隨時變換用與不用,也就變換了光的照明氛圍。


  在台灣的居家空間裏,起居室與客廳通常是混淆的,多數都誤解客廳定義是現代居家的主要的格局。不明白究裡就像是風水一樣,多數是謠傳耳聞信的不清不楚。


 窗簾也是可以設計的,並非一個羅馬簾或橫拉簾蓋掉。窗戶的作用除了景的透視外,還有採光的照明功能,於是窗簾是調節器一樣,是調節光的照明度,所以窗簾可不是遮光用的。在我的工具書中,竟有一本名為1001種的窗簾設計的書。一般窗景還有別的功能,也就是採景的使用。不過採景並非是觀景喔!所以別誤會窗景的使用功能。至於是啥作用呢?暫別說了穿。


 居家的空間設計講究功能,所以設計時也就需要預設出使用狀況的行為衍生,並不是放一張椅子在那,而要做啥事卻不知道,就好像在屋子的某個角落放上椅子一張,卻沒有行為發生的延續;就像雜誌上的樣品屋一樣,一個椅子放在角落裏的場景,雖然看著窗戶外,可是一杯茶卻要從很遠的一處端上來,這觀景只有茶與窗戶存在,人就呆呆的坐在那看,卻沒了後續做啥事的行為。


  其實,起居室的功能是多元的,是粽合所有家人集合互動的地方,所以有許多人共同使用的陳列與功能才是,可是目前一般流行的、時尚的起居室功能都非常的單薄,只有視聽與電視,而其它功能呢?沒了!   


  這個居家,起居室有其它功能的配合,一組沙發是坐式,而旁邊的小空間木地板則是坐臥功能,以分別沙發的功能,避免重複,這樣可以多一個使用方式,卻不會浪費空間。


   樓梯是動線,而動線是過渡的使用,但基於人因的需求,動線也需要有調節舒適的效果,也就是要具有功能才行。過渡動線最怕乏味沒有感官的視覺,可是一般的動線都將畫掛上牆壁,卻多數是不會去看的,而不會看的原因是內容有問題,以及牆的美術視覺太弱,所以無法振興視覺而感受到精神。這畫不是複製畫,是畫家的畫,在這個空間裡有二張畫,均分別設置在樓梯之間,加上色彩的使用,把樓梯與使用區域的平面樓層做了同一空間的感受,而不是像一般的設計,把樓梯或動線視作不重要而草草的掛上沒相關的畫,甚至被當成是需要遺落的空間。


  走著樓上與樓下就是透天屋的特色,不知不覺得就上好幾多層與來回好多次呢!只是,當注意時才發現,樓梯是活動最大的阻礙,不小心的因為便利,才使的人喜歡在自己的房間,而起居室反而用的少,難怪小孩回家後,就少在起居室互動,相對的在自己的房間時間就增加了。


 紅色可精神呀!適當的量是視覺的焦點。家具設置時還是需要美術形式來配合的,可萬萬不能將空間當作是補洞的方式,說這兒有一角落就做櫃子使用了的觀念。因為任何場景的空間所設置的使用,均要有其功能使用的對象存在,就像上述的椅子一樣,給啥麼動作行為的使用就需要有預設配套才行。


   臥室的設計是臥室,主要的功能是非常明顯的,所以需要注意功能設置,不能過分於其它功能的復合,除非是小空間的複合需要,要不然會使整個空間的功能互相衝突,降低所有的空間的使用頻率。一般人喜歡在主臥室裡增加什麼休閒空間,結果使空間浪費並與起居室或其它相同空間的功能牴觸。



  來了三樓了,休息就在這一個舒適的空間。用了紅色來個新居與新婚的熱情感受,把情緒提升到熱情的指數,永不滅減的昇華。



 頂樓空間是為遊戲與電腦事務的地方,但於空間規劃時,使用空間的設計會依使用的頻率來計算,也就是常用的空間會座落動線短與便利的地方,如果因為其它用途的兼顧,就需要規劃其使用的目的與便利性為何,就如這空間,遊戲是與工務時是兼顧的,或者家事洗滌時可以一起看理小孩,同時也將其空間屬性與功能管理的清楚。


  置物櫃的設計不同於書櫃的單一,由於樑的原因,所以把它視作為造形。櫃子造型不是方正平行的方式,而是變形的,同時加入鐵件一起,使層板也是造形之ㄧ。這造形就像國家地理頻道的標幟一樣­_黃色方框。


  


  在這預設小孩遊戲互動的空間,希望可以提供完全是親子互動的空間,也預設可以大手拉小手,二大一小同時牽手張舉伸長的空間,即使轉著轉著身子也能在這地板上遊嘻。木地板可是松木實材,不塗裝過度,使觸感加深,這樣可以幫助小孩的觸覺教育,使幼兒的感官可以體受的深一些。


  就這樣一路樓上往著起居室活動,透天可以呼吸多一些空氣,新鮮與有氧使光亮一起活化,也因此瞧眼一張就看到家人一起,把晴天灑在各樓層的每一處地上。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設計休憩、紓解的Lounge居家風



Lounge的設計風?


 風格是視覺與身體的圍場,恍如世外桃源的場景,但這是設計出的意象。像是立體雕塑的景觀藝術,卻也是具有功能性的傢俱。(翻拍圖片)


  原來lounge的設計是為來往旅客或客戶的休憇而設計的空間,於是在公共空間的場所,就興起為客戶而設計的專屬空間,把臨時客服與放鬆心情的需要,集結功能於具有休息作用的需求空間。


  一般在過渡性質的公共空間,都會有提供這樣服務功能的設計,像是航空站、車站或者飯店等具有候客等待的需求時,lounge的功能空間便成為必要的設計,同時是「服務」品質的象徵,也是公共空間唯一具有「功能」的設計對象。


 空間魔術師原於「色彩」的氛圍。奇幻的視覺又是摩登,讓人有源源不絕的新鮮氣息。(翻拍圖片)


  這些年很流行lounge的設計,許多室內設計也將lounge視為風格,只是多用於商業餐廳的訴求,也就是lounge bar(lounge room)。由於商業訴求強烈,風格具備時尚感,也就吸引一般居家空間的喜愛。


  室內設計中,功能是主要的設計對象,風格則是視覺的設計。Lounge原本是功能性的傢俱對象,因為空間的屬性與主題的需要,所以被衍生為「風格」,也就成為專屬的空間屬性或特定的風格形式。


 不同的裝置設計與不同的景物,將空間氛圍顯得也不同。(翻拍圖片)


  空間具有「體驗」的作用,而視覺性的設計加強了體驗的「感受」,也就是感覺。於是感受加上體驗,把人因的舒適度作為lounge的設計重點,同時也是公共場域的必要空間。


難以倫類的居家KTV風格


 像是客廳的休憩,和一群人個自休憩是不同,原因是傢俱所產生的行為造成的。(翻拍圖片)


  現在的居家也因為流行與時尚的關係,lounge風也興起了家具型態的改變,從1+2+3的組合沙發,變成了L型的沙發與貴妃躺椅的使用。原本lounge就是指著沙發椅子的意思,具有身體的舒適作用,所以一般的沙發形式也是有lounge的意思與效果。



  不過,現在流行的L型沙發適合一般的居家空間嗎?多數人並不會想到這一點的差異,所以現在的家具賣場充斥著L型沙發,形成流行的沙發代表,更影響著一般居家的風格,把居家客廳或起居室裝置成只有loungeL型沙發椅,與浩大的電視牆TV,像極了KTV的包廂。


 居家幾乎以沙發組為主要的裝置對象,也使得居家的活動行為受到限制,由於屋主的執著,使原構想的設計有了出入,所以場景風格與佈飾顯得有些失焦。(個人)


  曾經遇過一個居家空間的設計,居家型態不可置否的顯明,但需求卻固執在lounge認知的L型沙發上,把空間的焦點落在沙發上,並且跟原有和室空間的功能重複,也就是開放的和室早已有了躺臥的功能了,卻與具有相同躺臥的沙發併置一起,使的一處空間內有二個一樣功能的重疊,浪費了空間的實用。


 照明與層次仰賴燈光的設計,同時也是氛圍的製造者。(1翻拍圖片2個人)


Lounge room的氛圍設計


  Lounge的設計在於舒適與休憩的作用,用意在做短暫時間的輕鬆,所以非常注意整個空間的氛圍,也就是助於休息氣氛的意思。這樣的原因完全是以公共性質的需求設計的,服務過渡性的空間,所以加強視覺性的效果,產生商業服務的傳達功能。


 公共空間別出心裁的層次作法,顯露空間的趣味與變化(翻拍圖片)


  原本居家就有「休息」的功能了,只是在於空間的氛圍設計的問題,是否有裝飾或佈置設計出更強烈的視覺舒適的效應,但是目前的居家設計風格較沒有這樣的趨向,反而過度的與商業空間的設計一樣。


  商業空間的設計風格與表現有異於居家風格的設計,商業性的lounge bar設計還是著重於高承載的視覺效應,一方面要休息氛圍,卻另一方面刺激視覺感官,而現在的居家空間的設計好像也是如此。


 休息的氛圍有安靜的作法,色彩的色相利用可以加強舒適的心理的作用。(翻拍圖片)


  Lounge的設計目的在於休息舒適與輕鬆,所以空間設計中也就有相關的裝置出現,最常見的是TV的功能配合。許多空間為了待候客服的需求,在設計上便加上了其它的功能,而TV與網路以及雜誌書報是目前在公共空間最常見的lounge room設計。對於這些裝置的設計是否有助於空間的管理與客服作用,就看該設計空間的目的為何。不過,每個裝置設計都會有其需求與空間設計的企圖,報章雜誌有助於空間的安靜氛圍,而TV與網路則是助於移轉等候的心理,但lounge的空間卻是要休息。


 空間感與視覺主題的焦點,可以將景深作為欣賞空間焦點的要素。 (翻拍圖片)


  其實,lounge空間的需求還是很模糊,休息室與等候區不同,但在空間定義與認知上二者好像同義的意思,所以常看到候等區是TV與報章雜誌的功能設計,而休息室也是如此,這與lounge的需求應該有所不同才是。


設計lounge room


  樣對於lounge空間的設計是否契合,是需要是空間型態的設計目的,也就是定義空間的型態為何,然後以符合情境的設計,製造出lounge的功能與氛圍。


  但基與個人喜愛與選擇的關係,是否符合居家空間的型態或意義,多數人是不會這麼在意的,不過對於lounge的設計,似乎是居家空間的起居室,最基本的訴求與設計方向吧!


 花花世界是桃花源的意象,視覺造形是設計的重點。(翻拍圖片)


  雖然,一般居家本就已具備lounge的功能,但lounge的氛圍還是缺乏的,也就是體驗與感受的不一致,致使空間型態的認知顯的不足微道,才造成居家的lounge room在無意中設計成如KTV一樣的情境氛圍,脫離居家生活的感覺與功能。


  那麼,居家像KTV的包廂好不好呢?如果要真正有居家lounge的風格設計,那設計的方向應該在於空間形態的主題問題,然而在什麼樣的空間需求才是適當的lounge設計呢?是風格,還是功能或是機能?或者是視覺感官而已?


居家生活lounge的調性


  「生活」是一個形容,於是啥樣的生活型態是個人所想欲求的呢?而居家的個人是如何在這樣充滿欲求或需求的狀態下「生活」?因此「lounge」是基本的生活型態之一,也是居家空間的個人最初也是最後的終極欲求,所以「居家lounge」還是要先取得生活與空間的融合,才能設計出功能空間的居家滿足,以及身體舒適與視覺美好的要求。


生活空間的場景也需要空間的景深互相配合,但一般居家設計中可能都忽略了,所以才只剩下龐大的「沙發」的存在。圖中顯示的是層次的景深,以及錯落交互的視覺落差,所以沙發也形成空間中場景的一部份,而非一般的方式,只剩下沙發組。(個人)


  現在不妨環視一下自己的居家空間,對於lounge的感受是如何,看生活行為與實用功能是否有居家生活的lounge作用,有沒有隨意的舒適、自在感,或者可以試著衣衫不整,但原因不是因為沒人,而是氛圍與質感讓人的體驗與感受可以放鬆與依賴,以及我的家的滿足與感動,不是像KTV包廂與五星級飯店一樣,任何人都可以住,卻沒有獨特的個人象徵與獨特味道,雖然同樣是lounge room
 沙發裝置的功能顯示其生活的行為模式。 (翻拍圖片)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裝飾佈置換新裝_張小姐的家佈飾


  一個場景一種生活,就像是一個人也一種命運一樣,各自擁有自己的空間,也呈現自己的生活態度。


居家裝飾的目的多數於家人感情的交集,除了情境的空間,內容物則是語言。 


  回來了家要做啥麼事生活呢?幸好不是豪宅,所以生活還可以看得到自己,可以看到家人同聚在起居室中的互動,以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家事。


  居家生活大概是人一生所追求的吧?和樂融融的家人團聚,或者說話聊天一起感情看電視,只是沒想到這樣的生活似乎越來越少,連同生活的事情也越來越單元了;家事再也沒有事可做,生活的居家活動就少了互動情愫的樂趣,心情也就難有轉換的空間。


  動物的天性有著妝飾的欲望,人也具有動物天性,所以同樣的有極強烈的妝飾需求。就像原始部落的人彩繪自己的身體,用顏色塗裝圖畫或圖驣,或者像是孔雀的華麗羽毛一樣,用在競爭裝飾的心情目的上(慶典祭祀與雄性求偶比華麗),或者像動物一樣,將自己啣啄的瑣物,裝置在自己的地盤上,當作自己的空間,就好像也在裝飾自己也有好心情似的。





  這個屋子風格就像多數人的家一樣,略帶早期的台客風,但從當時的裝潢設計上,也算是帶有豪華性質(天花板的設計與電視牆端倪出來的),只是,時代不同了,風格也轉向,這樣的風格與現在大不同了。



  居家,什麼是居家?如果有家事做才算是居家吧!在家裡要做什麼事,想必多數人都說是休息看電視,再來就是睡覺,然後電腦或閱讀,很少得到不同的答案。可是,為啥要裝潢室內呢,卻沒有互動空間的事可做,連家事也少了。


了解美術可以增加空間的實用率,因為可以加強空間情境的體驗。原來的沙發與原來的格局,只添加裝飾性的處理。


  為啥麼裝飾,因為要好心情,所以設計是為了理想的生活空間,以及生活的視覺情緒。


  人是多變也是善變的,空間是不完美的;人的成長是隨著時間而改觀,空間的需求也隨著人的成長而越求完美;正因為人與空間的這種特質,所以裝飾也是空間與人的主要需求,也是設計的目的。


 裝飾性的處理同時是收納的意思,許多櫃子裡的收藏物似乎真的是收「藏」了不見天日。透過美設設計,使用性或者是收藏性均是可裝飾的,也就是可使用的,所以具備視覺性的物件,均是居家的裝飾對象。


  來到這屋子,目的是要轉換一下原來空間的氛圍,於是設計了一些裝飾佈置的處理,而這些事是家事當中的一部份,也是生活空間互動的地方。


  生活是多元,偶爾會有不同心情的享受,所以今天想吃大餐,而後天卻可能想吃清粥。可是家裡的空間佈置卻不是如此,可能會是連著十年都不變,連窗簾自從掛上後再也沒啥心情卸下換洗,可是衣服卻是流行的換新在更新。


  這個屋子有特色,原來的夾板壁板是有溝槽的,塗了白色有點像鄉村的木造牆壁,以及原來大理石的地板,很符合台灣的材料特色,是具有相當特別的因素在。



  居家的改變不需要很大的工程,並非如室內設計的工程規模,而是轉換原來空間的視覺性的對象而已。如果將居家空間分成硬體部分與軟件部份,變化情緒的對象是在軟件的部份,也就是裝飾性的器皿物件的變換即可。


  常聽到輕裝修的名詞,對於居家空間的裝飾或裝潢給了一般人新的觀念。原來室內設計並不僅止於工程的製作,還包括軟件部份的設計。不過一般人還無法分別裝潢與裝飾,有誤解「裝飾」不是設計的觀念,也不當的把裝潢視作設計。其實,「裝潢」與「裝飾」是有同義的地方,均是為材質物件的表面做視覺處理的意思,也就是裝潢像是在裝飾空間牆面或者是家具的表面的,並做出視覺的質感或美術的紋理,一樣的,裝飾也是為了視覺性的美感,呈現美術的感受。


  不過,市面的輕裝修一詞是在工程式的說法,也就是減少工程的製作,以簡單的工事來代替複雜或過度的格局等工程,不在耗時、耗工與耗經濟。


  然而,基於這樣的觀念,不僅要想,居家空間設計的目的在哪,除了基本需求的格局工事,還要設計啥麼給人使用呢?我想多數人都會如此認為,裝飾是一件簡單的事,只要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來點綴,放在展示櫃或放幾張畫就是裝飾了;一樣的把工程傢俱的木作當作是設計,或者木作裝潢與泥作材質等才算是室內設計。其實這樣的認知並不完全,有相當的誤解裝飾的難易度,以及設計與裝潢之間的分別。


 看似簡單的燈光與佈置,也需要一些美術形式的了解,包括色彩的感受,以及生理的反應,也就是體驗與感受之間的交互作用。黃色是溫暖的視覺感受,而心情的使用則是身體的體驗,二者是需要交互並存的。但於一般的空間設計裏,身體的體驗是足夠的,但視覺性的感受卻是忽視的,原因是對於美術的認知是缺乏的。


  裝飾有啥麼難呢?而設計是作啥麼呢?這只是個邏輯的問題,並非是設計與裝飾有衝突。因為,所有的製作都會透過「設計程序」的思考過程,把對象做深入的理解,然後為此尋求好方法來實踐。所以,裝飾與裝潢都是被實踐的對象,只是這些被實踐在空間裡。因此,可以確定「設計」的定義,以及裝潢與裝飾的過程需求,或裝潢、裝飾與空間其不同要求的地方。也就是「空間」的設計目的在於身體的體驗,而裝潢與裝飾則在於視覺的感受。換句話說,裝飾與裝潢在空間裏,而設計就是處理這些體驗與感受的裝置問題。



輕裝修就是簡易工事的意思,但同樣可以塑造出體驗與感受,因為需要具備美術與空間的設計觀念。在這個空間,並沒有啥特別的設計事物,只是運用了色彩與比例的關係,用了現成物的裝置,同時也就是裝飾了,當然也就有了使用的身體體驗。   



 空間的使用是身體的體驗,而生活的情境氛圍是需要視覺的感受來配合;使用者的使用常需要依賴視覺來加強身體使用的舒適感與欲望,所以裝飾是提升空間的實用率;或許知道了空間與美術的關係,但是如何的設計這些事呢?


  空間的意義於此,而居家的目的於哪呢?或許還是一個人一種命運,各自有自己的生活情境與需求,但是,居家的成員不曾改變,空間也依舊是不完美,但人的心情卻是慾望的,裝飾是永久的需求。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粉紅Lounge room 設計說


  【一項研究報導(前二週新聞),粉紅色光線可以消弭暴戾之氣,因此將會在公共空間,尤其在角落或者較偏僻、空曠空間,架設粉紅色燈光照明,以減少青少年的暴力情緒。】


  這個「粉紅」帶來許多問題, 還有這是單身的使用空間,又需要個人的興趣與品味,因此在這裡的規劃,也進行不少講解與設計計畫。



對於單身空間的建議計畫~:


  空間環境(風水),可以分群集的人的共同生活空間,也就是一般的家庭成員的組合。對於家庭成員的集合方式,因為是有好幾個個體一起,所以空間會被分為公共的與私密的組合。因此,家庭式組員的空間有需要隱私的作用,也就是安全感的包覆,以及個體的尊重。有了此一概念,家庭的空間就是一個「安全感」庇護的空間了,而室內的小房間則是基於個體尊重,而不僅是防範安全感的需求。所以,對於床的無頭靠之安全感,以及無隔間作用,都不會影響空間的安全感問題。


居家的必要家具與使用型態需要是前提,才不會過度而失去居家屬性。


  一般的空間尺寸以人口數及和容積計算的,所以尺寸是相對應的大小,也因此「有限量」的空間,因為這涉及空間與人體比例的「舒適度」。因此,建議計畫的傢俱尺度與活動空間要有比例的限制。


  之所以如此建議,因為以現有尺度與使用者屬性(個體)而言,空間容積的限量作用,這一空間可以視作為房間同義,安全感視以整個屋子來計算,也就是說這屋子是一個大房間,而大房間僅在於佈置定位就可以,不採用大屋子空間的格局隔間的需求,因為不同屬性(人員集合)的關係,所以可以採取開放,而這開放不是大屋子的功能性開放一樣,而是以個人「單位」空間內的裝置而已。


形式的美感但還是要配合著功能的設置。


  因此,床的頭靠或安全感是會以整個房間為主的趨向,也就是「感覺」會被整個大空間為意識導向所主導,所以才會沒有「安全感」與否的顧慮。傳統房間(臥室)僅以「房」為單位,臥室中有起居等設施,只有客廳(神明祖先與大廳或堂)須另設單獨空間。你的屋子是一個大房間,內部的需求只是個人需要,公共的隱私沒有,整個空間對於你皆是自主以及私有(沒有分瓜的對象分享空間),對於安全感應無須過度顧慮,因為安全感來自是屋子的本身,不是房間門,只有「習慣」與「成見」的因素而已。


  以現實的設計層面而言,隔間是位隱私與尊重為前提,為避免彼此干擾才有隔間的做法來區隔個別使用。現階段以此空間應該無需為密閉隔間,而隔間所採取的作法亦可隨空間的需求做變化,完全密閉並不適合現有的小空間處理,一來視覺空間舒適不足,二來空間彈性變化不大,三減損空間的使用。


利用光線加強空間的氛圍效果,同時也是層次的作法之ㄧ。


  關於床頭,傳統的床形式是以包覆的方式,即是八角床。在格局擺置是以空間的中央靠壁,因此頭與腳的方位是無靠的,只有床板而已。傳統方位以中正居中為主要方位選擇,不以床頭靠壁,有原因是指牆高與人體的躺下高度比例過大,有壓迫之虞,因此有床頭櫃來拉距受到直立牆的影響。對於此有很多說法,但主要是視於整體空間的尺度線量如何,才衍生使用選擇。


隔間的造形與功能方式也是設計的地方,但如何符合此空間的特性呢,包括視覺與使用形態。


  置物空間,原來提議會以床下與地板下為「藏物」的使用,而「收納」的是以「陳設」的觀念處理,也就是收納是建立在可以「看到」為原則(現代的物質觀念),需要佈置與管理(歸類等),就像ikea(西方的設計或美學觀念 )的擺飾是以「收納陳設」作為生活使用的空間處理,不該是以「藏」來掩飾生活空間的陳設物與使用物。所以,空間使用也是一個管理概念。


  空間原有「限量」了,空間不是只讓家具用的,還要有活動行為,不能只能坐在沙發上,或只看電視,這樣只是狹隘人在空間的活動方式。電視已經很大的體積,相對的擁有其空間領域,此時,若其他物件也跟著是大的體積,每個都是大的時候,就會形成物件各自分割與佔據原本早已「限量」的有限空間,並且也會互相干擾彼此物件的美感,進而影響原本就應該留有活動與行為的空間。


  所以,電視大了是對這一起居室的空間比例,是否是主要行為的對象,而是否也會有其他行為呢!?換句話說:起居室可能還會躺的閱讀書,此時的起居室就該有設置會有閱讀的行為的配合,就該(自然而然)會有放書的地方以共同形成閱讀的活動與行為發生。也就是說:電視大而主宰人的行為方向,同時影響其他可能發生活動的空間,而沙發並沒有作用了,就是配合了電視,又同時也跟著大,那兩者就變成起居室的唯一功能,一起佔據所有空間與互相干擾以及限制可能的活動型為空間,人就不見了,舒適感就也消失。


格子櫃是多數人的喜愛家具款式之ㄧ,但相同樣式就好像是撞衫一樣,會少了獨特性的感覺。所以,如何可以使相同款式的傢俱造形突顯出不同呢?



  這個空間若為了突顯主人的多元或品味多彩或人生樂趣,功能性的家電物件只是生活中的一部份而已,而不同的物件都需要一些,所以就應該配合限量空間的比例,以符合生活中多元的需求對象。我的建議,為了突顯我(你)的品味或特殊色,會以20吋以內的電視(不含20吋也行)作為我的生活中取向的一部份,其他會有小音響或時鐘,或收藏喜愛書籍,或花瓶或等等,以豐富生活的多元對象。


  小電視19吋液晶電視,精品的設計,造形美感的音響,簡單擺設(看似隨意,卻是精心)的使個人品味是生活中的自然行為醞育散發的,而不是單一的大而佔據所用的空間。起居室坐與電視之間的視覺距離,計算只需要20吋以內就夠了。多數人多不在意生活的多元取向與善變個性(誤以為起居室就是電視牆),人是善變卻用「習慣」之辭限制或固執自己的意志!


  小電視會是生活空間的限量性與功能的選擇,音響視聽並不是起居室的主體(主題),況且空間不是為視聽設計的也不適合。

粉紅色的設計計畫~:


  屋主的要求是居家Lounge Bar的風格,因此也針對這樣的風格做相關的設計計劃來溝通。


原來屋主喜歡的樣式,所以收集相關的樣式來參考。


  帶橘的粉紅可以使用,淺的會明朗輕飄一些,但情感直露純真,而深的會稍內斂情感一些,但同在夜晚一樣也會「瘋」與「迷惑」的效應,不過卻以鮮豔的深橘粉紅會在夜晚比較有「釋放行為」一些。


  不過要呈現Lounge Bar裡的VIP room的效果,也就是空間的色彩需要再強烈對比一些,以及需要「迷幻霓虹」的聲光配合,能夠使視覺更刺激,心情或者情緒或者感官能再「豐富」,以進而達到「忘我」境界。人在「迷幻」的狀態會呈現如霓虹的視覺效應,discover的節目中得知「迷幻」的視覺就如現代「聲光霓虹」,使人激素上升(也是一種嗎啡,好像神經重疊錯亂,或以杏仁體來掌控意志),視覺渾然以達到行為神遊忘我(越夜越美麗;行為不能自主不聽使喚)。


餐廳主要於居家的形式要求的,所以也簡約一些用較材質屬性的傢俱,希望在loung的感受中也呈現人質樸的居家本性。


  其實Lounge Bar夜店的元素與目的,是在於「釋放原始」的「慾望」作用,是與現實約束的對比行為的放肆,或說是人性或補償;聲色視覺過度刺激,會較趨向原始思緒,也就是會較慣性的物慾感官的思考;Lounge Bar夜店的風格目的,他的舒適在於舒服與亢奮,藉由物質使身體得到激素的效應,這感官視覺的刺激所得到的「舒適」與家居的「舒適」有不一樣。舒適在於輕鬆放空,還是在於紓解發洩解放或舒壓。


  這個定義會影響主體的發展,使風格會有些差異。用Lounge 為主題應該不會有問題,而Bar的定義就會有影響發展。如果僅以Lounge room,用「現代」(普普風)風格,或南洋風格,或以簡約風格,或混搭自由風都可以使用在風格之中(生活中)。


  現在,我需要再對業主有所認識,風格的趨向與喜愛,或是你的特色;喜歡音樂,可以使用你的CD與妳的愛好藝人等。如:趨向搖滾音樂者會是20世紀的現代復古風,是存在主義者的人文崇拜,也會趨向「自然」素材,有些混搭一起的形式。現在俗稱的混搭就有一些這樣的意思,唯獨不一樣的是,過去的混搭是帶人文的省思,與尊重人的多元,而現在則是趣味與現實(現實世界就是什麼都有),因為我們科技視界開拓了視野,世界大不同以及什麼都有,所以混合是一件自然的事。


  因此,Lounge Bar的風格基本上不一,唯一是有家居樣式的擺設,所以有舒適的親切感,但無親屬感(跟自己沒有關係),而我們的家是需要多一份親屬感(有關係的),這之間是有所不同的。


收納與收藏



  這是一個地板,用色彩木板區分了藏物用的空間,原來用藍色,但後來業主極不喜歡藍色,變成跟木地板一樣的,這我真不知如何解釋藍色的使用特色與設計的關係。



  這是架高的地板,因為要收納cd,而業主的cd聲稱不少,因此用了cd橡膠墊(ikea)拼了色彩與圖示,使收納符合「看的到,拿得到」的收納機制。不過光收納的事情,也真需要解釋,因為為一般人還真不暸「收納」與「收藏」的差別呢!


 主趣味性的裝飾,從天花板做造型來反射平面的空間,乍看以為是閣樓。


  這是天花板喔!我開了個口,裝置鏡子於內,把天花板加了一個虛幻的層次空間,乍看之下還以為天花板上還有閣樓空間的趣味。


  這鏡子就這樣反射了平常的空間,但是在人的視覺上的視差作用,這可是一個趣味性的空間了。


   這是家庭事務桌與個人工作桌的安排,盡量理個秩序,使工作場所可以有順手的感受在,與工作順利方便。

工作桌與家庭事務的功能空間。希望家具與裝置方式是耐用的。


  所有設計裡,對於功能性的要求如收納、使用的設計等,都屬於基本的需求與要求,而設計的目的裡,功能的使用設計早已涵蓋在裡頭了,也就是說:室內設計中的功能設計早就已經是基本要求,所以設計時不在以功能上再去兜轉了,而是在美的、趣味的、個性的、生活的為主,不再是裝潢味。

(這裡的許多觀念都摘自個人的室設美學教學講義中-社大居室設計美學)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一個充滿「影子」的建築-鶯歌陶博館「來到陶博館_居家創意空間美學校外教學去」

  和上回一樣,學員們結夥來這鶯歌陶瓷博物館參觀,抱著對於公共空間設計的認識。雖然咱們學習的是居家型態的性質,但對於公共空間的接觸也是平常所需要經過的,所以從這樣的空間來認識公共性質設計也是不錯的認識機會。


 盒子型態是公寓與廠房的基本型,所以聯想著包浩斯建築的風格。親水泥的質感直接聯想日本的建築氛圍,以及安藤忠雄的風格。


  這一天,起的也早。正想喝個咖啡再出門,於是把上禮拜買的摩卡壺用躍躍欲試的心情,煮著喝來品嚐。不過至於煮的好與否不是我懂的範圍,但確定是,用心情煮咖啡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居家生活的享受,尤其在自己的居家空間裡更是一種難得的喜悅。當然,不僅只是在煮咖啡的這一件事上,只要是能在居家空間可以的事物,會都是一件美好的事與心情。


 這裡頭沒有我。我的椅子上坐著書。


  公共空間顧名思義就是大眾活動的場所,只要是居家以外的空間也就是「公共」的地方。這種以多數人活動的公共空間一直是城市文明的象徵群象,也是一個國家是否民主或科技進步與文化內涵的識別對象,所以建築或者經典的遺跡都是公共性質的空間。


  這次館內有其陶博館建築空間的特展,展出此空間建築的作者與空間特色與經過。此建築名為「光盒子」的空間,設計自然為伍的空間,把光作為空間的媒介物質,呈現空間的層次與內涵。空間最矚目的物質有建築物本體的鋼構,以及採光的照明設計,不同於一般以室內人工光的設計。


 鋼構材料與玻璃的組成,空間感十足的場域,但卻是充滿動線而已,缺少了些互動行為的空間設計。


  以「光」為主的設計目的在於空間的照明,但僅照明是不足闡釋「光」於空間的意義與內涵的,所以此空間的光是主體的對象,也就是以「光」為目的來設計的空間。不過,對於作者是否是真的以「光」為對象不可得知,但可以確認的是,光是此空間的特色,也是來到陶博館的人唯一感受到的對象。但是,對於光是多數人的感受,而我卻不是以此為主要感受對象,反而是對於建築體的結構的單元設計較為深刻。


  這建築多以鋼構為主,就好像一般人俗稱的鋼骨結構的建築物一樣。只是,這裡的鋼骨是外露的,而這樣外露的方式所設計的鋼骨為單元的,像系統家具一樣,用規格的骨架與零件組裝起來,用結構的方式架設出建築體的空間。如此的方式所呈現的特色,以現代藝術的說法稱為「解構」,也就是所謂的「後現代」風格現象的表現。


 包浩斯風格像極了籠子。


  以解構說這建築物我並不此為意,倒是認為是「結構」性為主的風格,有點像是「包浩斯」建築的特色,也像是西班牙建築師地牙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的構成風格,當然也像極了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的味道。


 方盒子造形的陶博館與包浩斯的形體,皆有玻璃帷幕的採光設計,而透視的意義在於與室內與室外可以連結互動。


  現代主義的特色以結構構成與造形為主,不脫離原形的造形概念。而解構的方式把原來構造呈現的更明顯,是柱子或排水管都是承載體,本身就是需求,也是造形同時是必然的結構,所以無須予以再裝飾掩蓋。


  之所以有這些聯想的感覺,主要有幾個要素的關係。像鋼構材料的單元構建的組件,有卡拉特拉瓦的建築要素的結構方式;建築外體與室內空間像包浩斯建築的工廠格局與功能;而材料卻與日本的極簡材料清水泥相關,還有環境氛圍有安藤忠雄的空間感受。所以,出現了這些的風格聯想,也因此對於原創性有了思考。


  陶博館的鋼構與玻璃帷幕是建築外觀的主要特色,映入眼簾的極現代的造形風格,卻也像極了日本建築的氛圍。玻璃是透視與採光的特性,所以光成為主體的設計對象。光於空間應該有其作用,而此時的照明對於陶博館的室內空間有啥作用呢?通常建築空間會因為功能來設計,陶博館是一個展覽場所,建築物是為展覽性質而設計,為內容物加蓋的處理。因此,在館裡面可以對照與感受看看,是否光在人的身上或建築與陳設的內容物有啥麼的影響?


 鋼構成結構充滿機械的工業時期的氛圍,但也可以是充滿科技感的趣味視覺。將光視為對象而設計出與建築體互動的作品,也同時意象出人之間的需求對象的觀照。


  對於遊戲光盒子我不以為意,而光的生成與影響其實也不多,因為館的造形沒有遊戲的感受在,也沒有與光的影連結出意象與視覺對象的感受,也就是說有光與影而沒有光與建築的喻言關係;或者說是沒有造形語言的產生,只有材料氛圍的聯想感受;或者再說,我必須在哪個位置的視覺角度端詳光與影的時間變化呢,而能有產生光體的影響與影子的造形變化之於我的感覺呢?


  換句話說,館內的互動與建築體之間的關係連結的弱了些,光與影是光與影,並沒有與館內的陳設產生更趣味的互動關係;或者說是室內的設計只在於動線,而沒有設計出館內所標榜的遊戲光盒子的意義,也就是如何遊戲光呢?


 卡拉特拉瓦的建築設計的構成,充滿韻律形式(數學)的視覺感受;陶博館彷彿在工地建築,回到工業時代的鋼構建築場域。


  卡拉特拉瓦的一處車站建築以及教堂,光是四面而來,錯落的光影倒可以與車站與教堂意義相輝映,因為有時間過往的即時感受與需求。或者像安藤忠雄的教堂設計,直接將光視為設計對象,使建築體與光互動而形成意象於人的感動。而這個陶博館的特色是光,卻無從與光做真正互動的遊戲感受,建築體沒有與光互動轉化為造形,和人也少了互動,也就是參觀的人沒有駐足停留的定點來欣賞光,或者沒有為活動的人設計出可以與光影做互動的視覺與形的感受,只剩是通體照明的作用。


水晶宮的建築,以鋼構與玻璃為主要材料的設計。


  陶博館的建築的另一特色就是前面提的鋼構單元的組件設計,這聯想工業時期的鋼構設計的特色,以及建築構件中因為單元系統的繁覆作用,造形形式容易以繁複、律動或漸進的視覺產生。所以,這一片光帷幕的架構所呈現的造形可以得到很強的視覺感,可以得到上述形式的視覺美感。不過這美感稍硬了些,整個感受好像回到工業時代的廠房風格,也像當時期的水晶宮建築的構件設計。


結構性的建築體與光影互動所呈現的造形,同時有美的數學形式的趣味視覺。


  如果把的該館的鋼構設計與卡拉特拉瓦的鋼構設計,可以發現陶博館的構成律動或韻律不足,光影的呈現造形也各自迴異,反倒是卡拉特拉瓦所有構成與造型較有遊戲的感覺,以及內含數學的趣味與工程,因為曲線造形的感受與律動感或動作較為契合,而數學是美的形式的內涵,更加以造形從意象中轉化出的,所以容易生成心理與視覺的活動感覺。


 在中庭的展覽場,巧遇創作者的互動。而這是展覽場嗎?這建築真是為展覽而設計的嗎?在這的材料屬性特強的氛圍下,展覽的物件全失了光,好像在擺地攤一樣。唉!這是咱們文化與素質對藝文的價值,克難與隨意就好!可憐了這些藝術創作者。


  陶博館建築對於主題與區域之間有著落差的感受,這是我個人不解的地方。鶯歌是陶瓷鎮著稱,地域特色應該很顯明,甚至當地素材的映象也是很具體,只是,該陶博館建築的特色均無與當地特色有所關聯,甚至莫名的將鐵素材與水泥大量的進駐這「陶瓷」聞名的地域中,顯然格格不入於當地區域的特色,甚至無法將建築的氛圍融入鶯歌群貌的風格;顯然的我,不以為此館建築設計有符合主題與地域特色的要求,只是一個自我強植風格的建築,有破壞鶯歌陶瓷館本身的要求。


真糟的設計,以為裝置了陶瓷相關的雕塑景觀就可以像是「陶瓷」的意象了嗎?這,反而加添了日本極簡建築的風格聯想。同時也可以看出受安藤忠雄的理念的趨向,也就是:建築應幫助人們經由與自然的聯繫和對材料的觸知


  或者說,建築很好但不符合該鎮區域的特色與館的功能。館內以動線居多,鋼構與玻璃的挑高場域是建築最特色的地方。只是,這麼大的動線一覽無疑,館內的展覽卻不明確,所以我也質疑建築體是為啥主題設計的,是為展覽場呢,還是為建築自己?更難以想像,來到陶博館到底與鶯歌地域有啥關係,或與陶瓷有什麼關聯?親水泥牆與水池的用意在於感受什麼情境,是安藤忠雄嗎?而滿滿空間美學是要呈現該陶博館的啥麼特色,也就是說到底呈現了啥麼映像與意象於此空間?還是,只存在一個不與鶯歌、陶瓷映象的建築物罷了;陶博館是展覽而設計的嗎?


  遊戲沒有,互動沒有光與影,人還是獨自走了一趟上下樓,但鶯歌還是沒有印象,展覽場與光影沒有關係,更遑論有深刻的映像存在;晃了視覺於周圍場域,極欲想找個可觀照的場景,只是尋不到如「觀照」作用,或可以沉思安靜的端景,卻只有動線引道;影片的介詔似乎超過現場實景,虛實不是空間,而是臨場的景的缺乏。陶博館,一個充滿「影子」(雙關語)的建築。


用餐時刻,我吃的是羊膝肉........。


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


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自己則說「我特別喜歡那種把動力學系統應用於結構上的想法。」


安藤忠雄:「他的基本宗旨是,建築應是讓人能夠「富有詩意地居住」,並避絕城市的喧囂。換言之,建築應幫助人們經由與自然的聯繫和對材料的觸知,去認識居住的真正內涵,喚起人生的真正意義。建築對安藤來說,是一種中介,經由它去促成上述的遭遇和發現(Encounter and Discovery)。」


水晶宮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作品天空系列



  城市越來越是光明,人的眼睛卻被霓虹燈眼障了;已經離星光越來越遠,卻對星空依然好奇。是啥麼原因忘記了人的世界包括著天空,或者想起了地球人是來自火星。常常想著回到過去,但那時空卻非常遙遠,像烙印與基因放在很遠的一端,不是前世與記憶,是生命與核酸;是紅移太空的隕石量能。


  回去或去那裡都很遙遠,烙印與基因是深存意識與血液中,路徑記得很清悉卻模糊映象,那是人的無限與無奈,不得與彗星一起,僅遙祭天空一邊的一邊。


  我的天空沒有誰,尾隨光的消失,轉眼一邊晃一遍,迴迴轉轉的兜螺旋,於是生生不息;生的世界只一個人,即世界也天空­,僅是一個點,卻存在是我­-那木艮。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3)三明治的沙丁魚空間?挑高夾層(LOFTS)空間美學_夾層屋設計



層次的美


  在藝術表現中,立體形態的表現繫乎於空間的層次作用,光影是空間立體的塑造者,因此雕塑與建築都是以強調空間層次為視覺美感的首要,所以特別注重落差所形成的光影變化。

 天花板過度高聳,將使地坪面積更為狹小,導致視覺的生心理受到壓迫,造成不適。如果適當的降低天花板高度,可以減少視覺高度的落差對比,減緩狹小與高聳的視覺空間感;這主要是因為面積比的不足產生的現象。


  室內空間不同建築藝術體,以實用生活為主要的基本訴求。空間因為需求對象的不同,所以有了隔間與區域定義的使用空間的差別。為了分別使用空間,也為了視覺感的體驗,挑高的室內空間多了一般高度房子的視覺優勢,層次也就成為挑高房子具有的好處。當然,除了容積增加,最重要的是,空間形態的美與視覺是一般高度無法比擬的,也就是落差的空間層次美是挑高空間的優勢。


  中空的高度常是被遺落的空間,因為太高而被束縛與窄化,形成人的矮小,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覽無疑的使用空間是最差的視覺層次,沒有落差難得有光影效果,若沒有阻隔與區域的觀念,空間便會索然無趣沒有生氣。


  夾層基於空間的機能與視覺,雖然開闊的整個視野與感受,而一般若以居家型態而設計,那使用功能與使用可能便也是設計考量的地方,其衍生活動行為的預設與生活方式便是夾層的特色了。


  空間活動是一般住宅所缺乏的,夾層卻因為挑高而得到較多也較豐富的使用,所以視其為重點。此時,夾層以此特點分為高低、上下的相對視點,形成如雕塑般的空間美感,人的使用得到一般往常所沒有的感受,變化性的視覺差異會是夾層所帶來的效果。


 欄杆就如圍牆,可以塑造空間與空間之間的層次,或者當是隔間的作法,也是層次的意思。二個不同的高度一表示不同的空間使用與意義。


  高低、上下的分佈除了使用功能外,最優勢的美感是「空間感」。因其「落差」的現象,視點的轉換產生不同的景觀或空間感受,夾層便能滿足視覺的活動,也就能有較優的美感經驗。不過要享受這樣的美感視覺,最好能有這樣立體空間的概念,對藝術中的「空間」能有所認知,這樣的空間經驗也是「知覺」的一部份,同時也是「造形」的要素與基本條件。


  只是一般人真的真的不願意認知空間層次是啥麼東西,較無法辨識生活中美育的視覺感受價值,反而只重視建材與樣式,忽略「空間」應有的特質。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三明治的沙丁魚空間;挑高夾層(LOFTS)空間美學­_夾層屋設計( 2 )



夾層屋是三明治


  這幾年的夾層屋可真是很多,因為建築容積的使用關係,所以有了這種建築裝潢的設計方式與需求(高度發展)。當然,由於寸土是金也不得不能多一些可使用的容積,建商也就有誘導之虞的建議,設計出挑高卻未必符合人因功學的高度,也因此興起所謂「夾層屋」的需求設計與難處。


3米6的挑高並非是真正的夾層,不夠舒適的空間,無法完全滿足站立活動的使用。


  對於夾層屋的法規基本上有建築體本身的設計結構的載重問題,再來就是使用管理的變更問題,不過這些問題都可以依法可循的了解,只是在於法規上的建築申請與安全設計的問題。但是,建商多數將這種變更使用做為銷售的容積誘惑,一般人買賣後的空間使用,基本上都將會與建商銷售無關,都是個人的使用問題,所以合法性就有了不當之慮。


  其實,夾層屋也未必都是不合法,依法規是有所謂的「合法夾層」的設計空間,差別在於原建築體的設計與建築空間使用申請的問題,以及空間內夾層與挑高比例之間的要求,當然,能符合法規就是合法夾層,也就使用正當了。


三明治的沙丁魚空間


  挑高多數是樓中樓的透天房,以及刻意挑高四米的使用空間。對於這樣的空間利用,夾層是唯一增加容積的空間設計。


開放性空間多數是挑高與夾層的空間所為,但真正原因是使用者的個性所為。喜歡這類空間陳設的人多以藝術與自由的人居多,或以時尚、流行、品味的個人特色為主。(圖片翻拍)


  由於挑高的關係,基於人因的承載心理,過高或過低都是不好,即使高了卻面積比小,形成狹高的空間也是不好的。因此,挑高與夾層似乎是連體的設計一樣,是需要整體要求的,沒有因為高而要高,而是要以平面的比例端視挑高的適合度比例。


  高與低的落差是挑高與夾層的視覺空間,空間的設計便落在「區域」的分別,而隔間並不是挑高空間的視覺重點。


  那,挑高的好處在哪呢?也許多數人都以為挑高可以使天花板架的更高,舒適會越好,所以都當作是天花板越高就越舒適。但是,錯了,這樣的認知都是缺乏空間視覺於心理與生理的比例承載的盲目觀念,其實不當的過度高聳反而狹隘了平面視覺的空間範圍,對視覺心理是有不好的影響,就像如井底的缩口一樣,管裏的空間使人更是壓迫,視野更小,心理越是不適。

  挑高是指整個樓層的高度,夾層即需要有人體與人因的需求而分割。一般面積比不足於挑高,所以夾層也許適合了人的使用高度,但挑空的區域卻過度高聳,這樣也不能達到整體的適合度。



 功能分割是為了整個空間機能而配置的,需要有前提的機能要求,而符合建築本身的特色以及夾層屋的空間感。結構外露與零件是其特色,但這屬於早期建築物的風格所呈現的方式。(圖片翻拍)



  高低是落差的視覺,空間的物體是3D實狀,所以需要依賴立體感的呈現,同時需要觀者的視覺感的實在體受,於是「空間感」才能與時間一起具現,也就是會呈現光影的視覺來加強真實感的空間深度,使所謂的立體形態或需要空間形態的藝術得以空間的表現;能夠呈現「落差現象」的空間與層次上的美感;或說是以光影的基本要素來完成落差的空間層次的視覺效果,於是光影是時間,落差是現象,也就是「空間感」,共同塑造出視覺與使用的空間感受,也就是視覺的「層次」。




  現代建築 http://my.so-net.net.tw/pitaya/art13_4.htm

養樂多木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